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达米安刺杀案是18世纪中期法国一起昙花一现的事件。尽管事件本身并未直接造成重大的政治后果,但却在公众舆论当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且由于旧制度下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案件审判期间阴谋论甚嚣尘上。国王和耶稣会士是舆论抨击主要的对象,尤其是后者,被普遍认为是谋杀案背后的主使。1750年代初法国激烈的宗教和财税争论,是这种思想氛围生成的重要原由。

  • 标签: 达米安事件 舆论传播机制 政治论争
  • 简介:缅甸浴榕节、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荷兰女王日,以及欧洲的复活节,迎来春风的4月,世界各地的节庆同样充满活力,开启一程新的旅行吧!

  • 标签: 事件 西双版纳傣族 泼水节 复活节 旅行
  • 简介:这句话并不出自市井之徒的诅咒詈骂,而是地地道道的一对君臣——康熙帝与赫世亨的对话。

  • 标签: 事件 康熙帝 君臣
  • 简介: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是中国史前人类社会演进史上一个里程碑,其产生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文明社会起源的动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评述了文明起源最为流行的限制理论的成功与不足,复原了夏朝建立前后的气候变化,发现夏朝的建立恰好对应于4.2-4.0kaBP全球降温事件。本文依据文明起源的战争理论,但认为人口增长本身不是触发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发战争的一个独立变量,引入气候突变作为独立变量,认为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口-资源失衡,引起人群之间的战争是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何诞生于中原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何诞生于4.0kaBP前后而不是其他时间。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人口增长 限制理论 人口-资源失衡
  • 简介:1929年9月,中国留日学生为反对国民政府收回中东铁路、声援苏联,在东京参加日中朝三方联合发起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遭到日本警察的大肆逮捕,史称东京事件事件发生以后,中日之间进行了频繁地交涉。期间,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国民政府以区别对待的方针,坚持外交手段谋求日方释放逮捕的国民党员和一般留学生,并将其中的共产党员设法引渡归国、依法惩办。其将政党利益高于国家权益的做法,实为此次交涉之贻误。与此同时,中共为声援在东京被捕的党员和留学生,在国内的主要城市发动群众示威游行,客观上起到了声援苏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作用,国内舆论对中日交涉又增加了砝码。然而,东京事件是为保卫苏联而发动,忽略了自身的国家利益,是对共产国际盲从的表现。

  • 标签: 东京事件 国共两党 国民政府 中日交涉
  • 简介:清廷与沙俄在恰克图及布喇河畔签订十一条1后,恰克图地方成为双方进行贸易的经贸口岸。双方邮驿在此衔接,使节由此出入,双方边境官员在此汇聚会同办理互涉案件。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在恰克图地方演绎了东西方两大帝国间的一次次贸易、外交、军事、司法博弈。清俄恰克图条约及贸易,是清代对外贸易研究及清俄关系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命题,相关研究成果颇多。然而,恰克图贸易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乾隆年间曾经三次停止,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乾隆二十八年停市。笔者在此无意对停市进行详述,只是利用蒙古国档案馆藏满蒙档案,对清方撤回商民这一细节进行简述。

  • 标签: 恰克图 撤回商民 满文档案 蒙文档案
  • 简介:如果你想错开旺季出游,9月绝对算得E是旅行的好时机,错开长假的出行人潮,你会发现,世界这一次是真的属于你的。这个月,新加坡和墨尔本正在上演艺术盛典,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则汇聚瑞典的哥德堡,而你的下一个目的地又在哪里?墨尔本艺术节9月-10月墨尔本墨尔本艺术节以一系列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形式展现数以千计的艺术家作品,为维多利亚州艺术日程中的抹艳丽色彩。

  • 标签: 世界 事件 维多利亚州 墨尔本 艺术家 艺术形式
  • 简介:最近从网上看到贵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1966年安亭事件中的张春桥》在流传。我们读了这篇文章,觉得不错它是一位当事人写的,确如你们所说“提供了所亲历的一些史料”,行文使人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 标签: 事件处理 张春桥 办公室工作人员 实有 个人组织 2001年版
  • 简介:马宁是新中国空军第一位驾驶过飞机的司令员,他历经战火考验,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1954年夏,他任空20师师长,奉命紧急率部转场至广州,执行为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华运输船只的护航任务。由于对新任务的环境不熟悉,发生了一起误击英国民航班机事件,这也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涉外事件,马宁作为亲历者,讲述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 标签: 中国空军 事件 涉外 1954年 传奇经历 东欧国家
  • 简介:双年赏蝶3月1日-3月31日台湾高雄高雄茂林国家风景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拥有世界上仅有的大规模越冬蝶谷之一。紫斑蝶为罕见越冬型蝴蝶,每年冬季时,上百万只紫斑蝶便会集中迁往大武山麓的山谷躲避寒冬,形成壮观的”紫蝶幽谷”的生态现象,当清晨第一道曙光降临于茂林紫蝶幽谷时,我们发现沉睡中的紫斑蝶就会被唤醒'并开始热烈地追逐着那穿透树冠、林间投射的光线,时而一动也不动的展示着它的幻色彩衣,时而高高低低地在山谷里穿梭飞行。

  • 标签: 电影节 亚洲 大阪 事件 国家风景区 高雄
  • 简介:2014年3月8日凌晨,飞往中国北京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国际媒体舆论聚焦吉隆坡,国内举国上下关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特别是中国新任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迅速为各方瞩目。

  • 标签: 中国北京 大使馆 客机 事件 马来西亚 媒体舆论
  • 简介: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向京师一批学者展示其随身携带的部分敦煌文献,北京学界随后公宴伯希和,达成今后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的口头协议。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11月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这次公宴时间为1909年9月4日。数十年来中外论著多采用此日期,但该日期明显有悖于其他相关史实。恽毓鼎在1909年10月4日日记中记录了公宴之事,为确定公宴日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但仍属于孤证。2012年12月刊布的宣统元年八月廿二日(1909年10月5日)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再次将公宴时间锁定在1909年10月4日,并提供了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最终解决了公宴时间问题。本文对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的前因后果,论证了公宴伯希和日期为1909年10月4日的正确性,揭示了这封恽毓鼎致沈曾植信在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研究中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伯希和 敦煌 恽毓鼎 沈曾植 信札 公宴
  • 简介:民国初年,名士章太炎曾被袁世凯政府软禁于北京3年(1913—1916),负责执行监控任务的京师警察厅留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记录。本文依据现存档案初步还原了警方监控章太炎的过程,通过观察警察执行监控任务的日常细节,可以了解民初警察制度的运作实情以及警察参与国家政治的态度和作用。

  • 标签: 事件例 北京事件 微观考察
  • 简介:1900年8月发生的日军登陆厦门事件,是日本政府在中央确立"北守南进"政策之后,在台湾总督府的策动之下,派海军登陆厦门并由台湾派陆军企图永久占领厦门的事件,在中外间引起骚动。福建官员、东南督抚运用"国际法",借用列强的武力与调停,逼迫日本撤兵。本文考察了此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三方的往来互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对福建的野心以及清朝地方近代外交的发展。

  • 标签: 日军登陆厦门事件 北守南进 对岸经营 延年
  • 简介:本文使用GIS手段绘制了清代回族进士空间分布等级符号化地图和标准差椭圆地图,研究表明,通过合并多年的统计数据,生成一个较长时段内相时稳定的事件发生率,可以有效实现回族进士这种小概率历史人口事件空间可视化。杨大业先生考证的清代回族进士人数虽然与实际相差较多,但空间分布较均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标签: 清代 回族进士 GIS 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