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LHJ422焊条与国内有代表性企业产品就焊接发尘量和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室测定出LHJ422焊条平均发尘量为5.16g/kg,LHJ422再时间为90s以上。分析LHJ422焊条与国内先进产品就焊接发尘量和再性能差异,同时对影响焊接发尘量和再性能的因素进行了陈述,为进一步提升LHJ422焊条产品质量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LHJ422 焊接发尘量 再引弧 对比分析
  • 简介:蕾钢发电厂10kV母线为降低分布电容电流对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造成危害,而采用了消弧线圈补偿分布电容电流。因旧式消弧线圈技术落后,满足不了安全运行需要,于2003年进了XHJZ智能型消限压接地补偿装置,取代了原有消弧线圈.对消接地补偿系统改造前后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标签: 电容电流 消弧 补绩
  • 简介:对中板轧机主电机轴瓦连续不断的出现烧瓦、放电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针对不同原因所做的技术改进,以及改进后的使用情况。

  • 标签: 主电机 轴瓦 稀油润滑
  • 简介:分析了35kV高压开关柜铜母线腐蚀的问题,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 标签: 电晕 结露 腐蚀 嗅氧
  • 简介:5kV电缆头与进线零序互感器接触处产生拉放电,造成主电机控制系统经常报警,影响正常生产。经专业人员规范制作电缆头绝缘,解决了拉放电现象,主电机控制系统运行正常。

  • 标签: 电缆头 放电 绝缘
  • 简介:φ2.2M弹簧圆锥破碎机传动轴部的传动齿轮为直齿锥齿轮传动,相互啮合的轮齿是线接触,由于齿轮制造,安装的误差以及传动时的变形,容易产生仅轮齿一端接触的现象,从而弓l起载荷集中,传动小平稳,承载能力低,传动效率也比较低,容易产生断齿等现象。通过改造直齿锥齿轮传动为格里森齿锥齿轮传动,提高齿轮的重合度,从『町增大了接触比,减轻了冲击,使传动更平稳,并且降低了噪音:负荷比压降低,磨损较均匀,相应增大了齿轮的负载能力,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可以进行齿面的研磨,以降低噪音,改善接触区和提高齿面光洁度。

  • 标签: 直齿锥齿轮传动 断齿 弧齿锥齿轮传动 提高 重合度 更平稳
  • 简介:为解决某矿井巷道用途通风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单风机射通风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山实际对射风机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成功应用于某矿山井巷通风,有效地解决了该矿井井巷多用途通风技术难题,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矿井通风中。

  • 标签: 矿井 引射 通风
  • 简介:湘钢第二炼钢厂3号连铸机采用刚性键杆作为健装置,具有处理漏钢事故非常方便,节省生产对时间的特点,但有易变形的特点,使键杆的对难度加大,引起锭杆变形的原因有衬质因素、装配因素和操作因素,采取2种方案可以使键杆变形问题得到解决。

  • 标签: 连铸机 刚性引锭杆 变形 矫正 炼钢
  • 简介:采用金属粉型药芯焊丝自保护明焊制备Cr9Mn6Nb2WVSiTi奥氏体耐磨堆焊合金,借助XRD,SEM,EDS及光学显微镜研究外加WC颗粒对其显微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焊丝药芯中WC增加,奥氏体晶粒细化,沿晶分布的多元合金化碳化物数量增加。初生γ-Fe相原位析出了(Nb,Ti,V)C相和残留WCx颗粒,起到晶内弥散强化作用,沿晶分布的(Nb,Ti,V)C和M6C(M=Fe,Cr,Mn,V,W)相隔断了网状或树枝状的沿晶M7C3相,使其细化、断续分布而提高合金韧性,减轻沿晶碳化物数量增加的不利影响。硬度和磨损测试结果显示,明堆焊奥氏体合金洛氏硬度仅为40~47,但其磨损质量损失低于高铬铸铁合金,具有良好耐磨性;随外加WC含量提高,奥氏体合金晶内和晶界显微硬度差异显著减小,合金表面趋于均匀磨损而改善耐磨性。该奥氏体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显微切削,适用于带有一定冲击载荷磨粒磨损的工况下使用。

  • 标签: WC 明弧 堆焊 奥氏体 显微组织 耐磨性
  • 简介:通过真空镀铬对金刚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改性金刚石/Cu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的体积分数、工艺参数以及金刚石颗粒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混料时间以及金刚石颗粒的体积分数都会影响材料的致密度,金刚石颗粒的体积分数还会影响材料的界面热阻,而致密度和界面热阻是影响该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2个重要因素对金刚石颗粒进行真空镀铬表面改性,可改善颗粒与铜基体的润湿性,降低界面热阻。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镀铬金刚石体积分数为60%时,改性金刚石/Cu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致密度,其热导率达到503.9W/(m.K),与未改性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相比,热导率提高近2倍,适合做为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

