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5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56.6±14.1)岁,体质指数(25.7±3.3)kg/m2;左肿瘤30例,右肾肿瘤35例。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59例0分,6例1分;肿瘤最大径(2.3±1.0)cm(1.0~5.0 cm)。R.E.N.A.L.评分4~6分41例,7~9分23例,10~12分1例。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肿瘤后行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应用CT或MRI定期随访评估预后。结果患者手术时间(76.6±19.4)min(40~1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20 ml(5~5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3~6 d),并发症Clavien Ⅰ级11例(发热、恶心呕吐、腰部疼痛),无Ⅱ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示,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切缘阳性,透明细胞癌46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病理分期:T1a期42例,T1b期4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病理分级:1级21例,2级23例,3级2例];1型乳头状细胞癌2例(均为T1a期,1级);2型乳头状细胞癌1例(T1b期,2级);嫌色细胞癌2例(均为T1a期);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肿瘤1例;腺癌2例(结合直肠癌术后病史,考虑转移);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嗜酸细胞瘤2例;乳头状腺瘤1例;良性肾囊肿1例;血管瘤伴钙化1例。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1~42个月),63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1例因心脏疾病,1例因直肠癌转移)。结合术后影像学复查,其他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定期复查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良好,术中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术后病理诊断,为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肾肿瘤 微波消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分析了27例后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病理学特点,发现后腺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可明确诊断,部分可合并恶性成分。保留单位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随访。

  • 标签: 后肾腺瘤 诊断 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性贫血诊疗水平。

  • 标签: 贫血 肾疾病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22例巨大错构瘤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9±34)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9.8±2.5) 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2) ml,术后住院时间为(9.0±1.5) 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尿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电话随访6~52个月,手术侧均无肿瘤复发。

  • 标签: 错构瘤 机器人 腹腔镜
  • 简介:摘要:肿瘤病人深受疾病的折磨,诊疗时承受着治疗反应所带来的痛苦。实际诊疗工作进行时,怎样提高诊疗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生命,是很多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同时,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很多人们关注的重点。新时期,医学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传统护理模式难以较好满足患者需求,怎样在临床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我们重点进行关注。基于此,文章对现代肿瘤医学诊疗与护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诊疗和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现代肿瘤医学诊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表面积大、生物安全性高等优越的性质,近十几年一度成为纳米生物和纳米医学领域研究热点,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光热纳米材料的应用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希望。

  • 标签: 纳米材料 抗肿瘤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据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计算,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会被确诊为癌症。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具体内容包括生物治疗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以及已经应用生物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例子来帮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生物治疗,以便更进一步辅助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癌症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对卡介苗芽孢杆菌(BCG)治疗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仍然是泌尿外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综述总结了膀胱药物灌注领域的最新进展,选择有效而合适的新型膀胱灌注治疗方式,对于BCG灌注无效且不适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十分重要。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确诊弥漫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和高血压3年的女性患者,近2个月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经活检病理确诊为合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引起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未出现硬皮病危象。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镜碎石术(PCNL)与单通道经皮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ECIR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多通道PCNL及单通道ECIRS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体位均为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两组均常规留置F6双J管与造瘘管。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UB)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结石清除率(SFR),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碎片<4 mm视为结石清除。比较分析两组的SFR、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女70例,男65例,平均年龄50.8岁。其中74例行多通道PCNL,61例行单通道ECIRS。PCNL组肾结石长径为(58.5±11.4)mm,ECIRS组结石长径为(57.7±11.6)mm(P=0.658)。两组术后24 h的SFR(81.1% 比 80.3%)与术后1个月的SFR(91.9%比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L组对比ECIRS组需更长的手术时间[M(Q1,Q3)为130(100,171)比105(90,135)min,P=0.015]。PCNL组的Clavien-Dindo 2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18.92%比1.64%,P<0.01),且住院时间长于ECIRS组[M(Q1,Q3)为8(7,9)比6(5,8)d,P<0.01]。结论斜跨位多通道PCNL和单通道ECIRS处理鹿角形肾结石均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法的SFR相当,ECIRS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率、更短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鹿角形肾结石 斜跨位 多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因淋巴结肿大、皮疹、贫血就诊,病程中突发急性溶血、急性损伤、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患者同时存在冷凝集素综合征、Ⅲ型冷球蛋白血症。鉴于此时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尚未回报,给予利妥昔单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回升,肾功能、心肌酶恢复正常。淋巴结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程化疗后患者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冷凝集素、冷球蛋白转阴。AITL可出现丰富的免疫现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继发的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冷球蛋白血症均有效。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冷凝集素 冷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中国患者人群的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CCPRCC)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细胞癌患者,按照CCPRCC、透明细胞细胞癌(ccRCC)、乳头状细胞癌(pRCC)进行分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CCPRCC患者18例,占该时间段内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细胞癌患者的0.44%(18/4 110),年龄(49.5±17.1)岁,男11例,女7例;所有的CCPRCC患者均无肿瘤家族史,其中只有1例CCPRCC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为间断的腰腹部胀痛,而另外17例均是体检发现,无相关症状。与ccRCC及pRCC组相比,CCPRCC组患者在终末期肾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cRCC=0.291,χ2pRCC=1.161,均P>0.05)。CCPRCC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组(χ2=-2.280,P =0.027),但与ccR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 =0.565);CCPRCC组患者基本上都处于pT1a期,病理分期明显早于另外两组,且其总生存也较ccRCC组和pRCC组更好(P<0.05)。结论CCPRCC是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的一类细胞癌,患者较ccRCC和pRCC分期更早、预后更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快进、慢退,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内部呈不均匀高增强。其造影表现与常见的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典型声像图表现明显不同,但与透明细胞癌鉴别缺乏特异性,二者潜在差异需要更多病例的积累。

