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宋代典籍中,有一批反映宋代军队招募之制的词语,如'刺'、'招刺'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发展、消亡与那个特殊时代的某些特殊体制有关.了解和研究它们,会对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有更深的把握.

  • 标签: 招刺 词语解释 宋代文献
  • 简介:本文对藏族传统造像典籍作了初步探讨,尤其对“三经一碗”成书的时代及其于何时被译成藏文的问题作了考证。

  • 标签: 造像艺术 “三经” “一疏”
  • 简介:道教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性的宗教,自从创立以来的1800多年间,一直拥有众多的信徒,历史上也有不少的朝代提倡道教,一度曾被看作中国的国教。它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文化、风俗、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鲁迅先生甚至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一说法虽然比较偏颇,却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

  • 标签: 道教 四川 中国传统 科学技术 民族性 中国人
  • 简介:藏文典籍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是构成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藏文典籍命名除内容的广博外,还具其特殊的色彩命名与书名修饰等特点。本文试从书名命名中的四根本显色与藏族生活中的色彩关系,通过书名修饰的分门别类,介绍并分析了书名背后的作者文化心态,以及藏民族重视传统承传、追求真与美的审美情趣。

  • 标签: 藏文典籍 命名与色彩 命名与修饰
  • 简介:摘要道教神仙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整个道教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道教内涵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在象征意义下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所承载的一些道教内涵,这些内涵,也正是这种神仙系统构建的来源和根据。

  • 标签: 神仙体系 演进和完善 象征意义
  • 简介:道教的自然美思想,植根于道家“原天地之美”的理论。当道教将“山林”之幽静美与宗教修炼挂钩、将鸟兽虫鱼和草木金石与得道成仙相联系的时候,古代传统美学趣味就与宗教的神秘意蕴相结合了。本文从三个层次分析道教以隐遁“山林”为中心的回归自然的情趣,从中寻找代表“民族精神之美”的自然美论。

  • 标签: 道教 自然美 趣味
  • 简介:巍山是彝族南诏国的发祥地,在南诏统治时期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的历史长河中深受道教影响,在巍山,无论在彝族宗教体系上,还是在道教宫观里都能体味到两种文化的交融.道教丰富了彝族宗教信仰的内容,道教在传播中又吸收了彝族的传统文化,为道教能在巍山彝区长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论文根据本人到巍山彝区的调查探讨了巍山彝区道教的传播以及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交融.

  • 标签: 道教 巍山彝区 传播与发展
  • 简介:摘要唐代鱼玄机等几个著名的女诗人,虽具体生平有前后,但她们却不约而同的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道教对她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的教理教义为女冠诗人们构筑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有利的创作条件,从而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唐代诗歌史上书写了她们女性独有的浓厚一笔。

  • 标签: 道教 唐代 女冠诗人
  • 简介:贵州"瑶传道教"经籍文献是当地瑶族人千百年来生存智慧的生动呈现,也是中国道教传统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笔重要的民族文献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困境,需要我们运用文献学、人类学、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开展抢救、整理和研究,阐述其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挖掘和揭示其多重价值,借以推动贵州瑶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并以研究成果来反哺或推动贵州民族文献遗产抢救性搜集和传承保护的工作实践。

  • 标签: 贵州 “瑶传道教” 濒危经籍 抢救整理研究
  • 简介:本文论述了道教禁戒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首要性,认为道教养生的头等大事是严守禁戒,否则生不得养,道不可成.道教禁戒中包括很多宝贵的养生智慧,以现代行为医学的观点,可以对其主要内容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 标签: 道教养生 禁戒 行为医学
  • 简介:摘要跆拳道运动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为主。随着跆拳道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录像反馈教学法对于跆拳道教学的影响,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来指导跆拳道的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 标签: 录像反馈 跆拳道
  • 简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丰富多彩,促进了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特别是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越来越深,民间少数民族文化呈现汉化倾向.有些土家族地区渐渐丧失了本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巫术形式也在汉化过程中显现出新的特点.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巫术吸收并逐渐运用汉族道教仪式.土家巫术的道教化极为明显,在各种巫术仪式活动中取而代之以道教的传统.土家族民间信仰体系逐渐发生变化,与汉族信仰体系兼收并蓄.道教思想逐渐深入土家族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 标签: 土家族 巫术 道教化 民间信仰
  • 简介:云南玉溪大营街汉族社区出现的“开大经”仪式活动,充分表达了仪式主体(家主)基于仪式“超度”并“还愿”亡灵,进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报答性“承诺”,在“转让”器物归属权的过程中,“净化”自家方土,以祈望获得多重意义的平安和终极意义的财富“回报”。在人神多重意义“沟通”的结构过程中,仪式将这些具有多重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参与者整合成具有不同“回报”诉求的复合意义共同体。

  • 标签: 开大经 还愿 求净 回报
  • 简介:摘要“民间信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已久,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草根性、多元性的特点,它深深存在于中国的乡土文化中,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华山现存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是尚未登记的民间信仰场所,这些信仰场所供奉的神灵主要是道教神灵,只是对神灵的神职出于自身的需求做了改变。在由于地缘因素所形成的信仰群体中,既有基于宗教信仰而和谐共处的一面,也有由于庙会经营和信仰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冲突。

  • 标签: 民间信仰 儒家文化 道教 国家政权 信仰神灵
  • 简介:为探究我国道教研究近年来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以1991—2015年期间立项的190项与道教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458篇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从项目信息、成果信息、研究热点、相关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全面地展现我国道教25年的研究与发展的状况。研究表明儒释道三教关系、道教史、典籍研究与整理等为道教研究的热点;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为我国道教研究的重镇;《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是刊载道教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道教的洞穴信仰》、《论道教与科学》等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

  • 标签: 道教 国家社科基金 信息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