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百年来出土、发现的出土简牍法律文献,数量众多,类别丰富,因而从文献学、法律史学的视角辨析其定名、性质、类别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就定名而言,律令类简牍或可不从“文书”之类,而当归入书籍并作为独立门类。就性质而言,应辨析墓葬出土法律文献抄本与原本的关系,追问“为何抄写”、“如何抄写”,将有助于对文献的产生、性质、流播的判断。简牍法律文献的大致类别,有律、令、课程品式、法律解释、案例汇编、散见案件、司法档案、司法文书及官箴吏训。类别之明,可透视当时法律文献的生成途径。

  • 标签: 简牍法律文献 定名 性质 类别
  • 简介:从陕西华山景区游客被打等事件中可看到,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研究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制度等相关措施,推动我国旅游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

  • 标签: 旅游消费者 权益 法律 制度
  • 简介:人们常说,王富仁先生治学有三大领域——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中国文化研究;其实,在基础语文教育方面,他同样用力颇深且成就卓著。著名学者潘新和曾这样评价王富仁先生:'他是文学研究的一流学者,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也是一流的。'王富仁老师涉足语文教育主要在两个领域:文本解读和理论建构。哪些作品最值得深入解读?在他看来首先是鲁迅作品和古代文学经典;什么是语文教育最关键的问题?他认为自然是'教师主体性',也就是如何调动语文教师全部的热情和才华,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 标签: 基础语文 王富仁基础 语文教育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收集的鄱阳湖区民间文书,记录了清代中期江西都昌县曹氏与鄱阳县杨氏之间的一桩官司。两姓就两县交界处三片湖面的产权,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一直争讼到嘉庆四年(1799),从鄱阳湖一路打官司到北京城。通过对相关58件文书的分析,结合其他材料,我们发现:虽然原告方曹姓将自己描绘为受害者,但实际上对争议湖产不具有充分的产权依据,是利用各种借口来侵占杨姓湖产。这个案例表明,清代民事司法具有积极保护民人产权的一面:正是官方对民人产权的保护,才迫使强势的曹家承认弱势的杨姓的产权。更重要的是,官方对这个纠纷的解决颇有创意:先根据证据判明是非,认定权益归属,然后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双方达成双赢的共识。这种法律与市场的双管齐下,比仅仅依法判定是非,更能抓住产权纠纷的根本。

  • 标签: 鄱阳湖 产权 民间文书 清代 纠纷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高职学生和《基础会计》课程特点。指出应遵循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构建《基础会计》教学新模式。并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单元设计进行了示范和评价,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 简介:古城'坑塘'水系是城市水系的一种类型,代表了城市防洪御涝、雨水利用的一种传统模式和朴素、自然的理水观念;研究结合文献资料的考证,就古城'坑塘'水系的典型个案,对其在城市中所发挥的多种功用进行历史追溯和分析,拓展对古代城市水系营建的认识视野。并对当代城市内涝的现实困局,提出建立具有排蓄功能的城市水系,对城市防洪排涝、雨水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古城水系 坑塘 防洪排涝 雨水管理
  • 简介:画押是指在公文、契约等文书上署名或作私记,作为同意、认可、承担责任或义务之证明。画押源於先秦,汉唐以降,逐渐渗入民众生活,成为日常习见的私记。明清画押之类型,可分为署名、签署其他文字和签署非文字符号三种。因各地习惯不同,签押符号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但总体而言,画押不署名是明清的通行做法。签押符号熔铸着时人的价值观念,强调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时应尽量公正、中允,不夹杂私心。当时重要的官私文书,从行政文书、司法文书至契约文书,多以画押为凭,仪式文书也时或需要画押。在明清司法裁判中,画押作为一种证据,其重要性不如手摹、印信,但在审判程序上也颇为衙门看重,甚至以画押之真伪,作为取结完案的重要凭证。

  • 标签: 画押 明清 古文书 识字 司法裁判
  • 简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多元化的,其中立法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传承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用民事法律保护的制度可使拥有遗产的群体、团体或者个人获得一定的权益,并适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避免因主体的放弃和传承者的减少而导致遗产的灭失。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明确适用民事法律保护,并就其正当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事法律保护 正当性 必要性
  • 简介:西北地区不仅是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又非常脆弱,急需恢复与补偿。近年来,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改善。但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及其法律机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探究生态补偿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对重构或完善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非常重要。

  • 标签: 西北地区 生态补偿 法理基础 基本原则
  • 简介:将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从政府政策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制度,是一项迫切而又现实的立法课题。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就该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的最低生活保障这一主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法律规制的方法,即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路径选择——政策抑或法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规范——实体规范抑或程序规范,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手段一一行政抑或司法。

  • 标签: 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法律规范 救济手段 文明 疏解
  •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法双方达成了800万两白银的赔偿协议,并明确规定其中100万两用于赔偿遭受损失的法国商人、受法国保护者以及传教士,剩余700万两纳入军费。本文从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所藏相关史料出发,考察法国对这100万两战争赔款进行分配的方案和进程。

  • 标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赔款 法国 外交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