  • 标签: 肾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介入诊疗中对比剂使用后急性损伤(PC-AKI)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估术前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 (sCysC)对PC-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404例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经造影导管进行持续生理盐水滴注,对于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术前6 h到术后12 h进行静脉水化。术前、术后48、72 h及术后第7天进行sCr、sCysC、eGFR的测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PC-AKI发生的预测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C-AKI发生率为3.2%(13/404)。非PC-AKI组术后第7天sCr水平[M(Q1,Q3)]为63.0(56.0,74.0) μmol/L,较术前[65.6(56.2,77.0) μmol/L]降低(P<0.05);eGFR术后72 h [114.9(96.3,135.0) ml/(min·1.73m2)]和第7天[116.7(98.5,139.9) ml/(min·1.73m2)]较术前[112.3(94.1,133.5) ml/(min·1.73m2)] 升高(P<0.05);而sCysC在术后48 h[0.9(0.8,1.1) mg/L]较术前[0.9(0.8,1.1) mg/L]升高(P<0.05)。PC-AKI组sCr、sCysC术后48 h[108.0(95.3,125.0) μmol/L、1.5(1.2,2.0) mg/L]和72 h[123.4(91.3,143.0) μmol/L、1.6(1.1,2.0) mg/L]较术前[81.6(63.1,111.0) μmol/L、1.1(1.0,1.7) mg/L]升高(P<0.05),而eGFR术后48 h[55.8(48.9,77.6) ml/(min·1.73m2)]和72 h[52.7(47.7,63.9) ml/(min·1.73m2)]较术前[88.8(65.6,100.7) ml/(min·1.73m2)]下降(P<0.05);sCr、sCysC和eGFR在术后第7天均趋于术前水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sCysC及sCr可预测PC-AKI发生,其中sCysC预测的敏感度为69.2%(9/13),特异度为77.5%(300/387),阳性预测值为9.3%(9/96),阴性预测值为98.7%(300/304),术前sCysC低于1.09 mg/L发生PC-AKI的可能性较小。而术前sCr预测的敏感度为69.2%(9/13),特异度为76.7%(300/391)。阳性预测值为9.0%(9/100),阴性预测值为98.7%(300/304),即术前sCr低于77.6 μmol/L时发生PC-AKI的可能性较小。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CysC水平为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917,95%CI:1.666~116.237,P=0.015)。PC-AKI患者1年生存率为50%,3年生存率为30%,5年生存率为30%,中位生存时间为6(0~26)个月。结论术前sCysC水平为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术前sCysC低于1.09 mg/L和(或)术前sCr低于 77.6 μmol/L可以排除PC-AKI的发生。

  • 标签: 肾损伤 血管内介入诊疗 血胱抑素C 血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通络益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通络益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较高(P

  • 标签: 中药通络益肾汤 早期糖尿病肾病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行手术治疗的BosniakⅡF类和Ⅲ类囊性占位(CRM)106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灵敏度和特异度等参数比较Bosniak分类系统和肾囊肿指数(RCI)两种评估方法对CRM性质诊断的准确性。在106例患者中,男62例,女44例,中位年龄56岁。病理结果提示良性72例,恶性34例。RCI诊断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1.94%;Bosniak分类系统灵敏度为73.53%,特异度为80.56%。χ²检验结果显示RCI诊断的灵敏度较Bosniak分类高(P=0.023)。本研究结果提示,RCI是一种较为简洁的评判CRM性质的量化评估方法,易于临床使用。

  • 标签: 肾肿瘤 肾囊肿指数 囊性肾占位 Bosniak分类系统
  • 简介:摘要病理穿刺活检是胸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导引设备不断更新和穿刺针的改进,经皮穿刺活检技术进步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基因组学推动了分子病理学发展,使得穿刺活检临床需求日益增大。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启动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工作,共识于2018年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和Thoracic Cancer,后续在中国抗癌协会继续教育部支持下,在不同地区、医院进行了10次规范化培训和推广工作,在指导并推动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操作和临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适应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需求,结合共识推广的应用体会及反馈建议,共识制定小组进一步更新文献证据和研究进展,完成了共识更新工作。

  • 标签: 胸部肿瘤 穿刺活检 经皮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