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俗称阳王庙、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g,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

  • 标签: 壁画 明代 始建年代 新绛县 运城市 山西省
  • 简介:元代画家陆行直(1275—1349年后),字季道,又字辅之,号壶天,亦号壶中天、书壶中、湖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出身分湖世家,嗜古好学,早年师从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工诗文词,精绘事,好收藏,家中多贮金石钟鼎法书名迹,于诗文、书画、鉴藏诸方面均有建树。史载其“诗画清劲,为人所称”,惜传世作品仅存《碧梧苍石》一件。关于陆行直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有讹误,故本文从其家世、生平、交游等方面出发,对其撰《词旨》、收藏《荐季直表》、为钱重鼎筑水村等事迹及其传世孤本《碧梧苍石》作一番考究。

  • 标签: 陆行直 碧梧苍石图 词旨
  • 简介:山西省稷山县小宁村兴化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五九二年),一九四二年毁于战火。此幅壁画是兴化寺仅存的三幅壁画之一(另两幅一幅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幅在稷山县博物馆)。

  • 标签: 壁画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七佛 稷山县 山西省 加拿大
  • 简介:文章对藏族至纯天珠的纹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在十数年的田野调查、大量的标本收集和留存影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分析等方法,发现了至纯天珠上蚀花部分的纹中所有线纹的本质特征,将其归纳为口线、腰带、隔线、主体纹四大类别,并解读其各自功能。进而将蚀花纹解析为各种图形元素的组合,建立起一套以隔线体系为主的天珠图谱,在尽可能穷尽纹的前提下使之系统化、完整化,并且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交化的认识,充分体现出至纯天珠纹系统的规范性和丰富性,解析了古代天珠制作者的构图方法。同时,据此建立起一个以几何图形为核心元素的、兼顾藏族传统认识的天珠命名体系。

  • 标签: 藏族 至纯天珠 图纹体系 命名:隔线
  • 简介:大足石篆山石刻"佛会之塔"第二级刻有"僧人启门",北山第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窟中存有对称的"妇女启门"。两处启门与弥勒信仰有不可分之关系,体现出启门在佛教造像中的独特含义。

  • 标签: 弥勒信仰 石篆山佛会塔 北山第176窟 “启门图”
  • 简介: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馆藏一幅彩绘《沿海全》长卷,为清初陈伦炯《沿海全》的摹本,是一幅重要的海防舆图。本文通过分析该的来源、结构、内容等,并与其他摹本进行对比,探讨其共同点及不同点,推测其绘画年代为雍正至乾隆年间,是最早期的摹本之一。

  • 标签: 《沿海全图》 海防舆图 新会博物馆 陈伦炯
  • 简介:东庄(Eastern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周为他绘制了一套《东庄》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东庄》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东庄》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遣成形。

  • 标签: 东庄图 空间 图像 城市山林 地图
  • 简介:2015年初,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门嘎查牧民向苏尼特右旗文物保护管理局反映,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长方形土堆状建筑遗址。同年3月,苏尼特右旗文物保护管理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实地勘察,确认是一座古城址,但此城在之前的历次文物普查和长城调查工作中从未被发现。新发现古城经媒体报道后,引来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围观。

  • 标签: 苏尼特右旗 图门古城 辽代
  • 简介:“鸡鸡羊羊”,“吉吉祥祥”。据档案记载,地处大内西苑北海东岸的“画舫斋”内,曾经张贴着一式两幅的《火鸡》与《青羊》。

  • 标签: 火鸡 郎世宁
  • 简介: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慈禧 绘画水平 代笔之作
  • 简介: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 标签: 钱选 蹴鞠图 赐紫 服色
  • 简介:《筱庄笔记》是任乃强先生晚年写的一本回忆录。其中,身世录记录了任乃强先生从出生至20世纪40年代(西康省建立后)的人生经历,包括对先辈、家族、家乡,童年时代、求学经历的回忆及其所闻所见的社会变革,接触的重要人物、参与的重大事情的详尽记录。本篇节录任乃强先生两次考察西康、刘文辉二十四军建设委员会和交通处及撰写《西康经》的经过等内容,对了解任乃强先生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学术思想以及研究民国时期西康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任乃强 《筱庄笔记》 《西康图经》
  • 简介: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江汉堤防考》,是海内外孤本。是书成于明隆庆二年(1568),考并重,内容丰富,详述明隆庆年间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及治理过程。该书在清代、民国初年几经辗转,于1923年前后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社会》一书曾引用《考》内容,并做了简要介绍,由此引发了国内学界对此书的种种推测。此书是了解明中期长江中游段河道变迁、堤防工程、治江策略和堤防管理的重要文献资料,当是目前所知现存最早的一部反映明中叶及以前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的水利专著和图集,对于长江水利史及中国古代地图学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美国国会图书馆 《江汉堤防图考》 水利史 地图学史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