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28
  • 简介: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抵达人性之根的关怀,那么纯文学作者便一刻也离不开世俗,纯文学是小众文学

  • 标签: 究竟纯文学
  • 简介:<正>文汇报发表的朱煑竹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作“为了前进”,我看又像是在掩护“倒退”,又像是要“打倒”什么。水浒传上“林冲拳打洪教头”,林冲是“望后一退”,看到洪教头“脚步已乱了”,然后打倒了他。这个后退,不是“倒退”,也不是什么“为了前进”,是为了“打倒”。朱煑竹大谈其电影如何“脱离人民”,即是脱离“观众”——“最主要的政治”,其思想的实质无非是文艺报评论员“票房价值论”的发挥,除了不得不承认“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是“几块挡箭

  • 标签: 电影观众 倒退 城市观众 工农兵 历史现象 政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20
  • 简介:关键词艺术意义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 ,如果我们以艺术活动作为艺术的意义问题的起点,表现说不是从艺术作品而是从艺术家作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

  • 标签: 本质究竟 艺术本质
  • 简介:关于二黄腔的起源,说法较多,《中国戏曲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将其归纳为三种,即:'湖北说'、'江西说'、'安徽说'。对此三说共用了六条史料。'湖北说'三条,系檀萃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北京观剧所写《杂咏》,张祥珂嘉庆刊《关陇舆中偶忆编》,杨静亭道光二十五年(1845)作《都门纪略》。'江西说'二条,李调元乾隆四十年(1775)成书之《剧话》和嘉庆年间昭梿《啸亭杂录》。'安徽说'一条,乾隆末年(1795)成书之李斗《扬州画舫录》。

  • 标签: 二簧调 究竟声腔 调究竟
  • 简介:互联网上已有人体彩绘的专门网站!多少让人有点吃惊。以前倒是在网上浏览过不少关于人体彩绘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所见的文字多作事实阐述或负面价值批评,多数人认为人体彩绘是现代商业经济催生出的恶俗现象。但是人体彩绘越是被一些人嗤之以鼻,一些人就越是兴奋地张扬这种所谓的“文化艺术”,越是使人体彩绘在媒体上高频率出现。可以说,面对人体彩绘,人们的心态各异,有热衷的炒作和追捧,有猎奇的围观和偷笑,有强烈的指责和发难,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深层次问题。

  • 标签: 人体彩绘 文化艺术 评论文章 新闻报道 网上浏览 负面价值
  • 简介:网剧曾经是低成本、山寨、草根的代名词,当人们惊喜地看到一部剧本扎实、质量过硬、表演精湛的网剧出现的时候,网络剧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也得到大大改观。打造"精品"首先要摆脱对超级IP的迷信与依赖,不粗制滥造,不盲目跟风,不大干快上,"精品"的核心驱动力仍然在创作环节,在剧集制作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强调剧集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 标签: 网络剧 爱奇艺 播放量 产业论坛
  • 简介: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是蔡余文先生40多年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干部专修班进修时,根据王洛宾先生收集、整理的同名民歌改编而成(当时误认是青海民歌)。这首合唱的首演,是在1953年春,该班的毕业音乐会上。合唱队由专修班和本科声乐系部分同学组成,指挥由专修班作曲课导师黎英海先生担任。演出十分成功,受到师生普遍赞扬。随后便被编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合唱教材,署名蔡余文编曲。

  • 标签: 合唱队 伴奏 上海音乐学院 黎英海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会
  • 简介:毋庸置疑,艺术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视觉史——第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历史变迁,每一次时代更迭,都能从艺术的图像、技法、风格、样式、观念中,找到端倪、也找到烙印。有趣的是,这本大部头的视觉史,除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时代的结晶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之外,由它引发和衍生的种种文献、研究、理论、批评、记录与传播,也成为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化积淀,并反过来对艺术创作本身、艺术的认知、艺术与公众的关系、艺术的跨学科发展、艺术的社会性……起着不可忽略的激荡作用。

  • 标签: 第一次科技革命 时代变革
  • 简介:毋庸置疑,艺术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视觉史——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历史变迁、每一次时代更迭,都能从艺术的图像、技法、风格、样式、观念中,找到端倪、也找到烙印。有趣的是,这本大部头的视觉史,除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时代的结晶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之外,由它引发和衍生的种种文献、研究、理论、批评、记录与传播,也成为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化积淀。并反过来对艺术创作本身、艺术的认知、艺术与公众的关系、艺术的跨学科发展、

  • 标签: 艺术作品 科技革命 艺术传播 艺术理论 时代变革 语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