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据市场调研公司PikeResearch透露,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作为利基市场和薄膜技术的未来市场将会在明年强劲增长。BIPV的市场动态目前正在变化,研究公司预计至2016年,全球BIPV市场将扩大10倍,达到2.4GW。与之相比,2009年BIPV市场只有215MW。尽管很难做出预测,Pike研究公司还是根据一般情况预计到2016年BIPV市场年销售额将达40亿美元。

  • 标签: 市场调研 BIPV 房屋 薄膜技术 市场动态 一体化
  • 简介:形论是当代兴起的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地阐述了形论形的特征,解释了几何学中的维和物理学中的量纲的不同涵义.把形论分数维的概念扩展应用到沸腾传热中的非线性问题的分析中,结合沸腾传热的操作特征和基本原理,以沸腾传热中的推动力△Tsat作为一个动力学维,进行了q-△TDfsat的标绘;对Df的物理意义作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沸腾传热 物理学 非线性问题 几何学 非线性科学 分形
  • 简介:多孔介质中热量传递与多孔介质内部的几何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讨论了多孔介质的形结构和相关的形维数,利用能量方程,导出了形维数为D的有限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广义热传导方程,在此基础上,假定热量在多孔介质中的传导路线也是一种形结构,提出了一个筒化的多孔介质并联通道形导热模型,求出了基于形理论的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

  • 标签: 分形模型 热传导 导热系数 多孔介质
  • 简介:根据纤维体内部分形结构特点,建立了隔热纤维体的热导率形模型,并分析了空隙率、孔隙面积分形维数和孔隙曲线形维数等对其热导率的影响。通过对硅酸铝纤维SEM图像的处理,得到了不同密度下硅酸铝纤维的孔隙面积和孔隙通道曲线的形维数,并据此计算了硅酸铝纤维的热导率。实验结果验证了形热导率模型的正确性。

  • 标签: 分形 隔热纤维 模型 热导率
  • 简介:阐述了液冷凝强化冷凝传热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技术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的可行性。该结论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上得到了实验证实:与常规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PFMC)对比表明,在当量直径为1.05mm、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量为633~770kg/(m~2·s)的微通道中,当冷凝温度分别为45和50℃时,微通道液冷凝器(LSMC)的管内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7%~6.7%和2.3%~6.1%,压降分别降低了45.5%~49.5%和51.9%~52.6%,惩罚因子(Fp)分别降低了46.5%~52.7%和52.6%~56.7%。当进口流量达到一定值时,液冷凝技术器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有较好的综合热力性能。

  • 标签: 气液分离 分液冷凝器 强化换热 降低流阻 惩罚因子
  • 简介:研究理想流体受迫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问题的理论.采用流体无垂直于壁面法线方向运动(即无穿透)的条件取代黏性流体在壁面无滑移条件,解决了流体在边界上有滑移时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困难,给出了理想流体与平壁受迫对流传热、理想流体与竖直壁面自然对流传热和理想流体在管内受迫对流传热的理论.结果表明:理想流体的对流传热与黏性流体同样存在着热边界层.在外部流动的情况下,无论受迫对流传热还是自然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系数都与流体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三者乘积的二之一次方成正比.在管内受迫对流的情况下,当无因次长度大于0.05时,局部Nu和界面无因次温度分布都不再变化,对于恒热流边界条件,Nu等于8,截面无因次平均温度等于2;对于恒壁温边界条件,Nu等于5.782,截面无因次平均温度等于2.316.

