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约翰受难乐(下)周新建译第二部分[21]赞美诗拯救我们升入天堂的基督.那天夜里为了我们,被当作窃贼抓起来,解到不信神的人们面前,被错误地控告,被嘲笑,被讥讽,被唾弃,一如圣书所传。[22]福音作者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住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

  • 标签: 彼拉多 宣叙调 受难乐 犹太人 耶稣基督 咏叹调
  • 简介:《有本事来抓我们》(CatchUsIfYouCan,1965)获奖记录:第1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1966),被提名最有前途新人奖(芭芭拉·费里斯)。《步步惊魂》(PointBlank,1967)《决斗太平洋》(HellinthePacific,1968)《最后的莱奥》(LeotheLast,1970)获奖记录:第2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70)被提名金棕榈奖,获最佳导演奖。《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1972)获奖记录: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1973)被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 标签: 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 英国电影 最佳摄影 电影剪辑 电视艺术
  • 简介:这是一种“一致的看法”。因为我对这个展览有着复杂的感受,所以同许多人谈到它,结果从他们那儿也得到了复杂的反应。至少是有一些人觉得这个展览是令人反感的。他们说:“这次展览没有从三十年来关于表现妇女题材的批评性言论中吸取任何东西,而且也没有一点儿新想法。”这些论评中有某种无生气的、教条的成分,尽管敢于冒犯也许是一个好的迹

  • 标签: 论评 批评性 令人 十年 阿瑟
  • 简介:施特劳斯档案姓名:约翰·施特劳斯生日:1825年10月25日星座:天蝎座代表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偷学小提琴的孩子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爸爸也叫约翰·施特劳斯,大家为了区别他们两个人,所以称他的爸爸为老约翰·施特劳斯,

  • 标签: 施特劳斯 约翰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故事 奥地利 小提琴
  • 简介:约翰·凯奇(JohnCage,1912~1992)是20世纪西方音乐舞台上最为重要的现代作曲家、音乐哲学家之一。1988年,美国作曲家、布克奈尔大学音乐教授威廉·达克沃斯(WilliamsDuckworth)对约翰·凯奇所作的访谈笔录,首次以《我说什么都会被误解》(AnythingIsaywillbeMisunderstood)为题,部分发表于《布克奈尔大学评论一约翰·凯奇75周岁生日庆贺专号》上。由于该文系约翰·凯奇本人一手言论。对理解和研究约翰·凯奇的创作和思想意义重大,故一经发表,便引起西方音乐学界的广泛重视。同年即被部分收入美国音乐学家理夏德·考斯特兰尼兹(RichardKostelanetz)编撰的《聚焦凯奇》(ConversingwithCage)一书。1999年,威廉·达克沃斯将其历时数年完成的、对20世纪16位美国现代音乐家的访谈笔录结集出版,冠名《谈乐录—与约翰·凯奇、菲利普·格拉斯、洛林·安德森等五代美国实验音乐家的对话》(TalkingMusic:ConversationswithJohnCage,PhilipGlass,LaurieAndersonandFiveGenerationsofAmericanExperimentalComposers)。至此。关于约翰·凯奇的访谈笔录方得以全文公之于世。译文据此书译出,标题系译者所拟。

  • 标签: 凯奇 约翰 西方音乐 音乐学家 with WILL
  • 简介:虽然在采访之前我从未见过约翰·布尔曼,但我此前采访过他的影片的演员们都承认,他是他们合作过的最好的人。他的确会让你一下子就感到舒服。布尔曼似乎特别平静,显得处变不惊——似乎耸耸肩、笑一笑就能应付任何困难局面。我们于1998年会面,恰逢《将军》(TheGeneral)的发行期。我想恭维他的这部影片,可恭维之词过于笨拙,以致我认为他会错了意。我说,如果我没有在摄制人员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我会以为这部影片是个20岁的人导演的。

  • 标签: 约翰 大师 1998年 影片 采访 恭维
  • 简介: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著名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施特劳斯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把圆舞曲这种原本只属于平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为十九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风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 标签: 施特劳斯 约翰 名作 序曲 圆舞曲 娱乐形式
  • 简介:提及约翰·塔文纳(JohnTavener)的名字,很多人会把他和另一位英国作曲家约翰·塔大纳(JohnTaverner)混淆起来。

  • 标签: 约翰 面纱 作曲家
  • 简介:绒藏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虽然它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诸种因素的制约,还保留着戏剧最初形成时期的许多特点,小戏的稚拙和随意性,大戏中很重的傩成份和严格的固定程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绒藏戏的一个组成部分——绒藏戏面具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绒藏戏面具的形成绒藏戏面具也和绒藏戏一样是绒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劳动之余人们在一起耍闹时,有人把脸遮住,很难辨出是

  • 标签: 嘉绒藏戏 面具 嘉绒地区 艺术效果 艺术形式 欣赏习惯
  • 简介:近几年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艺术设计大赛金奖等;国际传统艺术协会银奖、中国·华东大奖金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金奖、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等。

  • 标签: 陶艺作品 魏嘉陶艺
  • 简介:二零零五年三月,约翰·尚利的《怀疑》在百老汇首演两天之后,约翰·保罗教皇二世去世了。那个周末,全世界悲痛的人们都在悼念这位迎来苏联共产世界的崩溃及第二届梵蒂冈会议宗教改革的中流砥柱的教皇;而持异议者则批评罗马教宗的集权以及对恋童癖教士们的劣迹的置若罔闻。一九七八年,保罗教皇在他的首次布道中呼吁人们,莫“困惑于现代世界的生命意义”,莫“为怀疑所困,怀疑会招致绝望”;他指明补救之道便是绝对的忠诚与信仰,二十七年来他对全世界的教民们再三呼吁,“无须恐惧。对上帝敞开心灵之门。”保罗教皇的去世与《怀疑》纽约的热演无疑是个巧合,但它令走出剧院的观众无不体验到那奇异的和谐。

