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创新具有信息大数据、业务交叉性和服务普惠性等典型特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监管理念的视角观察,互联网金融创新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但偏重风险控制、实现金融秩序稳定和安全的机构监管模式无法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故有必要审视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在理念和价值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协调效率与公平、风险与安全价值出发,建构一种耦合监管机制,在实现"一行三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协调基础上,构建针对其典型特征的功能监管机制,形成系统性风险控制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二元结构",在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效率的同时,实现风险控制和信用监管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金融创新 协调监管 功能监管
  • 简介:<正>目次一、通过司法互助协定进行双边监管合作与协调二、通过谅解合作备忘录进行双边监管合作与协调三、实证研究:内地香港证券监管的合作与协调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资产选择理论在国际范围的运用,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证券市场国际化也迅猛发展。然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对跨境证券融资和投资活动的监管问题,为此,世界各国(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进行了双边、多边监管合作与协调的探索。本文拟对国际证券双边监管合作与协调做一初步研究。

  • 标签: 监管合作 司法互助协定 市场国际化 中国证监会 香港创业板 请求人
  • 简介:四、金融混业监管协调机制在单一监管模式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6条和《人民银行法》第35条规定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应当在相互之间及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三、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从国际金融混业监管的实践来看

  • 标签: 业监管 协调机制 我国金融
  • 简介:危机后对冲基金业发展迅猛,全球化活动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不仅亟需完善本国监管制度,而且面临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监管合作的挑战,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对于推动对冲基金监管及其国际协调与合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国家层面对冲基金监管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如对于对冲基金的定义,对冲基金是否为2007—2009年金融危机元凶,对冲基金是否应受到监管,对冲基金的具体监管措施等问题,学界展开了积极研究。不少学者集中比较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的异同,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监管立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是,在国际层面,对冲基金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成果甚为稀缺,相关法律问题亟需学界关注。

  • 标签: 对冲基金监管 国际协调 国际合作 文献综述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金融创新等各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金融的混业经营已然成为国际上金融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深化,金融活动日益复杂,金融风险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可统筹运用和有效整合各类监管资源、运转高效且反应迅速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处于初步建构中,不能完全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2007年以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英美等国在金融监管体制尤其是金融监管协调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无疑可以成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借鉴。

  • 标签: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协调机制 完善
  • 简介:反垄断的执法机构一直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反垄断法草案和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的分析,试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反垄断执法机构 行业监管 机构 国外立法实践
  • 简介:本文梳理了西方国家监管发展的脉络,将其分为"前现代监管",以政府监管机构为中心的"政府监管"和政府与其它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监管治理"三个阶段,并重点分析了政府监管与其它非政府监管形式互相构建,推动监管治理发展的动因。理解监管治理在西方国家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确立监管治理的理念,认清不同监管主体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为建设我国监管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 标签: 监管治理 市场监管 协同监管
  • 简介:看守所是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也是教育改造罪犯的特殊阵地。新实施的《刑诉法》《刑法》等法律,进一步增强了看守所法律诉讼载体的法制密度和透明度,看守工作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监管教育,提高监管质量。当前,看守工作面对的现状是:在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中,人员结构日趋复杂,惯犯、屡犯、黄赌毒及经济型犯罪突出,大要案比例上升,且他们的抗审抗管反改造心理极其强烈,监管的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仍倾向于“重打击、轻教育”的

  • 标签: 监管质量 加强监管 犯罪嫌疑 犯罪心理 看守所 心理活动
  • 简介:中国亟待构建监管型政府。“互联网+”与监管型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而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政府建构和重构监管体系,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走向监管型政府应是“互联网+监管”与“监管+互联网”相融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必须超越以往的“驾驭市场”模式,在减少管控的同时,加强并完善市场监管。在“信息大量过剩”局面下实现监管目标,政府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杠杆,理顺网络各节点、各主体间关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执法监管能力,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拓宽“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空间。

