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分析《毛皮工艺》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作者对该门课程不同章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与体会,突出介绍了该课程进行探究式教学设置的问题。

  • 标签: 《毛皮工艺学》 探究式教学 实践
  • 简介:目的:从海参体壁组织中分离提取蛋白酶体,研究其酶性质。方法:新鲜海参组织经匀浆、Tris-HCl缓冲液浸提后得到粗提物,再经(NH4)2SO4盐析、二乙氨乙基葡聚糖纤维素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分离纯化后得到海参蛋白酶体。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200ku。结果:海参蛋白酶体特异性最强的检测底物Boc-GAA-MCA,最适pH8.0,最适反应温度45℃。40℃时蛋白酶体活性稳定,在1h的孵育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热激活效应。在50~60℃,酶活力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K+、Ca2+、Mg2+、Zn2+均可明显抑制其活性。抗痛素、N-甲苯磺酰-L-赖氨酸氯甲基化酮、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及E-64均可显著抑制该蛋白酶体活性。结论:海参体壁蛋白酶体具有典型的蛋白酶体的复合型活性,其中胰蛋白酶样活性较强,之后是糜蛋白酶样活性,而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活性最弱。

  • 标签: 海参 蛋白酶体 纯化 酶学性质
  • 简介: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天然产生的1种2A级致癌物。建立以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为基础的生物清除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素比较方法,通过测定比酶活,对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发酵条件和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的最适发酵条件是:以15.0g/L麦芽糖为碳源,5.0g/LNH4Cl+5.0g/L酵母膏为氮源,7.5g/L氨基甲酸乙酯,培养温度28℃,起始pH5.5。培养菌株枯草芽孢杆菌ZJ0930h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比酶活达到最大值18.86U/mL。经盐析、离子交换和膜浓缩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74,冷冻干燥的酶粉比活力为32186U/g。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最适催化温度45℃,最适反应pH4.0。该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酸性环境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较好,适当浓度的Zn2+和Mg2+对酶活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ZJ09所产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易于发酵制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食品用酶,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标签: 氨基甲酸乙酯 脱氨酶 发酵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 简介:目的对两起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血清溯源,分析可疑食品和病人样品中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GB/T4789.7—2008方法,对检出的VP做血清分型、溶血素试验;PCR扩增VP直接耐热溶血素基因(tdh)、tdh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毒素调控基因(toxR)。结果通过增加样品中可疑菌落数量的鉴定,两起食物中毒共检出9种VP血清型,主要有O3∶K6型13株,O2∶K28型6株,O1∶K56型2株,其它各1株;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27株VP有17株tdh基因检测阳性,与溶血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增加可疑菌落数鉴定,有助于VP食物中毒的溯源;虽然O3∶K6血清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不同样品来源的VP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检测等同于溶血试验来鉴定VP致病性。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鉴定 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