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气候趋势系数对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Whitney-Pettit方法(MWP)对气温和降水量进行突变分析,最后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1)气温总体明显呈上升趋势;突变年份为1988年,突变后多年平均气温比突变前增加12.7%;且存在7年左右的主周期.(2)近50年来,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并未检测出显著的突变年份;存在9年左右的主周期.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突变分析 MORLET小波
  • 简介:本文针对高原地区施工,描述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正确的配置资源、建立高原地区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如何提高高原施工效率来应对高原地区施工的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原地区 施工对策
  • 简介:排涝标准的确定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不仅与暴雨重现期、暴雨历时、排出时间、排除程度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护对象的治涝要求及投资、效益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沿淮焦岗湖洼地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排涝标准涝区经济效益指标,提出沿淮湖洼地区近期治理适宜的排涝标准。

  • 标签: 淮河 湖洼地区 排涝标准 探讨
  • 简介:传统的拱坝体形设计是不考虑保温的.在严寒地区建造拱坝,由于其温度荷载非常大,单纯用加大坝体厚度的方法来减小温度荷载引起的应力,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因此,拱坝体形设计时,应考虑保温层的作用.山口电站地处严寒、干旱地区,挡水建筑物为常态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94.0m,设计阶段对拱坝体形进行了单心圆双曲拱、椭圆曲线双曲拱、抛物线曲线双曲拱的体形优化与应力分析.针对推荐的抛物线双曲拱坝又进行了基于保温情况下的体形优化,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严寒地区 双曲拱坝 体形优化 保温
  • 简介:在分析北京市西郊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资源、环境特点,分别运用MODFLOW和MT3DMS建立第三水厂水源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结合SCE优化算法,对区域地下水可承纳典型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进行了计算,据此提出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为指导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制定地下水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容量 水质模型 典型污染物 SCE算法
  • 简介:我国大型水电资源开发的重心已向云南、四川、青海和西藏等高海拔、高寒地区转移.此类地区气候环境条件恶劣,对混凝土大坝的筑坝技术、温控设计和施工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介绍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筑坝材料特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特点以及混凝土温控防裂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在建的西藏地区藏木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工程,介绍了高海拔、高寒地区混凝土温控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 标签: 高海拔 混凝土坝 温度控制 关键技术
  • 简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对传统水资源评价技术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变化环境下缺资料地区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水量“还原”失真、水质水量评价分离、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分离等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探讨了其评价原理、关键步骤和在缺资料地区的适用性等,并以西北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山区为例,比较了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和本文所用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在流域水资源评价精度、评价对象和水文要素的完整性、评价时段的灵活性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证明利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有望实现水资源的动态、高效和快速评价,其评价原理可为水资源评价方法的改进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 标签: SWAT模型 水资源评价 缺资料地区 玛纳斯河流域
  • 简介:巴州和静地区于2012年7月28日发生的大洪水事故,此次洪水事故部分地区最大洪量超过了历史最大洪量,值得人们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此次洪水事故,对洪水发生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分析了洪水的发生原因,提出了关于洪水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 标签: 和静县 大洪水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