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郭书记走了,带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执著,对亲人、朋友、同事的眷恋,对曾经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大地的无限深情,在经历了整整七十五年人生的成功欣喜、运动坎坷和病痛折磨之后离我们而去,留下了宝贵的情神财富。他的工作作风,他的为人处事,他的言语和行动……是一本无形的文字专集,深深地震撼着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心灵。

  • 标签: 水利建设 书记 共产党员 监利 高血压 土特产
  • 简介:<正>一1928年,光父俞颂华任《东方杂志》编辑,与胡愈之先生曾多年同事。1932年“一二八”战役后,《东方杂志》暂时停刊,先父主编《申报月刊》与《新社会》半月刊,仍与愈之先生保持密切关系,常约他写稿或演讲。1932年7月出版的《申报月刊》创刊号上,刊登了胡愈之写的《动荡中的世界政治》一文。“中社”办的《新社会》举办学术讲座时,先父曾邀他去演讲,题目是《苏俄五年计划之研究》,这篇讲稿后来刊登在1931年8月16日出版的《新社会》上。又如1933年出版的先父主编的《申报月刊》丛书《苏联研究》中,又邀胡老写了《苏联革命史的回顾》一文。

  • 标签: 胡愈之 俞颂华 新加坡 东方杂志 学术讲座 出版
  • 简介:我国著名宪法学家、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会原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政治学会顾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浦增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22日20时54分,在上海华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4岁。浦增元同志1928年11月生,上海嘉定人。195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曾任华东政法学院讲师、国家法教研室主任、《法学》杂志编辑。195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后,任院办公室秘书、学术秘书室负责人。197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建法学研究所时进所。

  • 标签: 同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 中国法学会 宪法学家 法学研究
  • 简介:春风乍起的时候,一位透过自己卓越的胆识和不凡的人格多次为我们讲述春天故事的老人,却安祥地走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老人的心声,也是老人的行动。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时

  • 标签: 中国人民 中国历史 有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化建设
  • 简介: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在风起云涌的近百年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大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壮举,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模范.他们有无畏无私的革命者、有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有愿作太行山一棵树的奉献者,他们是历史星空中永恒的灿烂,是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 标签: 英模 百年历史 党的领导 英雄模范 革命者 太行山
  • 简介: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1934年出版的,全国解放前共出过32版。现在以第一版为依据,再版发行,离初版已经66周年了。我初读《大众哲学》在1936年,还是个青年学生。那时,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对内镇压民众,大官们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广大知识青年悲愤难忍。二中国向何处去,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正在苦闷彷徨的时候,我读到不少进步书刊。特别是《大众哲学》,像一盏指路明灯,教青年们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世界,使我们懂得了“旧社会必然要没落,新社会必然要产生”(《大众哲学》语)的真理。我们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抗日救亡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中国共

  • 标签: 《大众哲学》 艾思奇 延安整风运动 陕甘宁边区 文艺理论 教条主义
  • 简介:2017年1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同志因病逝世,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同志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赋诗一首。为纪念韩培信同志逝世一周年,特发表顾浩同志这首诗作,以表达对韩培信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

  • 标签: 同志 省委原副书记 中华 逝世 江苏 中共
  • 简介:2013年2月21日,徐一贯的遗珠徐明亮打电话告诉我,他的父亲于2月20日7时35分与世长辞,享年99岁。我不禁黯然神伤,为自己的老首长而戚然,又为之欣然,他颐享天年,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于是,我发去唁电,尊称老首长为党报界巨擘。

  • 标签: 赵树理 新闻界 打电话 首长
  • 简介:首先,要表达感谢。本次培训从10日开始,到今天为止,整个过程行程紧凑、安排周到,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使我们能近距离、真切地接触这段历史,接触这片红色的土地。五天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学到很多,有思考有体会,感触很深。一是坚定信念跟党走。

  • 标签: 井冈山 群众路线
  • 简介:西花厅院幽静安,英魂乘鹤回故园。海棠常思今做梦,总理风貌来眼前。忙忙碌碌闲不住,出院就往机场赶。内政外交多少事,争分夺秒尽快干。

  • 标签: 西花厅 周总理 中南海 故园
  • 简介:未曾谋面耳熟识,一见如故是良师。言传身教心相扶,大事小事须细致。总理遗风他传承.改革创新务大事。总体外交是根本.民间好友多尝试。老骥壮心展宏图,夜以继日千里志。外交内事两忙碌,扎实调研与文字。三教九流交朋友.爱国乃为大标志。

  • 标签: 逝世 同志 总体外交 言传身教 改革创新 三教九流
  • 简介:难忘的三天竟日长谈──缅怀敬爱的任弼时同志李新自从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和领导、和下级、和左右同志不知有过多少次谈话,但连续三天做竟日长谈,却只有一次,那就是1948年夏天和任弼时同志的谈话,因此毕生难忘。大约是1948年的8月末,我在永年接到党中央的来...

  • 标签: 任弼时 青年工作 党务工作 政府供给 县委书记 十年内战时期
  • 简介:1948年春,我东北野战军结束了在南满的冬季攻势,撤回吉林省伊通县的大孤山、小孤山一带休整.我刚结束了在教导队的学业,被派到三连二班担任班长.班上有一位中等身材,皮肤白晰,面目清秀,圆圆的脸上生着一个尖下巴颏的战士,这便是阎克林同志.据连首长介绍,阎克林同志是鞍山人,刚入伍不久,就在鞍山战役中表现突出,下了一包炸药,为部队开辟了通道,立了大功.由于年龄的相仿,性格的相似,我们一见如故,亲如手足.1948年秋,我们部队撤离长春外围,开辟四平,在四平发了冬装;然后乘上西去的列车,经通辽、辽源,到了彰武.为著名的辽沈战役作准备.我们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4野43军128师382团1营3连.这是个英雄辈出的连队.

  • 标签: 东北野战军 中等身材 南满 黎明之前 三连 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