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蓝星诗社成立于1954年3月,它以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等为核心,其主要成员有夏菁、蓉子、罗门、周梦蝶、向明、方莘、黄用、吴望尧、琼红、邓禹平、史徒卫等。蓝星诗社是个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主义诗社,它没有社长,没有统一的宗旨和美学纲领,主办的诗刊也变化多样。最初有覃子豪和余光中借《公论报》副刊先后主编的《蓝星周刊》(1954

  • 标签: 蓝星诗社 象征主义 余光中 蓝星周刊 覃子豪 周梦蝶
  • 简介:五四运动以后,对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兴趣日趋浓厚,许多学者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开始对存世的俗文学资料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至30年代,郑振铎先生的代表作《中国俗文学史》一书出版,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建立,一门薪的学科——“中国俗文学”逐渐被学术界广泛传播和认同。特别是进入40年代,俗文学研究在几家主要报刊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出版“俗文学”周刊,更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情势。

  • 标签: 俗文学 广泛 蒲松龄 郑振铎 认同 代表作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华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创刊起,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止的九年一个月零十八天期间,以及与此同一时期的《群众》周刊上,先后刊登郭沫若各种稿件302篇(包括政论、杂感、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日记97节、书信、题词、访向记和学术论文等)。一个作者坚持不懈地为一家报纸和一个期刊提供这么多作品,不要说在《新华日报》馆外的作者中难找到,就是报馆内部也不多见。从而可以看出,郭沫若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关

  • 标签: 《新华日报》 第三厅 学术论文 战争初期 抗战文化 文化工作委员会
  • 简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把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事称为“国家大事”,又往往把一般民众的消闲娱乐视为“平凡小事”。这种观点,不知被谁衍用于中国现代新闻报纸的大致分类,于是注重报道“国家大事”的便被称为“大报”,而偏重揭载“平凡小事”的则被称为“小报”。换言者,现代以来人们通常俗称的“小报”,即指那类以刊载趣味性、娱乐性、消闲性内容为主的报纸。

  • 标签: 抗战胜利 兴衰 军事 周刊 平凡 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