  • 标签: 金刚石/Cu复合材料 SPS 热导率 致密度
  • 简介:本文从炼轧厂炼钢工序板坯5~#连铸机的设备和控制原理出发,对开浇过程中存在的锭杆下窜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

  • 标签: 连铸机 扇形段 引锭杆 下窜
  • 简介:采用非水溶液溶胶-凝胶法,并结合高温碳热还原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高可逆容量的Sn-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调节Sn源与炭源的比例及碳热还原过程中的升温制度来控制金属Sn的粒度和Sn-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借助XRD、EDS、SEM、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n源与C源质量比为80:20、还原温度为800℃时,纳米级金属Sn均匀紧密地分布在无定形热解炭基体中,形成良好的纳/微复合结构,此时复合材料性能相对最优;该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00mA/g,首次可逆比容量为637.9mAh/g,循环30次后充电容量保持在372.5mAh/g以上,第二次循环库伦效率达到97%以上。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纳-微结构 溶胶-凝胶法 碳热还原法
  • 简介:用柠檬酸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了LiV3O8化合物,并检测了其作为热电池阴极材料时的放电性能,干凝胶210℃焙烧所得的粉末颗粒疏松多孔,300℃时可变成结晶岩状,低温焙烧时出现了Li0.3V2O5和LiV2O5相,经650℃长时间保温后可转变为LiV3O8,模拟Li-B/LiCl-KCl/LiV3O8(或V2O5)热电池500℃放电试验表明,LiV3O8因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体和较低的Li+扩散极化,其放电较V2O5平稳,虽峰值电压略有降低,但可利用的比容量(电压降至峰值电压的75%或2.0V)均不低于V2O5;LiV3O8中掺入8%的P2O5时可提高小电流放电时的电压。

  • 标签: LiV3O8 溶胶-凝胶工艺 热电池 阴极
  • 简介:氧化锆陶瓷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创在氧化锆粉末中加入316L不锈钢粉,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氧化锆基金属陶瓷。试验通过不同的成分配比和不同的烧结温度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金相分析、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ZrO2·316L金属陶瓷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的材料随相组成的成分所占比例的改变,其致密度、弯曲强度、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都随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316L相以片状均匀分布在氧化锆基体中,在材料断裂时起到了颗粒/纤维增韧的作用。同时氧化锆部分以亚稳相t-ZrO2的形态存在,也起到了相变增韧的作用。

  • 标签: 氧化锆 金属陶瓷 316L 放电等离子烧结 增韧机理
  • 简介:日前,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矿机电公司研究成功的磁力除铁技术,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同时指出:磁力除铁技术在磨矿机排料除铁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是一种设备与工艺完美结合的新技术,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除铁技术 磁力 破碎机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损坏 铁件
  • 简介:在硅酸盐体系(Na2SiO3+KOH)电解液中,采用微氧化技术在5052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微氧化膜层。并利用SEM、EDS和XRD等仪器设备,分析微氧化膜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着重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表面孔隙率和最大孔洞直径及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氧化膜层表面有典型的“火山堆积”形貌生成,且膜层厚度、表面孔隙率和最大孔洞直径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膜层主要元素为O和Al,相组成为γ-Al2O3和α-Al2O3,且主要为γ-Al2O3;微氧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腐蚀电流密度至少下降2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模值|Z|至少增加2个数量级,随氧化时间从10min延长到50min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先提升后降低,氧化时间为20min的试样耐腐蚀性能最好。

  • 标签: 5052铝合金 微弧氧化 氧化膜 膜层结构 耐腐蚀性
  • 简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通过高温压缩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粉末制备工艺和烧结温度对W-9.8Ni-4.2Fe合金在800℃下高温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粉末烧结合金的硬度和高温压缩性能均优于混合粉末烧结合金;在1150℃下球磨粉末烧结合金的压缩强度最高,达到1150MPa,但当烧结温度在1050~1250℃范围内变化时,烧结合金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并不显著。

  • 标签: W-9.8Ni-4.2Fe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温度 高温压缩
  • 简介:德国知名设备制造商西马克集团前不久宣布获得了韩国浦项钢铁(POSCO)SNNC公司光阳厂所需的世界上最大的六电极埋炉设备订单。浦项钢铁SNNC公司是浦项钢铁集团旗下镍铁分公司,在韩国光阳生产镍铁。

  • 标签: 钢铁集团 埋弧炉 浦项 镍铁 电极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