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选取某二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医院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大组,每组共计100例。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参照组采用普通护理,采用调查分析等方式,对照两组的护理效果。在实际手术护理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地控制及避免护理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护理危险事件特点,风险因素分布特点,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0月间30例择期手术术后住院患者、10名在职手术护士,进行深入访谈,掌握患者或护士对手术护理风险认知情况;调取手术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手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25例,共8个类型,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为眼角肿胀;患者认为手术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护理未能体现关怀,护患交流不够;术中冰冷感,孤独感较强;听到仪器等嘈杂声心中恐慌;护士人认为手术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护理不够细致,落实质量难以保证,护理意外事件,无有效沟通机制。结论应从人、物、制度三个角度出发,提高护士识别、预防、处置风险能力,降低仪器设施故障发生风险、危害,确立风险等级管理制度。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危险事件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需要加大对手术的管理力度。本文简要分析了急诊手术护理及管理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夯实基础。

  • 标签: 急诊手术 手术室 护理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医生与手术护士配合工作过程,总结经验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分析麻醉医生与手术是护士配合过程,在麻醉前后配合麻醉医生给予病人全方位护理。结果麻醉医生与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对于减少麻醉时间,提高麻醉效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结论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麻醉过程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前一日手术护士应当访视患者,通过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有关的手术信息,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应用行为控制技术,及时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协调机体各种功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度过手术期。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术前访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贵重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有效保证消毒灭菌质量,保持器械的良好操作性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进行专科分组管理、专人负责、规范培训,建立健全清洗消毒流程,对贵重器械实施综合管理。结果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并明显减少了器械报修次数,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结论PDCA循环对加强手术贵重器械管理起着显著的作用。关键词手术;外科器械;器材管理,医院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旨在更仔细地了解和分析程序中的环节,以改进质量。按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执行(act)等4个步骤进行,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使得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1]。我院从2009年起将PDCA程序应用到医院持续质量改进(QI)中,提高了贵重器械的完好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用回顾收集分析实验法,根据以往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手术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手术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主要与手术仪器设备无定时检修与保养、操作和管理制度乏力、操纵人员非正确使用、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等有关;结论提高手术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宣传责任意识,加强服务技术水平,完善服务流程,健全医院服务制度,增强药房专业技术水平。

  • 标签: 手术室仪器设备 质量控制管理 分析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