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基金会博物馆是一个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它被认为是全球最美的博物馆之一。其创始人希望它是一个开放的、有活力的并且能唤起广大观众对艺术欣赏的博物馆。同时,它还是一个促进艺术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博物馆。本文回顾并简述了基金会及其博物馆的创建历史。

  • 标签: 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 历史 艺术教育
  • 简介:8月9日,是我弟弟小的生日,爸妈安排着给他抓周。抓周是我们这里孩子周岁时预卜前途的习俗。也许是为了更加真实一些,这么重要的准备工作竟然由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姐姐来准备。我虽然不大懂,但也知道一些。

  • 标签: 抓周 习俗 岁时
  • 简介:对于当代艺术理论影响深远的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兹(GillesDeleuze),除著有专门论述弗兰西斯·培根绘画的《感觉的逻辑》外.

  • 标签: 艺术理论研究 德勒兹 空间 哲学家
  • 简介:朗香教堂是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雕塑般的有机形态、坚实的造型、神秘的象征内涵,标志着他的设计风格从理性主义向有机主题与象征主义的转变。

  • 标签: 教堂 柯布 象征主义 50年代 20世纪 建筑大师
  • 简介:文艺的展览现场本届“摄影季”的展厅特别邀请LARGEarchitects设计工作室担纲展厅空间设计。整体的布局很清晰地引导参观者去游览24个不同展区,并带有斜边的大尺寸洞口设计,让参观者把视线延伸至每个独立展厅。

  • 标签: 空间设计 参观者 展厅 工作室 视线
  • 简介:题记:此文最初的版本当中,杜纳特的“插释”部分是单独行文的;然而在这里,却正如雷蒙德曾经告诉过我的,他乐见这样的安排,可以交织贯穿于我的文本当中。本文大部分的注解都是由艾德里安·马丁依据原始出处添加的—-他也对成文做了某些微妙睿智的改动,比如翻译了雷蒙德引用的拉丁语。

  • 标签: 电影 剧本 电影文学 文学作品
  • 简介:巧合的是他们出生于同一年。丽施在遇到费孔涅之前就已经接触到摄影这种媒介,她以画家、造型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待和拍摄了很多摄影作品。而费孔涅最初是作为商业摄影师的助手,很早就进入了商业摄影领域,对摄影器材以及灯光的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摄影艺术 商业摄影师 缪斯 摄影作品 摄影器材 艺术家
  • 简介:“纸遁——来自劳森伯的礼物”展览包括了艺术家叶永青多年创作的80余件纸上作品,其中29件直接创作于著名美国艺术家劳森伯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定制的特殊纸张。此次展览是叶永青用作品向劳森伯的致敬.呈现了叶永青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

  • 标签: 劳森伯格 当代艺术
  • 简介:如果说清晰地标记出个人化的风格是关注电影人的一种标准,那么很少英国电影导演可以像德莱叶、布努埃尔、弗朗叙和雷诺阿那样,获得赞誉性的关切。但在另外的一些标准中,在个人化的风格之后潜隐了诸多最为精妙委婉的要旨,这些关联着某种特别的传统,时间,背景或者说“流派”的集体意味和理解。由此达成某种广泛一致的见解,即使把那些非个人化和匿名的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共识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 标签: 英国 非个人化 电影导演 作品理解 电影人 雷诺阿
  • 简介: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罗托·阿兰尼亚(RobertoAlagna)已与索尼古典签订了独家录音合同,他在索尼的首张专辑将于2018年发布。罗托·阿兰尼亚1963年在法国出生,但双亲都是意大利人。

  • 标签: 男高音歌唱家 索尼 阿兰 意大利人 专辑
  • 简介:1854年,库尔[GustaveCourbet]创作了一幅名为“偶遇”(TheMeeting,又名“你好,库尔先生”)的作品,作为库尔“七年创作生活”中的写实主义佳作,这幅作品一直被误认为不过是户外写生而已,为数不多的国内外研究大都关注于作品的图式运用与引发的舆论纷争,未能真实还原事件背景,也未能将其纳入到库尔写实主义艺术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考量,从而使这幅作品长期为人忽视。

