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1至11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MDS患者16例为MDS组,另纳入16名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MD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MDS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18~80)岁。健康对照组16名,男女各8名,中位年龄40(17~6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3在MDS组CD8+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45%±22.31%比58.78%±14.82%,P<0.05)。LAG3在MDS组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91%±10.32%比49.09%±13.58%,P<0.05)。LAG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G3在MDS患者CD8+T和调节性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健康人。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术等相关资料,分析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病态造血特点及患者预后转归。结果82例MDS患者中,25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51例无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例MDS患者中,27例死亡。存在小巨核者,其生存时间较短。结论原、小巨核病态改变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及其预后有相关性,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育异常 小巨核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化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RFD值与MD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中位年龄69岁(32~91岁)。计算机计点法定量分析RFD与人工半定量法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497,P=0.004)。初发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组患者骨髓RFD较非MDS-EB组患者明显增高(9.55%±0.75%比1.71%±0.23%,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RFD值相比人工半定量分析骨髓纤维化程度更具有预后评估价值,初发骨髓RFD值为MD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RR=1.337,95%CI:1.085~1.648,P=0.006)。初发RFD>5.54%患者的总生存(OS)明显短于RFD≤5.54%的患者(P=0.001)。初发RFD>9.81% MDS-EB患者的OS明显短于RFD≤9.81%患者(P=0.003)。结论骨髓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高危因素。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纤维化 预后
  • 简介:核辐射易造成人体造血系统损伤,为此建立急性辐射骨髓衰竭小鼠模型,通过单次腹腔注射异基因小鼠多份不同胎盘源细胞细胞因子,明确其治疗急性辐射骨髓衰竭的疗效.实验将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胎盘源细胞治疗组、胎盘源细胞因子治疗组、胎盘源细胞联合细胞因子治疗组以及模型小鼠对照组4组,治疗后统计分析各组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胎盘源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有效延缓急性辐射骨髓衰竭小鼠的寿命(P〈0.05).

  • 标签: 胎盘 干细胞 急性辐射骨髓衰竭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突变特征及突变负荷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亚型、染色体核型间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以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91例MDS患者和9例MDS继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SAML)患者的65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分析异常基因特点、突变负荷,及与疾病亚型、染色体核型和患者年龄等的关系。结果共有148例(77.5%)MDS患者发现突变,其中包含47种异常基因和186个突变位点。9例SAML患者均发现基因突变,突变个数显著高于MDS患者(χ2=11.911,P=0.018)。MDS患者检出异常基因中,U2AF1(37.3%)和ASXL1(41.6%)等突变频率较高,且不同异常基因间突变负荷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46,P<0.001)。不同亚型MDS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存在差异,EB-2型基因突变个数最多[(2.2±1.5)个]。在SLD、MLD、EB-1和EB-2中,携带≥3个突变的比例逐渐增高(χ2=52.471,P=0.037)。TP53突变与异常核型相关(rφ=0.177,P=0.019),特别与复杂核型相关(rφ=0.440,P<0.001),而NPM1突变与正常染色体核型相关(rφ=0.173,P=0.024)。30岁以下患者携带突变个数最少,突变个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其中60~79岁患者的突变个数最多(P=0.017),表观遗传学相关基因随年龄增长而突变频率增加(P=0.041)。结论MDS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及其突变负荷与疾病的亚型、染色体核型及患者年龄等临床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突变负荷
  • 简介:摘要总结30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移植前护士应做好充足的解释宣教和准备工作,移植过程中各项工作应衔接紧密并关注患者需求,移植后应重视预防感染和做好穿刺处护理,以保证移植顺利、安全、有效。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可以看出没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样品E(6%HES+20%海藻糖+细胞悬液)冻干后细胞的存活率很低,如样品C(40%PVP+20%海藻糖+细胞悬液)、D(50%PVP+20%海藻糖+细胞悬液),样品B(30%PVP+20%海藻糖+细胞悬液)冻干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存活率最高

