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崩塌——是重力地质作用的一种性形式。山坡上的岩石,经风化剥蚀、地震、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山体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整块地突然向下移动的过程。其运动方式分为滚落和坠落两类:前者呈很多碎块向下滚动;而后者则是指斜坡上的物体因某种原因失去支撑而脱离基岩发生的坠落现象。

  • 标签: 地质灾害 重力作用 地质作用 风化剥蚀 人类活动 运动方式
  • 简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缩短普查工作周期,广泛采用航空、卫星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灾害地质构造及水文要素等多项信息,编制了遥感解译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系列成果图件。本文以河北省山区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修测)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成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以及解译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最新遥感技术发展,对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的方向。

  • 标签: 遥感技术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技术应用实例
  • 简介: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灾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编制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提供基础资料,由于采用了遥感技术,提高了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减少了野外地质工作量,节约了调查工作成本,提高了调查成果质量。本文以河北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遥感应用为例,总结了遥感技术应用的路线和方法,并对未来遥感水文地质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遥感技术 水文地质调查 应用
  • 简介: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全球的灾害事件。最近几年,我国重大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未来几年地灾防治形势也依然严峻。其它一些国家在承受地灾之苦的同时,通过较长时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灾防治经验,极大的降低了地灾发生频次,减少了地灾损失。研究国外地灾防治的基本理念、技术措施、法律建设、理论研究、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前车之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它山之石,或许可以攻玉。

  • 标签: 地质灾害 防治 国外经验 借鉴 先进技术 环境危害
  • 简介: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震后灾区多种高分辨率(米级或亚米级)的航天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套合最新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标注、解译、编图,形成了遥感地质灾害的平面影像图和局部细节的三维展示图,提供了翔实的遥感地质资料,记录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及其地质环境。本文选取灾情极重的十县之一的汶川县作为示范,揭示灾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规律。

  • 标签: 次生地质灾害 地震灾区 遥感调查 高分辨率 汶川县 基础地理数据
  • 简介: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广、密度大、明显的成群成带性、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崩塌远多于滑坡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地震波自(地壳)内而外的、纵波和横波的连环传播导致山体先是结构性损伤,继而使表层岩土体失稳而造成的。岩性、地形地貌以及岩层倾向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灾害类型的发育和空间分布。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将是一个任务艰巨、过程漫长、前所未有、充满科技挑战的一项系统工程。

  • 标签: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特点 动因机制 地震波
  • 简介:2010年是我国重大地质灾害频发的一年。在人民群众遭受重大损失之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成为政府、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关注的热点。基础调查工作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专业队伍建设滞后、资金缺乏、理论研究乏力、气象预警粗放以及地灾概念认识上的偏差等是造成当前地灾防治总体被动的原因之一。其中,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底数不清居于首位。因此,要提高地灾防治水平,扭转地灾防治的被动局面,首先应从更新技术手段做起。以遥感技术为主导技术手段搞好地灾调查,摸清现状。在现有群测群网络的基础上,采用包括以遥感技术为高技术含量的监测手段。同时,其他管理层面、地灾认识层面、以及理论研究等层面也要同步跟进,以免出现短板效应。

  • 标签: 地质灾害 主因 技术更新 遥感技术
  • 简介:论述应用QuickBird卫星图像在丹巴县城重点灾害区开展1:1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制作,总结了地质灾害遥感影像特征,查明了该区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大小及危害程度,分析了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并归纳了QuickBird卫星图像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优势。

  • 标签: QuickBird卫星图像 地质灾害 详细调查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系统从降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感知监测区域的多维数据,并对各类诱发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地质条件联合建模,对滑坡等地质灾害实时预警,在指导防灾与减灾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滑坡地质灾害 物联网 传感器 多维模型 实时预警
  • 简介:遥感技术是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文中介绍了其在邯郸市矿山地质环境与评价中的应用,并对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价。

  • 标签: 矿山地质环境 遥感影像 解译
  • 简介:赵国通,男,中共党员.1961年12月生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曾任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分队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副队长、队长,2007年3月,调任河北省环境勘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至今。先后获“河北省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和“河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1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标签: 地质勘查 河北省 院长 环境 人物 工程地质专业
  • 简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好比企业,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的精神和价值观。学校价值观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在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所共有的,是学校全体或大多数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这才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 标签: 科学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学校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价值观念
  • 简介:以某地区建立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系统为例介绍了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系统根据该地区历史地灾发生时间、地点、降雨观测分析资料等历史数据,结合该地区地灾易发程度分区制定了地灾发生的阈值,利用实时监测的降雨量与位移数值对比阈值进行统计分析,超阈值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相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政效率。

  • 标签: 物联网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预警等级
  • 简介:2008年7月30日至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遥感地质调查增量项目立项论证会在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北省地勘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办会务工作。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领导、专家以及各项目申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共90余人到会参加。

  • 标签: 中国地质调查局 遥感中心 项目立项 论证会 增量 国土资源部
  • 简介: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始建于1966年7月,2007年加挂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所牌子。2012年7月,由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省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40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重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石油地质勘查及科研项目300余项,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获省、部级勘查和科技三等以上奖20多项。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水文工程地质 河北省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地热资源开发 基础地质资料
  • 简介:河北省地质调查院为河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隶属于河北省地矿局,主要承担国家和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河北省编办(冀机编办控字[2006]42号)核定事业编制345人,为处级事业单位。办公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 标签: 地质调查 河北省 事业单位 矿产勘查 石家庄市 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