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习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曾经指出:“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遇到矛盾绕道走,问题摆着拖着长期得不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用……”讲话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 标签: 摆设 制度 领导机关 稻草人
  • 简介: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改造旧村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村政权,经历了半政权性质的村"动委会",到民选抗日村长,再到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一个逐步改革的过程。打破了几千年的封建邻闾制,人民真正争得了当家作主人的权利和地位。历史证明,民主选举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助推剂;边区村级政权"议行合一"的一元化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不同于英美式民主的新民主主义新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村政权改造和健全的关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依法施政,是村政权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用制度机制规范和约束权力,是确保村级政权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良好作风的根本方法。

  • 标签: 晋察冀边区 村政权建设 民主选举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
  • 简介:兵役是公民承担国家义务的一种主要形式,兵役制度与实践构成国家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兵役制度的学术研究可以尝试开辟一条政治学进路。这是一种定性研究、一种来自于公权力对兵役制度的塑造研究,以及兵役法律规范背后的政治成因或规范产生的政治实效研究。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兵役制度的成果看,"政治学进路"多体现在对兵役制度的发展演变政治因素、兵役制度正当性以及兵役制度中国家与公民关系三个方面的研究中。未来兵役制度的政治学研究,除了将政治学理论娴熟应用于兵役制度研究,同时必须关注其对中国问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兵役制度 政治学进路 国家与公民 中国问题
  • 简介:自台湾推行所谓民主化转型以来,台军政战制度受到剧烈冲击,其理论根基被弱化、地位被矮化、人员被裁减、业务被简化、功能被窄化。在变迁过程中,政战制度的削弱和萎缩使得台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价值观念的混乱、施政方略牵绊、政工人员减少、机制运行不畅四大病症所困扰。

  • 标签: 台军 政战制度 台军思想
  • 简介:国民党军队政工部门的隶属体系经历了四次大型变动。每变动一次,政工机构的职权、事务范畴就更动一次,而且呈现政工权力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济南惨案"的副作用极大地动摇了政工制度的根基,最终使得其政工制度因功能衰竭而告终。

  • 标签: 济南惨案 国民党军队 政工制度
  • 简介: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军的合法行为也可能引起公民财产和人身的损害。对损害进行军事补偿是激励公民国防热情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需要。在补偿法定、直接损害补偿和有利国防的原则指导下,应当制定军事补偿法规,对补偿范围、标准和程序进行明确,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军事补偿实践。

  • 标签: 军事补偿 军事立法 非战争军事行动
  • 简介: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强调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政治建军,即坚持"党指挥枪"这一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军在革命时期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而"政治委员制度"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变的军魂,更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巩固其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当下中国,随着军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杂音又现,驳斥这一谬论,需要对我军政治工作进行历史还原和理论辨析,这就更凸显出对"政治委员制度"进行解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标签: 人民军队 政治委员制度 军队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