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铜精矿样品的制备、标样的化学定值、仪器条件的选择、工作曲线的制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核等实验,建立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铜精矿中CaO、MgO、Pb、Zn的方法。同化学分析方法比对数据相吻合,满足生产配料对铜精矿中CaO、MgO、Pb、Zn的控制,促进闪速炉的生产稳定。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铜精矿 标样 工作曲线 准确度 精密度
  • 简介:研究了以氯化亚锡作还原剂,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铜精矿中的微量汞。结果表明,原子荧光法可测定铜精矿中0.00002%-0.00012%的汞,方法线性范围在0~6μg/L,r=0.9995,检出限为0.0042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98%。方法简便,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铜精矿 氯化亚锡 微量 原子荧光光谱仪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采用压片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转炉渣中主要化学成分,经转炉渣国家标准样品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均符合要求。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转炉渣 化学成分
  • 简介:本文研究包晶反应结晶过程中产生的的热裂纹。将MTS抗拉实验机与反射炉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结晶实验。在结晶过程中测量试样温度和应力变化。应力测量在试样的结晶过程中突然下降(发生在合金的包晶温度左右),一般都会产生微组织中的裂纹或者回填裂纹。而且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包晶反应类型进行了研究,理解其对结晶过程应力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包晶转变引起的应力改变是热裂纹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当合金初次析出充分,包晶反应不散射时,裂纹就更容易产生。

  • 标签: 包晶反应 裂纹形成 结晶过程 钢坯 应力变化 试样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