  • 标签: 人体骨髓 冷冻干燥探索性 基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细菌,LM脑膜脑炎临床少见,重症患者预后差。本文报道两例特殊的重症LM脑膜脑炎病例,其中一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吉兰-巴雷综合征;另一例合并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 标签: 脑膜脑炎 李斯特菌 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血,新生儿脐带血体外有核细胞收集的数量,有核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干细胞质量等。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分离15例,脐带血干细胞分离15例。对分离前、后的骨髓和脐带血的相关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结果骨髓平均标本量为200ml显著性大于脐血平均标本量90ml;骨髓平均有核细胞数显著大于脐血平均有核细胞数,分别为26.94×109/L和8.72×109/L;分离后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性大于骨髓血,淋巴细胞分别为60.56%和46.75%,单核细胞分别为17.9%和10.7%。分离后脐带血的干细胞中的CD34、CD73分选显著性多于骨髓血。分别为5.7比1.6和2.4比1.6。结论骨髓获取量多于脐带血,干细胞的数量及质量比较,脐带血优于乙肝肝硬化骨髓血。

  • 标签: 干细胞 肝硬化 骨髓血 脐带血 干细胞分离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8~61岁。结果发现IPEH在MRI T2加权成像序列上主要表现为边缘高信号中心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可伴散在点灶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边缘强化或明显强化(低信号灶不强化);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病变内可见钙化。

  • 标签: 免疫增生性疾病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往往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以全身浮肿、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起病,病程中出现发热、下肢无力、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噬血细胞现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无恶性征象,外院按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通过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提高对IVLBCL的认识,同时重视病史,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毛细血管扩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分析3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合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特点。PBMAH合并肾细胞癌罕见,两者有无内在关联尚需进一步探索;其中肾细胞癌容易漏诊,诊治双侧肾上腺病变时,需要高度关注影像学上双侧肾脏有无可疑的病灶是关键点。双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首选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肾细胞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肾切除术。PBMAH患者双侧肾上腺术后需密切随访,以免肾细胞癌的延误诊治。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增生 癌,肾细胞
  • 简介:彼时,当接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时,我正在喝着奶茶浏览网页。工作后,这大概算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了。所以,当看到来电显示“南京市红十字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个诈骗电话”,疑惑地接起电话,电话那头有人问我:“您好,请问您是杨璐吗?”

  • 标签: 骨髓 红十字会 休闲方式 来电显示 电话 南京市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伴有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感染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中期(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诊疗经过。显示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表面HIV-1核心蛋白P24表达,可作为HIV-1感染窗口期的一种确诊手段。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P24蛋白 骨髓血细胞 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或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的92例初治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MRD阴性率。评估不同临床特征、诱导方案、移植前疗效和移植预处理方案对于移植后第100天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男45例,女47例,中位年龄57.3(35~67)岁,接受VCD和VRD方案诱导的患者分别为57例和35例,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依托泊甙(BCV)或高剂量马法兰(HDM)方案移植预处理的患者分别为43例和49例。92例患者移植后总CR率由23.9%(22/92)提升至移植后的58.7%(54/92),MRD阴性率由4.4%(4/92)提升至33.7%(3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获得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CR疗效的三组患者,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17.6%(6/34)、33.3%(12/36)和59.1%(13/22)(P=0.006)。初诊时伴或不伴浆细胞瘤的患者,移植后的CR率分别为36.4%(4/11)和65.4%(53/81)(P=0.029),MRD阴性率分别为18.2%(2/11)和39.5%(32/81)(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与标危组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30.5%(12/28)和42.9%(18/59)(P=0.258)。移植前达到≥VGPR疗效的患者,移植后的MRD阴性率在VCD诱导组和VRD组分别为29%(9/31)和59.3%(16/27)(P=0.033),BCV预处理组和HDM组分别为24%(6/25)和57.6%(19/33)(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CT能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不良因素,显著提升MM患者的CR率和MRD阴性率,但初诊时伴浆细胞瘤的患者获益不如无浆细胞瘤的患者。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马法兰 浆细胞瘤 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