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宪法》第127条第1款与《监察法》第4条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监察权的独立性之宪法规范基础。监察权独立行使既要满足合法性要求,同时不排斥基于政治体制设计的政治监督与法律监督。除了要接受党的领导,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以外,监察机关在行使监察权时需要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执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他们之间构成了自主独立与相互监督的制衡关系。通过这种权力机关之间制衡的宪法设计,借以实现对公权力本身的监督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运行,从而限制公权的任性、规制公职人员的行为,并最终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 标签: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独立性
  • 简介:人民法院监察制度是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的产物,内部执纪者是其部门属性,维持审判自律是其制度功能。受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影响,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虽未转隶至监察委员会,但法官的多源监督格局却由此发生改变,继而致使人民法院监察制度的功能空间变得模糊,尤其体现为内部违纪责任追究的外部化,以及内部纪律规则制定的外部化。鉴于人民法院监察制度的功能乃是国家监察体制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继续保留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的同时,尚需理顺人民法院监察制度与国家监察体制的关系,并实现二者在运作过程中的协调衔接,以此完善人民法院监察制度。

  • 标签: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人民法院监察制度 审判自律 制度完善
  • 简介:环境监察协同治理以部门协同与区域协同、环保机构与第三方环境监督组织的协同治理为核心,构成了破解环境监察治理格局分散化、松散化困境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察协同治理的适应性改革,既须坚持党委领导与部门协同一体建设,推动监督、检查、督办、执行及责任追究的衔接;立足环境监察领域的特殊性,实现垂直管理与属地负责的有机结合,优化其权力配置及权责结构;同时又需立法保障、运行机制及配套保障机制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全方位支持,推动环境监察协同治理综合格局创新发展,建成"督企"、"督党"、"督政","党政同责"的国家环境监察体系。

  • 标签: 环境监察 协同治理 综合格局
  • 简介:推进国家监察立法的研究已比较深入.有些意见已获法学界普遍认同.可以作为进一步讨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领域其他话题的基础,主要包括:第一,全面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有宪法根据。

  • 标签: 国家监察 监察立法 体制改革 法学界 宪法
  • 简介:监察制度是在反贪腐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法治化不等同于法制化,而且法治具有多义性,确定的法治化的内涵不同,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新监察体制在整个国家侦查权体系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监察至上,二是监察、检察和警察之"三察鼎立"。笔者认为,新监察权应当采行三察鼎立模式,在保障监察权之权威、高效地行使的同时,体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精神。为此,应当慎重设置留置权和调查权,使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能够在新监察制度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 标签: 监察权 监察至上 三察鼎立 留置 调查
  • 简介:留置作为监察委员会限制人身自由的唯一措施,兼具行政执法与刑事侦查的双重属性。留置对于“两规”的取代,是整合反腐资源、全面深入开展反腐工作的重要举措。但《监察法》对于留置的规定仍然存在过于简略的问题,没有对留置的行政执法属性与刑事侦查属性作出区分,这体现在适用对象及其对应期限上没有区分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也未对律师介入、检察监督方面作出规定。为避免留置措施的滥用,应对在适用程序上区分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允许在刑事立案后律师介入调查,并引入检察监督。

  • 标签: 留置措施 两规 人身自由 检察监督
  • 简介:关于监察委员会的组织,现行宪法及监察法的规定都颇为简单,尤其是对于监察委员会的内设组织机构、内设机构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以及内设机构职权等问题,悉数付之阙如。监察委员会组织法乃是各级监察委员会得以成立和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它不但授权并规范行使国家监察职权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内外设置,更是各级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而存在之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证明。从速制定监察委员会组织法是完善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监察委员会组织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宜细不宜粗”,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内设机构、人员配备等问题应尽可能地予以详尽规定。监察委员会组织立法还需直面与纪委合署办公问题,并妥善处理之。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组织法 内设机构 人员配置 宜细不宜粗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这就是说,县、区以下乡镇、街道是不设立监察委员会的。而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监察全覆盖,监察体制改革如果不深入基层,所谓监察全覆盖就会落空。于是,如何将监察体制改革、监察职能延伸到社会基层,也就成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 标签: 体制改革 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察委员会 深入基层 社会基层
  • 简介:政府投资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治理力量,对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率、防范化解投资风险、促进廉沽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政府投资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丁作的最终成效,尤其需要引起重视。湖北省恩施市近几年来紧紧同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从强化审计职能转变人手,不断理顺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审计人员履职尽责能力,优化审计工作制度环境,有力促进了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的提高。最近,恩施市审计局组织渊研组对政府投资审计职能转变及政府投资审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 标签: 政府投资审计 审计情况 审计质量 职能转变 恩施市 湖北省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监察法(草案)》与其他法的协调问题。在与《宪法》的协调中,应先修改《宪法》为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提供宪法依据;《监察法(草案)》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权、留置权、辩护权的规定应与《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保持协调,处理好与《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组织法》的关系。

