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直到现在,海底捞仍是西安人气最旺的火锅店之一。晚上饭口时间,差不多去任何一家海底捞吃饭都得排队,一顿饭吃饭一小时、排队俩小时是常事儿。海底捞味道好,服务更好,好到连在这儿吃饭的客人都会纳闷儿:这儿的服务员一个月得挣多少,这么卖劲儿?

  • 标签: 海底 破案 服务员 火锅店 吃饭 排队
  • 简介:黑胡子海盗船的残骸1995年,人们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岸发现的沉船被证实为18世纪臭名远扬的海盗“黑胡子”的旗舰“安妮皇后复仇号”。

  • 标签: 宝藏 海底 北卡罗来纳州 18世纪 海盗 复仇
  • 简介: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已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启程,开始了远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执行环球大洋科考的任务。其主要目的为采样和调查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战略资源。该环球航次必将推进我国海洋开发战略,包括发展我国大洋事业。笔者认为,有必要论述该环球航次的活动范围——国际海底区域的制度。在论述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前,应先论述其基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即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排他性的权利,投资者和开发者就无法实施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活动;并进而无法实现商业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目的。因此。研究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必要的。

  • 标签: 区域制度 海底 国际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区域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
  • 简介: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中国香港西南海域的海面上静静地停着一艘打捞船,在漆黑的夜幕下,它犹如幽灵一般。据一本收藏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馆里的古航海日志记载:1732年,一艘名为“歌德马尔森”号的中国商船,在这片水域触礁沉没。当年,这艘从广州出发的商船满载着瓷器和黄金,准备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两百多年后,一个名叫迈克哈彻的英国职业海上打捞者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将自己的打捞船开到了这片海域。

  • 标签: 中国香港 宝藏 海底 东印度公司 阿姆斯特丹 打捞
  • 简介:最近,台湾水下考古学会筹备会的潜水专家在澎湖东吉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座水下古石墙遗迹,成为继虎井沉城之后,台湾海域附近发现的又一水下谜题。这座疑似人为建造的水下石墙,它的年代、建筑的整体原貌、功能,乃至到底是人造建筑,还是自然形成的海下产物,都还是个谜。有人推测它的年代在6千

  • 标签: 台湾省 水下考古学会 水下古石墙 建筑遗址
  • 简介:<正>9月1日,按照事先拟定的采访路线,记者奔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所在地——广州。9月的广州依然让人感到闷热异常,白天一般都在摄氏34度以上,这样的温度对北方人来讲无疑是个挑战。在南海分局局长张利民的一次讲话中,对南海分局有过这样的描述:“1965年6月4日,在广东省工交干部学校的一个小院子里,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天……”如今,经过近40年的发展,南海分局现有职工16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多人,拥有海洋水文、化学、地质、气象、生物、遥测浮标、海洋计量检定、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信息服务等专业队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海洋职工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深体感受到做为一个“海洋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 标签: 计量检定 国家海洋局 遥测浮标 干部学校 沿海省市 整合提升
  • 简介:一1959年12月1日,人民海军东海舰队护卫舰在舟山海域进行攻潜演习。中午时分,演习已近尾声,海上气候骤变,风起云涌,波浪滔天。418号潜艇正在海下50米全速前进,划着巨大的之字形,以躲闪水面舰艇的搜索。这是一次探索性的演练,因为人民海军自1954年夏组建潜艇部队以来,所有艇员都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是全军战士中的精英。经过在旅顺潜艇学习队的学习,这些稍有文化的中国军人已在苏联教员的帮助下初通了潜艇操作技术,但对攻潜、反舰等战法、技法并不熟悉。此次演习,便是中国潜艇自己摸索的开始。

  • 标签: 潜艇部队 演习 人民海军 水面舰艇 旅顺潜艇学习队 艇员
  • 简介:<正>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历时9年的艰难历程;终于以压倒的多数通过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marinerevolution)。①《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各附件规定了国际海底制度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确认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

  • 标签: 先驱投资者 联合企业 国际海底 深海采矿 矿物资源 新变化
  • 简介:2002年10月24日下午5时,东北边城延吉机场。宽敞的波音客机座舱里,乘客们按照空姐的提示,系好了安全带,关闭了手机,等待飞机起飞。此次航班中,有3名表情严肃的特殊乘客:两名是来自浙江宁波的便衣警察,坐在他们中间被严格“保护”着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此人可不是个等闲之辈,他就是2001年10月8日发生在韩国海域25名中国偷渡者被抛尸大海的惊世大案的“蛇头”、朝鲜族人宋元日。