  • 标签: 《怀疑》 约翰 信仰 宗教改革 教皇 世界
  • 简介:曾有一段时间,约翰·韦恩几乎就是美利坚的代名词。在我年轻的时候,他是所有美国人心中的“偶像”,他的优雅、他的力量、他的气质和他的容貌——他的一切无不备受崇拜。随着整个国家体系愈加分崩离析,我们才发现他只代表了人们对“美国梦”理所当然的想象,那是“垮掉的一代”虚伪的理想以及面对残酷现实的麻木妥协。但是约翰·韦恩本人同演员约翰·韦恩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两者时有重合,但并非世人所想象得那么频繁。越战时期,很多美国人选择消费电影来逃避严苛的政治环境,但热爱电影的人们都坚信,艺术永远不会被政治左右。让一吕克·戈达尔曾写道,当韦恩在《日落狂沙》中将娜塔莉·伍德紧拥在怀里时,

  • 标签: 韦恩 “垮掉的一代” 选择消费 政治环境 达尔
  • 简介:1939年12月31日,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克劳斯在被称为"金色大厅"的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大厅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施特劳斯音乐会"。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场音乐会竟开启了一个有着光辉传统的序幕,那就是每年新年的到来之际,都要在元旦这一天举行一场大联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标签: 施特劳斯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圆舞曲 故事 约翰 1939年
  • 简介:对于一部"音乐电影"而言,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曾经》里,音乐是相当出彩的部分。对于演员、剧作等等的路数我们是了解的,但是究竟应该从哪里寻找恰当的音乐其实是最大的挑战,这是一部"音乐电影"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没错,《曾经》中我选择的音乐走的是另一种路数,并且获得了成功;对于《重新开始》而言,我恐怕不能照搬:它有着自己的范儿,和《曾经》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所以我也得选择不同的创作方法。

  • 标签: 音乐电影 浪漫 约翰 导演 《曾经》 决定性因素
  • 简介:约翰·布尔曼是英国新浪漫主义电影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人,丰富了过去英国只以社会现实主义为标志的国族电影的特征。他非常具有英国电影人的代表性,起步于电视台纪录片的工作,确立了自己对电影艺术和感情观照的角度和方法,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里,拍摄了17部故事片,五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两次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不仅横跨大西洋,游走于英国和美国的电影制作,而且他也有超越一般英国电影人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了欧美亚非拉全世界的角落。他不仅对于英美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和观察,而且对世界重大的关切现象和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的影像思考和回应,同时对电影形式和类型有着丰富多样的实践。特别是,他以记忆和个人的经历,作为电影发生的原则和基础,醉心于亚瑟王寻找圣杯的传奇神话,试图以光影晃动的艺术方式,来实现并超越物质世界的还原和再现,而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平衡与和谐,发扬了一种记忆现实主义的特质。他经常编导制片合一的创作方式所留下的作品既是作者个人的,也是属于英国的,打开了美国市场,并推动了爱尔兰电影的发展。当然,他的作品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本期的一组文章通过《视与听》杂志编辑对布尔曼的访谈,以及对其不同时期电影作品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会对这位大师级的导演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我们了解英国电影和电影人的创作情况也会有所裨益。

  • 标签: 杂志专访 联合出品 参军入伍 三船敏郎 奥菲尔斯 电视纪录片
  • 简介:解读大师:约翰·康格利的艺术世界约翰·康格利先生是一位活跃在欧美的爱尔兰现代艺术家,2008年11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展。约翰·康克利描绘了大量无一雷同的格栅系列作品.不同的色调、纵横的变化.这一切都使画面色彩斑斓,变化而魔幻.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抽象。带给人们内容与形式,具象与抽象的内心思索。

  • 标签: 艺术世界 约翰 中国美术馆 2008年 内容与形式 画面色彩
  • 简介:在世界建筑舞台上,菲利普·约翰逊称得上是一棵常青树。1906年,约翰逊出生于美国的克利夫兰。1932年,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约翰逊参与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AOM)举办的现代建筑展,这次展览在现代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现代建筑已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同时,约翰逊的名字也与这次展览一起写入建筑史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繁荣期,在建筑界的反应便是复古的后现代主义建

  • 标签: 约翰逊 住宅 现代建筑 建筑理念 现代艺术博物馆 玻璃
  • 简介:新片《布鲁克林》成为这个颁奖季值得观看的一部影片,不仅仅因为西尔莎·罗南(SaoirseRonan)的精彩表演(在片中,她饰演爱尔兰移民爱丽丝,其表现相当出色),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部制作精良、讲述一个女孩如何成长的温情年代剧,敢于不做煽情处理,敢于让观众不为之落泪。

  • 标签: 布鲁克林 影片 约翰 导演 爱尔兰 新片
  • 简介:绒藏戏是属藏戏的一种地方戏,主要流传在操绒语的藏族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安专区的保兴县,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理县、汶川县、黑水县、让塘县、红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高山河谷地带,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语言、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绒藏戏也不例外。公元一三六○年,绒著名高僧桑吉朗自从西藏的闵珠林寺回到家乡后,为弘扬佛教与丹巴巴底部落的第三代首领贡呷

  • 标签: 嘉绒 丹巴县 红原县 小金县 吉朗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