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印从书出"自清代邓石如践行以来,一直成为印界的不变定律,直至当代大多数印人恪守此律,尤其是较为工稳、传统一路印的印人。然而随着写意印愈演愈烈,印文图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与印关系似有淡化倾向,逐渐演变为、画风与印的关系。随着书画界探索性作品的层出不穷,如现代派、后现代派等探索性作品,篆刻创作也将进一步受到冲击,类似书画界的探索性作品是否也会陆续登场,而这些作品如果出现,将进一步淡化与印的直接关系。

  • 标签: 书风 印风 写意印风 画风 探索性作品
  • 简介:在这纷纷扰扰的百年中,广州番禺的叶家出了三代人:叶衍兰(1823-1897)、叶佩玱(1853-1916)和叶恭绰(1881-1968)。与传统家族常常一脉相承的情况不同,他们风格及学思路均有所差别。本文将回顾叶家三代人的书法实践,亦将试图从一个家族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书法与时代的关系;从他们各人的生平、学识及经历,管窥清末民初世风与书法的转变。

  • 标签: 叶氏家族 世风 书法 流变
  • 简介:世间所有绵延的事物皆有一脉相承。书法的绵延即依存于中华文明的脉络,五千年文明史由书法载录,而书法史则因文明的底蕴而生动,当与文契合为一种气象时,二者即合为一体,不分表里。

  • 标签: 绵延 中华文明 书法史 文明史 事物 脉络
  • 简介:倘若以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古典大师为标准,书法在当代恐怕徒具躯壳,至多算一种残余或剩余之物。自然的节奏,精湛的技艺,动人的气息……所有伟大的古典书法具备的气质,于我们恍若隔世,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如此小心翼翼地模拟和追慕,千方百计才达到形似,而津津乐道的神韵成了奢望。

  • 标签: 力量 王羲之 颜真卿 古典 书法 节奏
  • 简介:在苏轼的形意观中,'形'''二者,他更推崇,但是并未因此而否定、贬低形的作用。在关于''的表述中,苏轼所说的'清新',在适用范围上,本意是指的花鸟画范畴;在含义的表述上,则年轻时所提的'清且敦'含义更深一层。文章认为,苏轼所说的诗画一律,最终所追求的,应当是:天工与清且敦。

  • 标签: 形意观 疏澹与精匀 天工与清且敦
  • 简介:当年我带部分小组在天津演出,正赶上长春、长麟在天津南市庆云戏院(后叫共和戏院)演出。

  • 标签: 尚小云 剧团 演出 天津 戏院
  • 简介:古代书画在今春表现抢眼,不同于以往,一向资源紧张的古代书画出现了数量多、品质高的现象。已经结束的中国嘉德拍卖这次共设置了3个与古代书画相关的专场,分别是“大观——古代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嘉树堂藏明代扇面精粹专场”和“古代书画日场”。

  • 标签: 古代书画 嘉德拍卖 数量多 品质高
  • 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或多或少要走过一些弯路,这是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的。但是,认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尽快地调整自己。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学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1.兴趣很重要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与持久的兴趣。

  • 标签: 书法爱好者 书法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风格 御街行 止步不前
  • 简介:近来人们时时讨论“工匠”这个热门话题。艺者,首先也是一类匠人,但不止于匠人。本文通过庄子的体道,从技艺蕴含的用志不分、心手物合一的凝神之境展开讨论,探讨匠人之功与艺者之境的统一关系。技艺包含了器具与肉身相契、心与手相应、哲思与艺行相生的多种方式。作为一种心上之音,是把握中国人心灵创构的秘钥,它既不是客观对象,也不是纯然意识中的东西,而是肉身与心灵的自觉契合、自由畅达。这种的心灵方式具有心目往还、心手相应、默照心行的要点,其中揭示了观看、上手、突破的问题,以此指向道技相生、循环互照的意匠世界。

  • 标签: 技艺 体道 意匠 统一关系 客观对象 匠人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白蕉有一篇重要的书论,曾抄成小手卷,寄给老友邓散木,请他是正,邓散木朱笔批注后寄回。这是一件作双美的重要文献,曾收入何民生主编的《白蕉书画遗珍·自题诗卷》。

  • 标签: 白蕉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邓散木 书论 手卷
  • 简介:我从小喜欢涂涂抹抹,偏爱画画。初中时代,受语文老师漂亮板书的影响,爱上了书写。有一天,我哥施建锋来我家,给我介绍了一本古帖《九成宫》,说练字要向古帖学习方为正道,并演示给我看,我才明白写字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道道。从此,我一心一临帖,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后,我哥在第五届中钢大赛中获了特等奖,

  • 标签: 九成宫 中获 一本 灵飞经 遂良 书学
  • 简介:天潇1976年生于江苏。中央美术学院书画比较研究博士,导师邱振中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导师苏百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学士。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课程班导师;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成人本科书法专业教师。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书写 研究生课程 中国画
  • 简介:"形式主义建筑"时装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强调夸张、抽象的形态,具有与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相似的设计风格以及独立于人体的三维结构设计,并多用于礼服的设计。以罗伯特·卡普奇、玛丽于卡·曼代利、三宅一生、胡赛因·查拉扬等设计师为代表。

  • 标签: 建筑风 服装设计 形式主义
  • 简介:刘道醇所言的"象生意端,形造笔下"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其中"""象""形"三者互相转化的关系贯穿于整个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中国画创作中"""象""形"的浑然合一才是最佳的创作状态和结果。

  • 标签: 创作
  • 简介:孝义三弦是盲艺人依托方言、采用古调、借助三弦来说唱故事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三弦与说神相伴而行,其年代亘古不容置疑,已知最早艺人是约出生于咸丰至光绪中叶的七位先生。艺师承从地缘关系来说主要来自孝义本土及介休和汾阳二地。唱本就规模而言有传传、连连、本子三类,它来源于古代刻本、当代出版物、历代艺人口传、现时艺人编写,题材有历史演义、道教、民间笑话、孝道、知识或劝勉、色情等几种。音乐方面受介休影响较多,然而在与本土调和民间音乐的交融中已经形成其音乐的独特面貌:结构体式属于板腔变化体,曲牌有套曲和单曲等,音乐与当地民歌及戏曲联系颇多。

  • 标签: 草根艺术 三弦书 源流 唱本 音乐
  • 简介:最初的绘画,仅仅是一条线,圈住阳光照在地面上的人影。靳谊先生在近年的油画创造中对于线的把握,仿佛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画探索之后,又回到绘画最初的状态。1912年,法国著名诗人、艺术评论家阿波利奈尔在短文《现实·纯绘画》中,谈到了艺术的永恒性问题,在他看来,绘画上的和谐就是主题,"主题是‘永恒的',而且在行家看来,必须贯穿作品的始终及其全部技巧"。如同阿波利奈尔所言,绘画的永恒,依赖于画面的和谐,和谐在绘画中是纯粹的造型和视觉的弹性。

  • 标签: 靳尚谊 油画语言 阿波利奈尔 油画艺术 艺术评论家 维米尔
  • 简介:意大利建筑家奈尔维(P.L.Nervi)曾经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其言下之意,即技术与艺术在设计中是否能有机结合,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见出。的确,任何艺术都是通过审美感受所进行的形式创造,从而获得意义与功能的表现和情感的蕴含。

  • 标签: 建筑家 奈尔维 设计流派 审美特征 审美感受 形式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