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 标签: 儿童教育 教育观 教育心理学
  • 简介:中国是多民族多文化国家,这些文化类型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圈,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心理。本文以佛山地区北帝信仰为角度,探讨岭南文化体系下产生的区域文化心理

  • 标签: 区域文化心理 岭南 北帝
  • 简介:叶秀珠无名校的背景,也无显赫的职位,印在名片上的职业为“心脏修理工”,但各地心血管病患者偏偏认定了她,每天都有一二百名患者慕名而来。她在哪里门诊,人涌如潮的景象便会出现在哪里。她医名远播海外,法国巴黎和俄罗斯的一些同行多年来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遇到重要人物心脏疾病难以控制时,不得已就会隔洋隔山向她求医求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经历 师承 专家 中医 学者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民众心理与《申报》的互动有三个阶段:惊疑、亢奋、疲惫。惊疑阶段指的是民众得知武昌起义消息而陷入恐慌,《申报》安抚并引导民众支持革命;亢奋阶段指上海光复前后民众革命热情高涨,以革命为时尚,以排满为革命;疲惫阶段是指南北议和开始后民众为革命所累,并远离北伐、议和等《申报》的舆论热点。三阶段分别体现出《申报》与民众心理互动的同步性、非同步性、差异性。而辛亥革命的形象在此三阶段中经“革命形势发展一报章一受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建构起来,塑造了我们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 标签: 辛亥革命 《申报》 民众心理
  • 简介:心理素质”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所创造的本土化概念之一。本文采取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征的理论模型,尝试从认知合理性、个性完整性、意志健全性、情绪协调性和适应良好性五个维度较全面地建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源的分析框架,系统地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与心理调适以及诊疗方法,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释力与适用性。

  • 标签: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 简介: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 标签: 福建螺江陈氏家族 病因认识 疾病应对 病患叙事 社会文化意义
  • 简介: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乡土情感、国家话语、价值追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民众借助传说"再造传统"的过程,是"民俗是一种过程"这一理论的一个有效个案。

  • 标签: 甘肃牛站村 九天圣母 民间传说 传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