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我与辅仁的关系(一)解放前在辅仁工作的态度辅仁大学是天主教设立的,创办人是马相伯、英敛之,我和他们两人是老朋友,我因研究宗教史的关系,常到英敛之那里找天主教史材料,时有往来。

  • 标签: 检讨 天主教史 辅仁大学 英敛之 解放前 马相伯
  • 简介:抵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自觉而又自愿地进入了自我殖民时代,从而堕入一种民族自尊心大降,以继续做中国人为耻,时时事事处处向西方看齐的万劫不复状态。本文以一个长期居外人士的目光,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出自中国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之手的作品,举例说明了这一值得严重关注和讨论的现象。

  • 标签: 自我殖民 西化 哈瑞 哈美 哈法
  • 简介: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观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标签: 《红字》 海丝特 生态自我观 自我人格重构
  • 简介:《英语班》是华裔作家欧阳昱的第二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文革末期知识青年京英刻苦学习英语并最终移民海外的故事。从后殖民视角解读《英语班》,文章发现:小说再现了边缘人视角下的中国和澳大利亚。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欧阳昱既看到其父语文化的语言霸权与排外倾向,又看到其母语文化的全盘西化与自我殖民倾向,并对二者都大胆地给予批判。《英语班》表现了海外华人逆境中求生存的不懈精神,分析了海外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异化书写,欧阳昱用西方语言发出了中国之声。

  • 标签: 欧阳昱 《英语班》 《自译集》 文化霸权 异化书写
  • 简介:自传,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受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亲睐。正是通过自传体书写,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叩开了美国主流文学的大门。从黄玉雪的《华女阿五》(1945)到汤亭亭的《女勇士》(1976)再到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2001),读者看到一代代美国华裔女性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奋斗史。

  • 标签: 自传体 谭恩美 自我身份 美国华裔 解读 《华女阿五》
  • 简介:几乎所有论者在谈起甫跃辉时,都必然提及他从云南到上海的人生迁徙。云南/乡土与上海/都市成为阅读甫跃辉的一种定式。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也足以概括目前为止甫跃辉的小说创作。自2006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甫跃辉的笔力集中于对乡土世界的描写,虽然他从未表示要如福克纳一般在纸上建构自己的文学故乡,

  • 标签: 外部世界 甫跃辉 内在自我 困境 小说创作 小说作品
  • 简介:以战争、冷战、铁幕等高度政治化元素作为创作背景,善于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早期作品因充斥滥情、乱伦、堕落、变态、死亡、谋杀、暴力、怪异等主题而被戏谑为“恐怖尤恩”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McEwan),凭借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而成为当代文学评论界的宠儿。他坚持文化的地域性,

  • 标签: 当代文学评论 麦克 成熟 创作背景 叙事策略 早期作品
  • 简介:<正>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是美国黑人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具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将美国黑人社会作为主要素材,以对黑人历史和命运的探索和表现而享誉当代文坛。她着力展现在扭曲和阻止黑人探索自我的社会环境下充满困惑的人寻求自我的历程。其中女性人物在她所有的八部作品中都占据着主要地位。她站在一个黑人女性的角度,关注着美国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而这个主题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被男性作家所忽视。她从文化的内涵对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

  • 标签: 黑人女性 托妮·莫里森 美国黑人作家 美国文学史 MORRISON 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