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创伤记忆。我们这个世界有,我们这个民族有,我们这个世纪的四代人都有。我们免不了要带着创伤记忆向二十世纪告别,带着创伤记忆跨过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我们能指望新世纪的年轻人不再有创伤记忆吗?难。那么,创伤记忆,就是我们藏也藏不住、丢也丢不掉的精神遗产。是好是坏呢?我们的后人能因此而责备我们吗?我还不想一般地回答这个问题。我避免。我想先看看:两战之后,文革之后,一个中国人怎样从自己的创伤记忆中活出来。

  • 标签: 创伤记忆 信仰 曾卓 孤独感 二十世纪 暴风雨
  • 简介:在20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巴金与胡风在见证时期风云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们一个从心灵感觉,一个从理性思考,共同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提出了控诉,表现出个体的独特的深刻体验,并给时代提出一个独特的意向性的回答。巴金由于潜意识中的噩梦的反复困扰而进行不断的追问、拷问,展示出内心层面“理得心不安”的困境;胡风从现实遭遇和理性思考出发,直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奴役的创伤”,展示出头脑层面“心安理不得”的执着。一个作家,一个理论家,以不同的方式,殊途同归地表现出了知识分子本真意义上的真诚,为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另外的生命向度。

  • 标签: 精神奴役 《随想录》 创伤 中国知识分子 情结 文化大革命
  • 简介:35岁以上喜欢电影的观众,对李晨声这个名字应该是熟悉的。他和妻子、著名导演王好为联袂创作的《瞧这一家子》、《夕照街》、《北国红豆》、《迷人的乐队》等优秀影片,深受广大观众和影迷的厚爱。李晨声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为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北影厂导演。在他的18部电影作品中,大多以都市生活题材及农村题材为主,然而,去年他与王好为导演共同执导了一部黄梅戏故事片《生死擂》,去年夏天他又独立执导了一部名为《生旦净末》的影片。是什么原因使他拍起了“戏曲片”?带着这个疑惑,我采访了李晨声导演。

  • 标签: 导演 电影摄影 影片 观众 都市生活题材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