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善注号称精审,其注释虽然多引前人典故解释正文,但也出现“引后前”的现象,还没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实则善注引后前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史实、地理及注文中,二是“义出于此”类。其中“义出于此”类涉及到事、义是否兼释的问题。从“义出于此”类的原因和事、义是否兼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来看,善注虽不乏“事、义兼释”之处,但善的自觉追求还是偏向于征引式的注释训诂,而非自由释义。善的这种选择跟其注释对象的特点一致。

  • 标签: 文选李善注 引后明前 义出于此 事义兼释
  • 简介:谢磊(1884—1963)名谢光,字烈珊,一字磊,以字行。号玄三、磊庐,浙江温州人。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西泠印社志稿》卷二有传。谢磊明学养广博,精篆书,善治印,一生临池,刀耕不辍。治印上溯秦汉,下逮明清,后则深受邓石如、蒋仁、吴让之、徐三庚、赵之琛等清代篆刻名家之影响,作品以工稳见长,不作生辣纵横之貌。

  • 标签: 作品 西泠印社 温州人 邓石如 治印 篆书
  • 简介:1987年5月,在'三袁'故里公安县,成功召开了一次轰动全国学术界、新闻界,并影响至今的学术盛会——首届公安派文学讨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三袁故里,首次对公安派文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统一了认识,特别是一致确认了公安派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个被誉为'填补了明清文学史研究一项空白'的盛会,过去将近30年了,现在仍然有外地专家学者或是本地文化人士在问:这样的盛会什么时候

  • 标签: 公安派文学 幕后故事 故事访
  • 简介:初次见到黄信老先生的大名,是1973年,那时我刚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回到馆里开始大学毕业后首次的图书馆业务工作。我在《五体清文鉴》影印本的最后看到附录的《有关五体清文鉴的一些历史材料》一文,对《五体清文鉴》的来龙去脉作了考订,全文不足5000字却说得十分周详,再加上文后的注释和“一体至五体清文鉴内容比较表”,俨然一篇完整严谨的学术论文,言简意赅,没有一点水分。文章后面署名“黄信,1957年8月”。黄信是何人?我问于道泉先生。当时于老每周都要到组里一两次。

  • 标签: 黄明 图书馆业务工作 纪念 “五七”干校 大学毕业 历史材料
  • 简介:2017年5月的一天,国图民语组(全称为国家图书馆少数民族语文组)组长小全突然给我来了电话说:"我组老同志黄信老先生去世了,享年99岁。"我顿感心里酸酸的,眼睛也模糊起来。何也?因我和黄先生的忘年之交啊!

  • 标签: 黄明信 抗战期间 国家图书馆 部民 任继愈 活着
  • 简介: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离休老干部祁荣同志因病不幸于2017年1月24日19时18分在西宁逝世,享年91岁。祁荣同志是青海大通县人,生于1926年,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标签: 生平简介 同志 民族宗教事务 1949年 中国共产党 1951年
  • 简介:文徵是吴中才子,江苏长洲人。平生九次应试九次不第,没当过官。前半生穷困潦倒,后半生以书画闻名于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他与温州有什么关系呢?那还得从温州市内华盖山上的却金亭说起。

  • 标签: 温州 文徵明 情缘 唐伯虎 祝枝山 徐祯卿
  • 简介:今年1月25日凌晨,我收到海东市副市长李青川通过手机微信发来的讣告:青海省民委原副主任、中共互助土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祁荣同志于2017年1月24日晚7时20分逝世,享年91岁。看到微信上短短的文字,泪水禁不住模糊了我的双眸,心头顿时充满悲痛。一个好人,一位我十分敬重的老人离去了,我不由得回忆起同他交往的许多往事: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好似还在面前晃动;他慈祥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仿佛浮现在眼前回响在耳际。

  • 标签: 同志 互助土族自治县 纪念 大写 原县委书记 原副主任
  • 简介:一、选择北图黄信先生在《我与图书馆》一文中记述:"1979年我平反以后被调到北京图书馆。"但在他调动的过程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黄先生是于道泉先生的老友,他从于道泉先生那里获知北京图书馆民族语文组收藏的藏文古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是最全、最丰富的。于道泉先生希望黄先生到北图,并积极向北图推荐。然而黄先生平反以后,便由民族出版社安排到图旺主编的《藏汉大辞典》编纂室,时在成都。由此可知民族出版社欢迎黄先生回社工作,国家民委也说如果不想回出版社,民委可以安排。

  • 标签: 黄明信 于道泉 北京图书馆 民族语文 藏汉大辞典 国家民委
  • 简介:信先生修成正果、步入天界近一个月时间了。自2017年6月2日上午,在北京蒙蒙细雨中目送先生最后一程至今,先生音容笑貌常浮现在脑海里,总想着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先生的缅怀。

  • 标签: 黄明信 编目工作 图书馆编目 拉卜楞寺 因明学 特藏部
  • 简介:零先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了。不过,我认识先生的时候,他虽然已小有名气,但还不像今天这样明明赫赫。也许可以说,我是目睹了先生从一名普通的北大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学者的艰辛历程。我于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读本科。当时的古文献专业,负担着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就是整理全宋诗。在化学北楼的西侧,有一个半独立的小楼,小楼的一层有一个古文献研

  • 标签: 先生侧记 李零先生
  • 简介:伫立横卧在两山之间的拱桥,茏,曲折蜿蜒,层瀑如软帘。绝美山水风景画。俯瞰峡谷,赭岩壁立,草木葱静水如蓝玉,一幅藏在地底下的

  • 标签: 旅游 风景名胜 旅游景点 自然景观
  • 简介:零一起吃过饭的人都知道,他喜欢'软烂'的菜,比如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面条等,如果吃舒服了,他学用内蒙古临河农村老乡的话,道一声'如此.'(他曾在临河插队)。因为知道他爱吃西红柿炒鸡蛋,朋友请饭,有时要点两份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为了让他吃个够。桌上的菜很多,好菜不少,有时也会有名气很大的菜,但零只是主吃西红柿炒鸡蛋、豆腐什么的。现在不少'美

  • 标签: 李零爱做 爱做学问
  • 简介:我一直在南方闲居,返回江城武汉,有位朋友告知,说尔重同志逝世了,我顿感痛心,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尔重同志健在时,因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和他有过来往,得到他谆谆的教诲,那情景,就像影视画面浮现在眼前,至今记忆犹新。

  • 标签: 李尔重 同志 影视画面
  • 简介: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冯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冯珐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冯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仪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冯宣、曾祖冯忠、祖父冯继祖、父冯汝迁袭职。墓主冯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熄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壁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仪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冯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 标签: 明代郑藩仪卫正 冯世昌 墓志
  • 简介:岭南自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就成为域外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唐代海南已有佛寺的点状分布,宋元至,佛寺建立逐步扩散到城乡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海南民众围绕佛寺开展的祭拜活动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海南的世俗化演变,与宋代以来王朝政策、海洋贸易、谪官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官绅民共同合作互动的结果。宋佛教在海岛和内陆的传播与世俗化过程表明我国古代陆海开发同步进行。

  • 标签: 古代 佛教 海南 世俗化
  • 简介: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1月,贺龙率领八路军120师抵达冀中。当时,日军在冀中据点林立,渐欲连点成线、扩点为面,压缩八路军的回旋地区,限制其大部队活动;沧县日军又被指派到河间寻找八路军作战。

  • 标签: 歼灭战 抗日战争初期 1939年 八路军 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