  • 标签: 《监察法(草案)》 宪法 刑事诉讼法 刑法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现有的监察体制因为监督主体分散、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这决定了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性。监察体制改革之重要性和其面临的宪法问题之复杂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充分的宪法依据和正当性,因此,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在宪法规范内进行,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宪法核心内容不能改,坚持稳妥推进、注重实效。

  • 标签: 改革 监察体制 监察委员会 国家治理
  • 简介: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之前的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在实践运行中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因此建立专门的国家监察机构势在必行,它有助于破解先前监察覆盖面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构建党领导下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逻辑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 标签: 党内监督 国家监察制度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
  • 简介:1月7日,中共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其昌为市监察委员会揭牌。当日,南阳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选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毅为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三次会议依法任命了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并组织了宪法宣誓仪式。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南阳市 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委书记 市委常委 纪委书记
  • 简介:分工协作与配合制约作为我国侦诉关系的基本方式,尽管存在争议,却仍然以其制度与实务上的合理性存续至今。然而,监察体制改革溶蚀和吸收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侦诉关系结构,并提出了监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如何平衡的新论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侦诉关系思考与借鉴,解析我国传统侦诉关系应然和实然上的合理性,调试监察体制改革下新型侦诉关系,并对监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关系进行深层论思,进而提出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下侦诉关系重构的具体思路。

  • 标签: 侦诉关系 监察体制改革 法律监督权 体系重构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这为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考卷。纪检监察部门要以动真碰硬的精神.

  • 标签: 纪检监察工作 答卷 纪检监察部门 中央纪委 从严治党 总书记
  • 简介:建立国家监察官制度是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国监察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监察官制度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监察官制度,也迥异于西方国家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或监察长制度。国家监察官制度的构建应以保障监察权的有序运行为基本原则,以反腐败为价值目标,依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的确定监察官的范围、选拔资格及履职保障等内容,不断推进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为反腐败提供可持续地动力支持。

  • 标签: 监察官 监察制度 反腐败 权力制约
  • 简介:“留置”措施既非行政强制措施,亦非刑事强制措施,而是一项监察委员会经严格审批程序启动的,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公职人员适用的监察强制措施.“留置”措施不能适用和贯穿刑事诉讼程序,故而应当正确处理好“留置”与刑事拘留、逮捕之间的有序衔接.还应对“留置”措施的启动程序、适用期限、场所以及“留置”期间嫌疑人权利保障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以防止“留置”措施的滥用,进而充分发挥“留置”措施的最大功效.

  • 标签: 监察体制 改革 留置 强制措施
  • 简介:目前,随着2018年省级地方两会陆续闭幕,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选出省级监察委员会主任,这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再立里程碑,'反腐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 标签: 反腐败工作
  • 简介:11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省委老干部局、省司法厅等15个省直部门关于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整改情况满意度最高的为98.08%,最低的为75%。这是自2016年开始,我省连续第三年对省直部门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为人民看好'钱袋子'久久为功的监督韧劲。测评结果度量整改效果'请按测评键。'

  • 标签: 审计整改 满意度 人大常委会 审计工作报告 省级预算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引发检察体制恢复以来的一次最大调整,检察院是否只仅仅为公诉机关乃至是否要取消合并入行政体系等新旧观点再次碰撞。新中国的检察院自始就具有独立的宪法地位,并非行政或司法的一部分。《宪法》第129条"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宪法地位解读的首要条款,塑成我国检察院的形,而第131条"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我国检察院行使职权的魂,另外,第135条是我国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的关键,这三者构成我国检察院宪法地位解读的规范体系。监察体制改革收缴了检察院最有力武器,没有职务犯罪侦查利器的检察院该何去何从?改变刑事诉讼机关形象,回归和加强宪法上法律监督机关地位,拓展和开辟检察体制改革新空间,势在必行。

  • 标签: 检察院 宪法地位 法律监督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