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语法学是研究造句和用词规律的学科。训诂和校勘是解释和校正古书的学问。古书主要是古语言的记录。古语言不可能离开古语法。因此解释或校正古书时常会遇到语法上的问题。如果运用古语法知识来解释和校正古书,就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正确,更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不过语法学在我国发展较晚,《马氏文通》以前,我国只有些研究虚词的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而没有系统的语法学。近代和现代虽然有些人研究古语法,但也很少有人应用古语法知识来解决训诂、校勘中的语法问题。因此不但前代人不会运用古语法知识,乃至在训诂、校勘上发生语法上的错误,就连现代人也常常犯同样的毛病。

  • 标签: 语法学 古语 训诂 主语 “之” 《吕氏春秋》
  • 简介:只要施以咒语法术,活生生的鸡,马上就会一动不动,呆若木鸡,任你怎么去摸它、抓它、吓唬它。它都不会动弹。

  • 标签: 法术 咒语 湘西
  • 简介:<正>现代法语名词结构活跃,占取了动词结构的部分领地,并大有扩张之趋势。它的基本特点是:将以动词为中心建构的句子变为以名词为中心建构的词组。这一语言现象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一九二二年,著名语法学家费尔迪南·布吕诺就在其论著《思维与语言》中指出了这一现象在法语中的特殊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语中这一较为古老的现象在现代表现得更为突出。

  • 标签: 名词结构 动词结构 法语 句子成分 句子结构 语言现象
  • 简介:<正>尽管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甲骨卜辞语法探讨的重视程度不同,但语法研究一直是甲骨卜辞研究的一个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出版了好几部十分有分量的以甲骨卜辞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专著,从而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对有关问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关于甲骨卜辞

  • 标签: 甲骨卜辞 语法研究 语法现象 方位名词 教学语法 语言类型学
  • 简介:在印度古代梵文语法中,按原义并没有“上中下”这样的表述。唐代高僧义净(635—713)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在描述印度古代语法时,用“上中下”表示印度古代语法中的人称顺序。他说:“二九韵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

  • 标签: 古代语法 梵文语法 第一人称 印度 语法系统 “他”
  • 简介:§O引论《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记言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它分别记载了自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前967—前453)这一历史区间内各国动荡多变的历史事实,同《左传》一样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宝贵的资料渊薮。《国语》全书总二十一卷,依次有《周语》三、《鲁语》二、《齐语》一、《晋语》九、《郑语》一、《楚语》二、《吴语》一、《越语》二.《国语》与《左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它所提供的史料,无论在历史还是在语言研

  • 标签: 《国语》 语法研究 国别体 西周末年 晋语 春秋时期
  • 简介:本文对回族经堂语中方位词“上”、语气助词“着”及倒序式的造词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与元明时期的“汉儿言语’’存在着极为相似的情况。所谓“汉儿言语”,是指由于受蒙古语言影响,在元代以元大都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汉语口语。从经堂语与元明“汉儿言语”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方面,可以对其语言形成年代进行观察。

  • 标签: 经堂语 汉儿言语 语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