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三元(LiNi1/3Co1/3Mn1/3O2)材料为正极材料、人工石墨为负极制成容量为4500mAh的26650型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该类型的电池3C放电容量能够达1.0C容量的95%以上,在55℃条件下以0.2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的99%,1.0C循环测试320次后,容量剩余80%。经过针刺短路之后,没有爆炸和起火,显示了电池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 安全性 LINI1/3CO1/3MN1/3O2
  • 简介:采用高镍材料作为电池正极制作了18650型圆柱锂离子电池(0.5C放电标称容量为2800mAh),并对该材料扣式电池与18650锂离子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高镍材料扣式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7%;Li氧化覆盖整个氧化峰范围(3.7~5.0V),同时4.25V时Ni2+/Ni4+电对氧化,5.0V处为Co3+/Co4+的氧化,并且反应开始时优先发生Ni的氧化,随着电位增大,发生Co的氧化。高镍材料18650锂离子电池0.5C、1.0C、2.0C放电容量分别是0.2C时的99.89%、99.26%、97.38%,能够满足电池对于快充快放的使用要求;电池0.5C充电1C放电20周、100周、200周、450周对应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40%、94.74%、87.62%、82.22%。低倍率(0.5C)时,常规结构18650电池与本实验结构电池的散热效果相当,随着放电倍率增大,两种结构散热效果温度差值也增大。

  • 标签: 18650锂离子电池 高容量 电化学性能 循环寿命 倍率放电 散热结构
  • 简介: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炭负极的表征手段,重点介绍了XRD、拉曼光谱、FTIR、XPS、XRF等分析方法在炭负极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炭负极 表征
  • 简介: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在作为能源供能应用中的电压均衡调节目标,基于单体及蓄电池组电压实时检测与高电压对低电压单体均衡调节原理,探索了实时均衡调节方法,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锂离子蓄电池组实时主动均衡系统.该系统在锂离子蓄电池供能工作中的实时检测单体及蓄电池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值,通过EMI滤波后的组压给单体充电的形式,实现了蓄电池组单体间的电压均衡调节,系统最终尺寸为160×60×105mm,满足便携式需求,与蓄电池组组合应用于AGV小车的供能过程中进行实时均衡调节.实验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9节单体的实时主动均衡,实现在300s以内单体间电压不平衡度低于5%的均衡调节,均衡效率高于80%,达到锂离子电池AGV小车供能的较恶劣条件下实时均衡主动式调节的目标.

  • 标签: 锂离子 蓄电池组 实时均衡 AGV 主动式调节
  • 简介: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安全性问题,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限制。本文从电池材料的选择、动力电池的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因素,总结改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过充电 过放电 挤压 针刺
  • 简介:概述了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常用正极LiFePO4、LiMn2O4和负极Si、金属氧化物等电极材料的添加剂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以及其本身作为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导电剂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石墨烯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导电剂 电化学性能
  • 简介:离子电池贮存性能近来越来越得到重视.考察了不同充电状态、不同贮存温度的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容量、恢复容量、内阻、充放电平台以及充放电循环寿命.结果表明:在磷酸亚铁锂电池使用时,80%荷电状态的电池贮存性能好于100%荷电状态的电池,而且从安全性考虑,满电态贮存的电池危险性也很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贮存 高温 LIFEPO4
  • 简介:在不同温度下对32131-8Ah圆柱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放电功率、电阻及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放电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常温下基本都能达到最优结果,温度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对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温度 放电功率 性能测试
  • 简介:橄榄石结构的LiCoPO4具很高的能量密度、比能量,以及高达4.8V(Li/Li+)的电压平台,有望成为高电压、高容量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高压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反应机理,制备该材料的主要方法,以及针对这种材料电导率低的缺陷,国内外所做的改性研究,并对该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CoPO4
  • 简介:介绍了锂电池隔膜的材料一致性评价技术。通过分析隔膜的材质、形态结构以及孔隙率三项指标,从隔膜的材质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两方面反映隔膜的材料一致性;并通过相关实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微孔隔膜 质量控制 一致性
  • 简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2MnO3·LiMO2具有高达300mAh/g的理论容量,并且电压能够达到4.5V,从而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正极材料,但是该材料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尚不能达到应用要求。本文从机理、合成方法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综述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 研究进展
  • 简介:在1mol/L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电解液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亚硫酸丙烯酯(PS)制成不同的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PS,可改善电解液与石墨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电解液中PS含量为3%时,与不合PS的电解液相比,常温循环2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了8%;同一放电制度下低温-40℃的放电容量提高了4.9%.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亚硫酸丙烯酯 电解液 低温性能
  • 简介: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优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基于聚丙烯腈(P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偏氟乙烯(PVDF)四类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指出要加快凝胶电解质研究进度,以适应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

  • 标签: 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 锂离子电池 产业发展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氧化物MxOy(M=Fe,Ni,Co,Cu)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我们分别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两种形态(粉体和薄膜),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过渡金属氧化物 形态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 简介:中美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机电产品贸易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1992-2011年间中美金属加工机械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构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产业内贸易 金属加工机械 影响因素
  • 简介: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球磨过筛得到颗粒均一的球形颗粒。酚醛树脂作为碳源对球磨后石墨进行包覆,经过高温炭化处理,在天然石墨表面形成一层炭包覆层,再对包覆后石墨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表面预成膜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池测试系统等对共改性石墨进行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分析。XRD分析显示,共改性后的石墨层间距d(002)和无序化程度增加,说明在石墨的表面形成了一定的包覆层。SEM图片中可以看出改性后的石墨颗粒致密均匀且较为圆滑,这种结构使得石墨颗粒表面积适当减小,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共改性后的石墨在0.1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62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2%,100个循环后容量仍保持为最高容量的98.6%。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酚醛树脂 聚二甲基硅氧烷 石墨
  • 简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解决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聚合物聚丙烯腈(PAN)耐热性高且电化学稳定性好,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骨架组分。本文首先指出了PAN为基体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综述了几种当前存在的基于PAN基的凝胶聚合物改性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基质改性法、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改性法、离子液体改性法和制膜工艺改性法等,并对PAN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聚丙烯腈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制备方法 改性 研究进展
  • 简介:以Ni0.5Co0.2Mn0.3(OH)2和Li2CO3为原料,TiO2和ZnO为掺杂剂,制备出不同含量钛锌离子复合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用XRD、SEM、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0.5Co0.2Mn0.3O2的结构、形貌和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摩尔分数)的Ti、Zn离子复合掺杂能有效提高LiNi0.5Co0.2Mn0.3O2的倍率放电能力和循环性能。在1C和2C的充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70.4mAh/g和164.8mAh/g,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3%和94.7%,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 标签: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锂离子电池 掺杂
  • 简介:基于自制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对甲烷、乙烷、乙烯、乙炔在1—20μL/L低浓度范围内进行气体检测特性试验,并对其响应机理进行探究,对被测气体的分子轨道能级进行计算分析,另外还对传感器的选择性机理做定性分析。

  • 标签: 烃类气体 金属氧化物传感器 灵敏度 重复性 线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