  • 标签: 互联网+监管 监管+互联网 底线式监管 新型市场监管制度 网络协同监管机制
  • 简介:市场监管的正当性源自市场运行存在内生性缺陷及其安全风险并需要外力矫正,在法治理念指导下,市场监管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监管,而不是权力监管。尽管市场监管法可能含有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法律规范,但市场监管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结构利益关系,这些规范不能改变其秩序性规则的整体性质。

  • 标签: 法律监管 权力监管 市场监管法 定性
  • 简介:分享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不同类型的分享经济对现行监管体系带来挑战,平台企业法律定位模糊,交易主体权益损害,知识产权矛盾剧化,市场不正当竞争,公共产品负外部性等拷问法律法规适用、行政监督权力配置、监督意识转变和监管手段创新。信用监管成为解决分享经济监管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分享经济分类监管体系,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市场共治格局,有利于缓解政府市场规制与鼓励分享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打破监管机构间信息孤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 标签: 分享经济 信用 监管体系 信用分类 大数据征信
  • 简介:<正>金风送爽,碧草连天,又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了一个春夏的巧妆梳扮,历数了无数个日夜的翘首期盼,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帷幕已经徐徐拉开。一个沧桑久远而又陈旧落寞的呼和浩特渐去渐远,一个有着丰厚民族文化积淀而又并蓄现代文明的崭新青城渐走渐近。塞外青城,在迎接会议召开的日子里,正经受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洗礼,收获并自豪地向世人展示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 标签: 两个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经验交流会 现代文明 翘首期盼 社会发展观
  • 简介: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即提高协调度。法律的协调功能可以降低冲突成本,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行为的一致性。标准格式合同、服务商技术系统等自发形成的市场标准,通过提高协调性也使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但是,现代金融建立在非协调性假设之上。控制风险的基础工具均假设资产价格的随机变化,取决于个人独立的资产买卖行为。因此,传统风险管理的基石性假设是投资经理的决策不会影响市场

  • 标签: 协调性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管理 市场标准 交易成本
  • 简介:为了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战略引领、改革创新、市场主导和统筹兼顾原则,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市场监管,有利于激励人们的知识产权创造激情,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最终达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之目的。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供给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和政策,提供优良的知识产权服务,以及查处损害公共利益的市场经营行为等。落实知识产权市场监管任务,不仅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作为,更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市场主体的监管作用,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力和社会有用的联动监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

  • 标签: 知识产权强国 市场监管 体制机制创新
  • 简介:张某曾因犯合同诈骗罪被法院判刑,后在滁州市某监狱服刑。2016年2月,在监狱服刑一年多的张某为了给家里减少负担,还清之前欠下的债务,突发奇想,觉得在监狱兜售手机是一个不错的“致富之路”。于是他找到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李某,允诺给其一定的报酬,让他刑满释放后帮助自己送手机及配件至监狱。

  • 标签: 判刑 监管 刑满释放 合同诈骗罪 监狱 滁州市
  • 简介:目次一、影子银行系统的定义(一)影子银行系统的范围(二)影子银行系统的特征二、对影子银行系统的评估(一)非中介化(二)分散化三、监管影子银行系统(一)致力于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监管(二)致力于系统性风险最小化的监管四、结论2012年以来,根据估算,影子银行系统的全球规模已增至67万亿美元。[1]据估计,在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目前达到了20万亿元左右,这一数值大约是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2]中

  • 标签: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系统 风险 监管
  • 简介:生产、销售假药成本低廉,利润高于贩毒,风险低于盗窃,自由刑罚及财产刑罚起点过低,小足以起到惩戒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 标签: 药品监管 预防犯罪 刑罚 盗窃 自由
  • 简介:从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含义、历史以及最近被广泛利用的背景、国际协调的分类(对象、程度与方法)、除国际协调以外可供选择的方法、为实现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而进行的多边谈判中出现的主要论点等有关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来看,在对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维持传统的规制(边境措施的缓和、承认国内措施的多样性等)已变得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规制主体的国家来讲,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将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有效尝试。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经济规制 国际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