  • 标签: 抓获 乘客 偷渡 警察 海域 朝鲜族
  • 简介:据统计,大约每隔30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于海底。在全球海洋中,沉睡在海底的大小船只至少有100万艘,因而海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文物宝库,并吸引着千千万万觅宝的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海底探宝热。

  • 标签: 海底 世界范围 海洋 全球
  • 简介:<正>国际海底区域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思想,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与海洋大国的多年对抗中,继专属经济区之后,对新海洋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发达的海洋大国,凭借其先进的海底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主张按“海洋自由”的原则开发深海海床的资源,使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对一切国家和个人开放。它们还认为,现行国际法已足以调整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区域的利用和开发,不需要制定任何新的海洋法规则。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国际海底 海洋法会议 海底区域 海洋法公约 发达国家
  • 简介:娜娜站在镜子前不满意地叹气,“最近吃太多,感觉自己又长胖了。我要减肥.哥哥你可千万别拦着我!”塔塔趴在飞船的窗边,一脸期待地说:“太好了,总算没有人跟我抢食了,听光脑说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可是有很多美食哦!”

  • 标签: 海底世界 目的地
  • 简介:国家在勘探开发国际海底区域过程中应承担何种义务和责任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海洋法法庭海底争端分庭对此问题的咨询意见围绕着“谨慎处理”这一核心义务展开。“谨慎处理”义务要求国家须在其法律体系内采取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措施,其内容还可以从国家承担的直接义务中进一步揭示出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平等地承担“谨慎处理”义务和直接义务及其责任,但发达国家应在能力建设上援助发展中国家。

  • 标签: 国际海底区域 “谨慎处理”义务 海底争端分庭
  • 简介:10月16日,中科院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完成了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科考任务后返回三亚,整个航程历时54天.此次科考是“探索一号”科考船进行的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科考队在深海装备与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科考 海底 地球物理 海洋地质 地球化学 海洋生物
  • 简介: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制度。在此领域,已经形成了公约第11部分、两个附件及1994年协定等基础性文件和管理局执行性立法等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框架,管理局立法采取单项资源立法和区分活动阶段立法结合的模式,在探矿、勘探、担保、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细致的规定。

  • 标签: “区域” 资源开发 立法
  • 简介:法国传统法律制度对海底文物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随着非法采掘海底文物的活动日益猖獗,法国于1989年出台了.该法确立了"海底文化财产"这一新的法律概念,突出了对海底文化财产的保护.此外,该法还对文化财产发现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了修改,并将文物的所有权归于国家,从而突出了海洋文化财产的国家财产特征.

  • 标签: 法国 海底文化财产 海难残余物
  • 简介:随着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进展,《海洋法公约》中的担保国责任制度获得了较大发展。担保国责任的性质、形态、构成要件、赔偿范围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澄清。担保国责任制度的发展扫清了各国的顾虑和障碍,促进了海底区域开发活动。中国作为国际海底区域开发的积极参与者,面对担保国责任制度的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国内立法和行政监督执法机制,履行《公约》义务,确保承包者责任与国家责任的隔断。

  • 标签: 国际海底区域 担保国 赔偿责任 合理汪意义务
  • 简介: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但作为晚近发现的资源,现有的国际法尚未对其法律属性做出明确规定。国际社会基于各自利益考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从各国的争议出发,分析公海自由原则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历史发展和内容,并结合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本身的特征,对该资源的法律属性进行论证,同时为中国如何应对该资源的开发提出建议,以期在该资源开发利用争夺战中,取得与中国地位相符的一席之地。

  • 标签: 国际海底区域 生物资源 法律属性 公海自由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 简介:<正>《国际海底资源与海洋法》是一本学习海洋法,特别是研究国际海底制度必读的参考书。要介绍它的内容和价值,必须先说明一下国际海底制度在海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关于国际海底制度斗争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恐怕是发生最大变化的学科之一,海洋法又恐怕是国际法中发生最大变化的领域之一。联合国肩负着提倡国际法之逐渐发展与编篡的任务,数十年来,通过三次海洋法会议,终于1982年4月30日缔结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凡17个部分,320条,9个附件,构成一部比较全面的海洋法典。截至目前,公约已有159个国家签字,31个国家批准,但公约规定,必须60个国家批准时,方才生效。

  • 标签: 国际海底 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海底资源 现代国际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 简介: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在最近10年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了两个探矿和勘探规章,但在立法中存在的几个重大争议问题,即勘探区域的重叠主张问题、反垄断问题和担保国的义务和责任问题,由于关涉各国的重大利益,在谈判中虽几经波折,但仍未能在现有规章中予以有效解决。我国作为国际海底区域的主要开发国,受到这几个问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立法中态度十分积极,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的安排应该说基本符合我国利益。

  • 标签: 国际海底区域 重叠主张 反垄断 担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