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00
100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4年4月2日,省水利厅召开全省水利志工作会议。全省水利系统主管修志的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润锁、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芳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水利厅水利志办主任李献华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新时期陕西水利志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 标签: 《陕西省志》 地方志 地方文化 方志编纂
  • 简介:王复兴《试谈续修市县志应增设的篇章》:首轮志书大多对记载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所以第二轮修志要重视这方面的记述。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市县志中一般应专设分志,具体来说,可设道德建设(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 标签: 地方志 地方文化 信息化建设 篇目设置
  • 简介:对林则徐是否来蒲城为王鼎守丧,《陕西史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牛济先生的《林则徐未赴蒲城为王鼎守丧》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问题研究了近30年,提一点不同的看法,仅供参考。林则徐蒲城之行虽未见诸文字资料,但决非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其理由如下:

  • 标签: 林则徐 牛济 王鼎 蒲城 王益谦
  • 简介:女娲传说遍及海内外,而女娲氏立治于平利中皇山,国内外却鲜为人知。其实,女娲山就在金州平利,即今安康市平利县。最可靠的记载见于宋代欧阳修和宋祁编著的《新唐书》及王存等编撰的《元丰九域志》。《新唐书·地理志》在平利县条下注日:“有女娲山”。《元封九域志》上说:”金州西城县东有女娲山,建有女娲庙”。

  • 标签: 女娲文化 平利县 女娲山 女娲庙
  • 简介:商洛市位于陕西省秦岭南麓、丹江源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出土了夏商周文化遗存的灰坑、房址、墓葬、陶器及青铜工具;也保留着中古时期人类地面悬岩石窟。但对石窟的考古方面,尚在起始阶段,方志也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出于好奇。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商洛石窟作以粗略探考,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商洛石窟 历史文化 原始公社时期 “南蛮”氏族
  • 简介:北周保定四年(564)的《圣母寺四面造像碑》,原在蒲城县保南乡敬母寺村圣母寺内,1963年碑移置蒲城县博物馆原石刻室之东廊,1990年又移交陕西省博物馆保存。前人因碑之正面额刻有弥勒像主荔非道庆,故亦称《荔非道庆造像碑》。此碑初为《金石萃编》所著录,复经《八琼室金石补正》校勘之。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碑的研讨。

  • 标签: 《圣母寺四面造像碑》 雕塑艺术 艺术风格 陶埙乐器
  • 简介:今天的会议,是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最近听了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对全国修志工作的总体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尽管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但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应当充分肯定。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志,包括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大家共商方志工作发展大计。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做好指导小组的工作,我国的新编地方志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 标签: 中国 地方志 管理机制 志书质量
  • 简介:人们都说,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我却要说,如从性格本色来看,梁启超首先是个“书生”,而从“书生”的本分“读书”来看,他又是千千万万个“书生”中的佼佼者!

  • 标签: 梁启超 生平 科举考试 万木草堂 西方文化
  • 简介:在西安城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方通体晶莹润泽的玉印,它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部为螭虎纽,虎形呈伏卧状,头尾微向左边蜷曲,怒目张口,造型生动。玉印四周有线雕云纹,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各2.8厘米,上面阴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经考证印的主人是汉

  • 标签: 江青 吕后玉玺 历史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南京军区某军专事新闻摄影,有幸数次跟随许世友司令员下部队视察和采访,耳闻目睹了许将军不少趣闻轶事,并拍摄了一些照片。在我案头上,这几张尘封38年的老照片,述说了将军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标签: 许世友 生平 人格精神 毛泽东
  • 简介:区域社会史,又称地域社会史,是以社会及其发展的相近性为依据而划定的一定区域的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社会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可以验证整体社会史的某些论断①.张研和牛贯杰合著的<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以下称)即是一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著作,该书已于2002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19世纪中期的安徽为个案,从统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独特视角进行研究,为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提出新的范式,并丰富了安徽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 标签: 《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 区域社会史 张研 牛贯杰
  • 简介:黄志强教授的(香港新风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是一部系统研究佛家逻辑的学术专著.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逻辑的现代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因明研究中,作者坚持历史分析、实事求是和比较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摒弃陈见,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启人颖思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作者的许多观点富有创见,值得因明研究者予以关注和重视.

  • 标签: 《佛家逻辑比较研究》 黄志强 因三相思想 因明论式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世纪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
  • 简介: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经历了前后截然不同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他主张国民党、进步党、北洋官僚三大势力平分政权,实行联邦制以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这一时期陈独秀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乃至于错误的.第二阶段,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发生了质的变化,提出了通过人民革命方式,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最终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等系列观点,从而构成了关于国家统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虽存在若干失误,但与同时代人比较,仍不失为最激进、最彻底、最可行的国家统一观.

  • 标签: 陈独秀 国家统一 人民革命 民族自决 联邦制
  • 简介:皖北乡土因素在淮系集团的发展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皖北贫困、动荡的社会局面、错综复杂的三缘关系和刚劲剽悍的民风推动了淮系集团在军事方面的崛起,而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则限制了淮系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发展.乡土因素成为淮系集团呈现军强政弱特点的原因之一.

  • 标签: 乡土因素 淮系集团 军强政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