  • 标签: 传热学 理想流体 对流 对流传热 理论解
  • 简介:近日,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近70家知名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进行了突击抽查。4月25日,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宣布:荣事达太阳热水器顺利通过15大项22小项的全部项目检验。荣事达太阳能热水器延续名副其实的质量“缺陷”。

  • 标签: 太阳热水器 零缺陷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太阳能热水器 商机 生产厂家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加氢制汽柴油系统的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的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的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的氢占实际总氢消耗的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的部位。热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酶液作为光合制氢原料时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对产氢影响较为显著的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三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以获取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水平范围内,各因素对能源草产氢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由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能源草光合产氢性能影响为显著;初始pH值为不显著;由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能源草光合生物制氢的最佳工艺水平为30℃、pH=7、光照度为3000lx。

  • 标签: 紫花苜蓿 酶解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正交优化
  • 简介:研究了载气体积流量对颗粒填充床内固态同步酶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气体积流量的增加,基质表面生物膜内的乙醇浓度显著降低,包埋颗粒填充床乙醇发酵效率得到提高,但载气体积流量继续增加,则载气对生物膜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引起生物膜部分脱落和生物膜内水分减少,导致填充床酶和乙醇发酵的效率显著下降。在载气体积流量为30mL/min,最大纤维素消耗量为10.47g,得到最大乙醇平均得率0.02g/g纤维素基质,填充床反应器的孔隙率减小了31%。颗粒填充床有效的避免了基质坍塌现象,增强了载气在反应区域的流动过程并及时载出反应生成的乙醇,消除了乙醇对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同步酶发酵消除了葡萄糖对糖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同步酶解发酵 载气 填充床 稻草秸秆
  • 简介:以移动床为高炉渣余热裂解生物质实验平台,研究高炉渣温度、粒径和生物质粒径等对生物质热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油产率随着高炉渣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高炉渣热载体温度为650℃时,生物油产率最高;高炉渣粒径和生物质粒径越小,生物油的产率越大。炉渣温度650℃、粒径0~2mm,生物质粒径小于75μm,生物质油产率达到57.3%。生物油中含氧量和含水率较高,热值低,pH值为3.7。

  • 标签: 高炉渣 生物质 移动床 生物油
  • 简介:基于生物质湿腐殖化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供给和节能与环保的多重考虑,构建了湿腐殖化处理分别与过热蒸汽干燥及热风干燥联合的系统,并对两种不同干燥方式的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0℃,给料含水质量分数30%~65%时,过热蒸汽干燥可以实现29.71%~40.95%的能量自给率;在给料含水质量分数为60%,环境温度5~35℃时,能量自给率大约为28.70%,同热风干燥相比,节煤率都超过了30%。

  • 标签: 湿解腐殖化 生物质 过热蒸汽干燥 热风干燥 热力学分析
  • 简介:利用能量耦法对北汽福田BJ1049轻卡动力总成悬置进行优化,在不改变悬置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悬置软垫三方向刚度值,使动力总成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方向能量相互耦,减小动力总成振动向外界传递。

  • 标签: 发动机悬置系统 解耦设计
  • 简介:对倾斜角20°有34根管子的周向重叠三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在三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通道内偏心纵向切面和横切面以及六边形纵向切面上速度矢量流场和压力云图的叠加展示,不仅呈现了壳侧总体螺旋速度的周向分量的轨迹,而且从所呈现的轴向和径向速度分量揭示了二次流和相邻折流板v型缺口处逆向泄漏的踪迹.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在螺旋通道内在离心力作用下呈现向外扩张的流动趋势,然后在外围高、中心低的压力分布作用下沿着靠近折流板附近的流速较低的区域向心流动返回轴中心,形成单涡型迪恩二次流;二次流增强了流体的掺混,从而有利于强化传热.

  • 标签: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壳侧流场 二次流 数值模拟 V型缺口漏流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动力修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系统配置。通过对该系统灵敏度分析及结构修改正反问题的介绍,说明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应用该系统对SD1105机体进行了结构修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内燃机零部件 动态特性 灵敏度分析 结构动力修改
  • 简介:圆弧腰形孔一般采用分度头铣削加工,但效率不高,批量生产中可能成为限制生产能力的工序。针对BQ喷油泵法兰式套筒件的圆弧腰形孔,使用专用夹具,采用先钻孔再铣通的方法,效率可明显提高。同时,还可节约刀具磨耗的费用。

  • 标签: 圆弧腰形孔 夹具 钻孔 铣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