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东乡语女性恭维的话语,然后参考Blum—Kulka等的方法把语料分为三部分(称呼、请求表达和附加部分)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和权势因素对东乡族女性实施恭维言语行为策略均有影响,其语用特点存在异同。这反映出东乡妇女的恭维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底蕴。

  • 标签: 东乡语 恭维 实证研究 言语行为 濒危语言
  • 简介: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流传广泛,版本众多,对后世伤寒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书几乎每一次刊刻皆有文字上的较多改动。增加编号,统一体例,补充注释,更改剂量是造成这些版本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出于检索方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度量衡制度的变革。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在校勘中医古籍时需要留意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差异,结构与体例等方面的变化更为重要。

  • 标签: 活人书 版本 医书刊刻
  • 简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讲解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对于一场精彩的讲解而言,讲解词的内容至关重要。本文就以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陈列为例,总结不同类型陈列的讲解词的共性以及民俗类陈列讲解词的个性。

  • 标签: 民俗类陈列 讲解词 特点
  • 简介: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间,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彼此融合。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亦产生深刻影响。

  • 标签: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人文环境 历史文化资源 内涵和特点
  • 简介: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建设理念 展示特点 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 简介: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黔苗竹枝词 民族史料 典雅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