  • 标签: 写实主义 艺术体系 《偶遇》 理想诉求 转型 户外写生
  • 简介:帕西·兰杰是美籍澳大利亚钢琴家、作曲家、民歌搜集者、作家、教师,这样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音乐家对管乐合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人类学以及音乐教育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达荷美黑人步态舞》是一首音乐会拉泰姆,创作于1903-1909年,音乐素材取自美国本土音乐喜剧《在达荷美》。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兰杰音乐中丰富的和声和织体以及多层旋律间精致的对位等手法的运用,同时能够看到他将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兰杰的音乐以及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 标签: 格兰杰 达荷美黑人步态舞 钢琴 音乐分析
  • 简介:1932年9月1日,雷蒙德·杜纳特出生于伦敦,2002年5月19日逝世,享年近70岁。父母是瑞士人,1924年移民到了英国。他的学术视野里除了对英国电影的观照,也包含了对有着世界性影响的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洞悉。1952年曾入伍两年,1954年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英国文学专业。

  • 标签: 电影批评 英国电影 1954年 学术视野 美国电影 英国文学
  • 简介:回顾动画理论的探索历史,动画本体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在动画本体的探讨中,"逐拍摄"曾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用来界定动画和电影。时至今日,这个标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似乎失去了实际意义,然而在新兴技术不断向动画理论范畴渗透的今天,绕过前人对动画本体理论的探讨更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事物表象中。事实上,"逐拍摄"一词在当下的探讨更具价值,如果将其代入数字动画的技术机制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的结论是:"逐拍摄"一词用于界定当代动画虽然不够确切,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比对手段。

  • 标签: 动画本体 逐格拍摄 技术机制
  • 简介:虚拟的婴儿飘散出一缕盘绕的轻烟;一个啤酒瓶手榴弹;一个自行车内胎变体为高速公路;它们都具备日常物品的状貌,并且它们都涉及到2b09年多期《纽约时报杂志》“观念”栏目的分析评论主题——其中包括:婴儿被动吸烟,暴力升级,替代机动性。

  • 标签: 世界 造物 3D 高速公路 被动吸烟 纽约时报
  • 简介:在日本書法專業的中國書法史課堂上,講授清代篆隷書的部分時,鄧石如、伊秉綬、陳鴻壽等人的介紹,必不可少,黄易則未列其中。在相關書籍如資料豐富的《圖解書道史》中,亦無黄易的隷書。在此種情况下,黄易的隸書并未在日本得到普遍的介紹與宣傳。因此,本文通過對黄易隸書“書畫册”“隸書册”作品進行分析論證,以期掌握黄易隸書風的特徵,説明黄易作品對習隸者而言,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稱其爲“隸書教育之父”,亦不爲過。

  • 标签: 黄易 隸書 金石學 秋盦書畫册 李鐵橋
  • 简介:陶克涛毕力的蒙古文书法、蒙古文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蒙古文行草书以个性浓烈、笔墨练达、气势豪放的风格以及审美特征独步蒙古文书坛,其质感独特的点画线条,使作品充满音乐般的节奏感和写意性。

  • 标签: 陶克涛毕力格 蒙古文行草书 形质 神采
  • 简介:作为二战后当代法国影坛最重要的导演,风格难以归类的特朗·塔维尼埃把历史性与当下性作为贯穿个人作品的轴线。一方面借由个体体验重构历史真相,另一方面通过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揭露来反思现实。通过两条不同的时间路径,塔维尼埃的电影展现出饱满的历史观和电影作者的道德感。同时,选择一战与青少年问题作为检阅历史与当下的入口,以微观历史的方式展示历史的两面,标注历史的真实走向,使塔维尼埃的电影跳出了历史类型片的程式化窠臼。

  • 标签: 贝特朗·塔维尼埃 法国电影 历史性 当下性
  • 简介: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和当代学者德·迪弗给出了不同阐释:前者认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动力来自对艺术品质和传统的维护,媒介自律是其突出表征;后者则提出,现代主义以媒介自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协定”的生成,在此前提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人的不同结论,在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那里形成激烈交锋。但两人的理论体现出同一指向:艺术始终是一股引领人们思索、进步的力量。

  • 标签: 格林伯格 德·迪弗 现代主义 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