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MRI)诊断的影像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脊柱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MRI、CT进行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脊髓损伤15例,椎骨骨折18例,韧带损伤12例,椎间盘损伤12例,椎体脱位5例。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效果显著,准确性高,影像特点较为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磁共振 脊柱损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MRI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共25例,发生在颞叶10例,颞顶枕叶5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2例,额颞顶叶1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对病情分析很有针对性,核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方法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及中医医院对临床医生开展继续教育的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从明确授课目的,制定教学内容,包括教案内容的取舍性,数据预处理的客观性及详尽性原则,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性原则,讲者论文的示范性原则等方面,对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可以开扩学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论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只有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才能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

  • 标签: 教学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WI)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以指导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材料与方法采用1.5T及3.0TMR机,相控阵列体线圈,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SE-EPI),b值的选择为500、800、1000s/mm^2,判断直肠癌的分期及浸润情况,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DWI序列上,肿瘤及淋巴结均表现为高信号,随着b值升高对肿瘤组织的显示越明显,而肿瘤与周围正常肠周脂肪、肌肉及水的对比更清晰。结论DWI序列可以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协助TN分期的判断,并能有效评估直肠壁周围的侵犯程度、环周切缘是否受侵和邻近器官的侵犯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评估冈上肌腱的病变程度,探讨UTE序列在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腱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运动医学科就诊的肩痛游泳运动员共10名(病变组),并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肩关节行MRI常规序列和UTE序列,对冈上肌腱病变进行分级,测量UTE-T2*值后做两组间的比较及病变组内不同分级病例间的比较.结果:所有受检者的常规MRI图像均无明显的肩袖撕裂征象.磁共振常规序列显示对照组中0级4例,1级6例;而病变组中0级3例,1级7例,两组之间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磁共振UTE序列结果显示病变组冈上肌腱整体区域及止点区域T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0级病例止点区域T2*值与1级病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UTE序列能够定量评估冈上肌腱情况,这有助于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疼痛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

  • 标签: UTE序列 冈上肌腱 MR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磁共振与超声、CT检查,对比不同种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H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MRI、CT与超声(US)三种不同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三组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MRI65例共检出77个病灶,单灶50例,多发灶15列,病灶检出率以MRI为标准(100%),CT、US分别为64.9%(50/77),90.9%(70/77)。CT和US检出病灶敏感性与病灶的大小有关。MRI对HHE的诊断有优良的特异性,CT、US分别为48.5%,31.8%。结论对临床怀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宜先选US检查;对肝脏占位病灶需要鉴别HHE和肝癌或转移癌患者,应首选MRI检查

  • 标签: 肝海绵状血管瘤磁 共振与超声 CT临床诊断
  • 简介:王开岭先生认为,要写出优秀作文,一定要让积累的材料(故事)产生关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文章结合相关例文具体阐说两个故事或两方面的材料产生关联、形成共振的几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同类叠加 异类映衬 差异凸显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新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也分三步走,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标签: 创新型国家 同频共振 社会主义现代化 小康社会 科技创新 和谐美
  • 简介:随着电梯设备的广泛应用,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电梯使用安全性指标。若电梯在运行期间出现共振现象,不仅会损坏电梯内部零部件,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电梯运行共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长期的检测经验,全面分析了电梯运行期间共振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

  • 标签: 电梯 检测 共振
  • 简介: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人们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电梯在运行中出现共振现象,会直接导致电梯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电梯的共振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对电梯进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电梯检测 电梯运行共振 原因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向往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以保证自身的精神享受。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高层建筑中必然涉及到电梯的安装与使用,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方便人们的出行,营造快捷安全的生活环境。从以往电梯运行的情况看,存在着安全上的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这样的安全问题有些是由于电梯运行共振问题造成的。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电梯检测 电梯运行 共振原因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电梯在提高舒适性、安全性等的同时,依然存在者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尤其是共振现象的出现,极易造成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应加强电梯检测,分析电梯出现共振现象的原因,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 标签: 电梯 检测 运行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