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古地貌恢复、保存条件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中通过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泥岩声波时差法分别求取了B1井,B3井井点处的侏罗系的剥蚀量,并依此为基准点,然后通过地层对比法估算了南部凹陷侏罗系的地层剥蚀量。

  • 标签: 剥蚀量 镜质体反射率 声波时差 闭合线网
  • 简介:摘要:研究了拐子湖凹陷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指出该凹陷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生油条件良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同层系的储集层亦较为发育。生油洼槽附近的缓坡带、大断裂及不整合面附近为油气的主要分布区。

  • 标签: 拐子湖凹陷,烃源岩,构造,石油地质,储集体
  • 简介:摘 要:以区内完钻井资料为基础,以地震反射特征为参照,结合火山岩鉴年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辽河外围张强凹陷章古台地区地层划分方案进行调整,即九佛堂组由一分调整为二分,凹陷中西部早先认为义县组顶部火山岩划归到九下段。

  • 标签: 辽河外围张强凹陷 九佛堂组 地层划分 火山岩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饱和烃色谱、色谱 -质谱、碳同位素等技术手段,结合原油的密度、地层水矿化度,研究东濮凹陷文留油田的原油特征及来源。明确东濮凹陷文留油田原油差异、来源层位及每个烃源灶的供烃范围,对下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东濮凹陷 文留油田 原油差异 原油来源
  • 简介:【摘要】:街 2 断块沙三上地质储量 238 万吨,累采油 5.3 万吨,累注 9.7 万方,累计注采比 0.93 ,采出程度仅为 2.23% ,油藏开发效果差。本文简要概述了区块油藏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块开发历程及现状,重点对各油水井进行了动态分析,进而总结出区块开发过程中面临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方向建议,为区块注采调整最终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街 2断块 动态分析 恢复注水
  • 简介:摘要:基于偏移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宽方位处理方法,能够提供振幅和方位信息保真的叠前道集,以及解决宽方位采集的各向异性问题,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OVT道集的抽取、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以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技术。通过对辽河东部凹陷红星地区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应用,基于OVT域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使偏移剖面成像精度得到提高。

  • 标签: OVT 规则化 各向异性校正
  • 简介:摘要:文南-刘庄地区位于东濮凹陷北部中央隆起带南端,目前已上报含油面积44.75km2,探明石油储量4706.05×104t;含气面积27.68km2,探明天然气储量58.22×108m3。目标区内主要为构造油藏,主要含油层位是沙一段、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中。纵向上具有油层埋藏深、跨度大,初期产量高的特点,目前构造边部、结合部及转换带勘探程度低,圈闭落实程度低,是下一步滚动勘探的有利目标区。通过本次目标处理,精细落实复杂断块圈闭,增加储量,为该区块的滚动挖潜和油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滚动勘探 保幅保真处理 储层预测
  • 简介:摘要: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潜在资源逐渐成为勘探热点,通过对东部凹陷牛居长滩地区地质条件分析,明确牛居地区沙三中下亚段源岩厚度大、面积广、成熟度较高,且砂岩储层广泛发育,源储纵向上相互叠置,且保存条件好,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的地质条件

  • 标签: 牛居地区,致密砂岩气
  • 简介:摘要:文南油田经过 30多年的开发,进入高含水调整阶段,剩余油分布越来越零散,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难度大。该油田沙二下亚段是其主力含油层系,储层特征表现为河道期次多、多期砂体复杂叠置、井间砂体变化快、分布不稳定等地质特点。文中以文 79断块为例,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分层次、多方法逐级提高储层预测的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通过有效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了有效储层分布模型,精细刻画有效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从而为老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以及剩余油的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沙二下亚段 储层预测 三维相控建模 文 79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