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小野测器生产的DF2420油耗仪功能全面,测试精度高,并配置有GPIB通讯接口,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作者采用了基于PCI总线的GPIB通讯扩展卡,利用VB语言+DLL库函数编写了计算机端的控制程序,实现了工控计算机对该油耗仪的远程控制和数据自动采集,使该油耗仪与其它内燃机测试设备有机结合,组成内燃机自动测试成套设备,并避免了该油耗仪每次使用前所需要的繁杂的手动设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GPIB 并行总线 PCI
  • 简介:辉煌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向热器具有鲜明的特点,该技术通过与房屋整体配套最能充分发挥其节能效果,实现了从源头上节能,并能在住房整个使用周期内不间断地长期节能。双向技术通过与房屋卫生间的完美结合,显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节能成本。双向技术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完全符合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这项技术与建筑相配套,才能得以迅速高效地推广与普及。实现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高度统一。

  • 标签: 双向集热 热效率 下沉式建筑结构
  • 简介:本文论述了用密度法自动分离油水混合液,本法是将柴油机出厂实验中产生的油水混合液,用本装置与冷却水循环散热水池系统匹配,实现油水自动分离。

  • 标签: 密度法 油水混合液 油水自动分离
  • 简介:结合工程实际对太阳热系统管路布置进行计一算和分析,总结一套确定太阳热系统管路布置的方法,为太阳热水工程的管路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集热系统 管路布置 热水 管路设计 工程 依据
  • 简介:对一种新型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式全真空玻璃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热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对该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该系统由多个热单元组成,每个热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热管,在玻璃热管内安装一个u形铜管.流动空气在各级u形铜管内被逐级加热.计算研究表明:系统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可达到200℃,系统平均热效率达到0.3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高温热特性.同时,计算也表明当系统工质流量增加时,只要系统增加更多的热管以增加系统总功率即可满足工质温度达到200℃的设计要求.研究提出的新型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热系统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热器;研究提出的传热模型模拟效果也可以满足一般性工程计算需求.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集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 简介:液-固流态传热强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有文献对流态粒子的粒度与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有较大分歧。从传热强化角度对水-沙流态自动清洗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沙子粒度不是愈细愈好,而是Dp2mm(8目)左右为好;粒子体积分数以2.4%比较好;流速在0.2~0.28m/s(Re为6000~9000)较好。虽然粒子体积分数低,但是在优化条件下的流态传热强化幅度几乎可以达到一倍左右,并且阻力又很低。

  • 标签: 流态化 传热强化 粒子体积分数 粒子粒度 流速最佳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我国内燃机气缸孔平台珩磨网纹表面控制参数的进步过程,分析了多种控制方法及参数的优缺点,指出了GB/T18778.2-2003《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2部分:用线性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的理解难点及表达作者观点的定义描述.

  • 标签: 气缸套 平台珩磨网纹 参数研究
  • 简介: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的太阳能中温热利用制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热器与热変换器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和供热功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的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系统存在最佳热温度,最佳热温度随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太阳能热利用 低压蒸汽 热力学模型 集热温度
  • 简介:0前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室内游泳池在社区、高档会所等场所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社区、会所等室内游泳池水体加热的设备通常采用锅炉,这种设施不仅消耗大量常规能源,而且运行费用高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采用了太阳能热系统,这是太阳能应用领域一次崭新的尝试,又是太阳能在游泳池水体加热中的成功应用典范。本文以北京亦庄文体中心游泳池太阳能加热系统为例谈一下设计思路与体会。

  • 标签: 太阳能加热系统 太阳能集热系统 室内游泳池 太阳能应用 生活质量 常规能源
  • 简介:对稠油输伴热管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伴热管道轴向温度计算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伴热效率的定义,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温度分布及伴热效率的影响,为稠油输伴热管道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保温层对伴热效果影响最大,当聚氨酯保温层厚度从10增加到40mm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了15.6℃,伴热效率增加了7.2%;其次是伴热热水流量,当热水流量达到油质流量的4.5倍时,油管介质出口温度增加7.6℃,伴热效率增加1.5%,进一步增加流量,影响非常小。不利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伴热管道结水垢,随着水垢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及伴热效率都降低;其次是油管结蜡,随着油管结蜡厚度的增加,油出口温度有所增加,但伴热效率降低。

  • 标签: 伴热 稠油 集输 管道 温度 效果
  • 简介:设计一种使用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热板和新型开放式热管组合的全真空玻璃热管中温太阳能空气热装置。每个热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热管,在玻璃热管内安装一个铜管和外部的一个蒸汽包连接构成一个开放式热管结构。蒸汽包内安装螺旋换热管加热通过换热管的流动空气工质。分别使用水和CuO纳米流体作为热管工质,以空气作为热工质,对热管式中温空气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工质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对热管热传热特性的影响,详细比较了热管水工质和纳米流体工质在热传热性能上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只使用2根玻璃热管构成热器,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在夏天可达到200℃,在冬天可接近160℃,系统平均热效率达到0.4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中温热特性。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热阻比以水为工质时平均降低了20%左右

  • 标签: 太阳能 热管 空气集热器 纳米流体
  • 简介:本文针对燃烧再生式柴油机颗粒物捕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C9S12P128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结构设计方法,由主控单元、显示单元、标定单元三大部分组成。主控单元实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及执行器的驱动功能,通过再生触发策略及温度闭环策略实现燃烧再生;显示单元通过CAN总线与主控单元相连,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并可进行声光警示,配备的按键提供人工操作功能;标定单元通过CAN通讯可实现上位机对控制单元参数实时显示、读取、修改、存储,并可进行程序更新。该控制器已在部分城市柴油车尾气治理上得到应用。

  • 标签: 燃烧再生式颗粒物捕集 控制器 显示 标定
  • 简介: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空气工质,除了有效热外,还需要解决因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导致输出工质温度波动的问题。在性能优良的太阳能热系统中采用蓄热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给定的设计目标,研究将固-固相变蓄热材料季戊四醇应用到太阳能热蓄热一体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表明:按热蓄热一体思路设计的实验装置,热单元能够输出最高温度超过220℃的高温空气,蓄热单元能够将高温空气的温度稳定在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附近。并且随着蓄热管级数的增加,空气出口温度稳定的时间就越长,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热媒工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空气 相变蓄热
  • 简介:建立了真空管热的太阳能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求解。从造水量和耗能量两方面分析了定负荷和变负荷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负荷时的年造水量稍大于变负荷时的年造水量;定负荷时,在1、2、6、11、12月份需要电辅子系统加热,耗电量大,在其他月份需要冷却子系统排走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的多余热量,增加了单位造水总能耗。变负荷时系统造水量在40%-110%范围内变化,与定负荷系统相比耗电少,对热能利用较充分。

  • 标签: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低温多效蒸发 真空管集热器 变负荷
  • 简介:上面级姿发动机常常无条件采取主动温控,喷注管是发动机低温可靠工作的薄弱环节,其低温工作可靠性问题被列为全箭可靠性研究专题之一.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推力室毛细喷注管和集合器、喷注板、支架等主要部件在真空深冷环境中耦合传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并据此求得一台10N单组元发动机的典型降温规律.计算结果与发动机地面宾空低温模拟试验数据作了比对,两者较为一致.以推力室降温计算结果为推进剂流动降温计算的热边界条件,计算推进剂(单推三)在流过喷注管过程中的降温规律,做出喷注管内推进剂会不会结冰的判定,为姿发动机的热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姿控发动机 冷环境 真空 能量守恒原理 计算结果 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