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分析某企业铜钴有价金属化学物相的基础上,提出了硫酸浸出回收中铜钴的工艺。通过试验研究,基本确定了在控制浸出温度80℃、液固比7:1、亚硫酸钠加入量10%、时间5h、初始酸度2mol/1下,可以使铜钴中铜、钻、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62.56—67.62%、70.39~73.93%、69.50~73.39%之间,含钻可以降至0.092%以下,证明了采用硫酸介质浸出工艺,从铜钴中回收有价金属的工艺可行的。

  • 标签: 铜钴矿渣 浸出率
  • 简介:通过实验使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测定了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的表面粗糙度,研究了碱度R、Li_2O、TiO_2、Na_2O、B_2O_3、MgO对保护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碱度大,Li_2O、TiO_2、Na_2O、MgO含量高的保护,其态下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保护的玻璃化性能随着B_2O_3含量的提高而变好,表面更加光滑;MnO含量在2%~4%时,随着的MnO含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大;MnO含量在4%~6%时,随着的MnO含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小。

  • 标签: 含钛无氟保护渣 玻璃体 表面粗糙度
  • 简介:通过二次净化中回收锑方法研究,试验表明:对二次净化采用“盐酸浸铋—碱浸除砷”工艺,能使二次净化中锑与铋、铜有效分离、富集,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盐酸浸铋工序铋浸出率97.65%,铜浸出率97.2l,锑基本残留在相中,通过碱浸脱砷,实现了锑的较好富集,可作为优质锑原料进入锑酸钠生产线进一步回收锑。

  • 标签: 二次净化渣 分离 工艺 浸出率 富集
  • 简介:针对210-2250线IF钢绕组板卷缺陷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板坯在连铸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窄面液位波动造成保护卷入是此类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果、优化保护性能、降低拉速等、能有效避免结晶器窄面保护卷入、工业实践表明、工艺调整后IF钢热轧板卷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原因控制措施 形成原因 渣缺陷
  • 简介:对某公司Cr20Ni80电锭冶金质量进行全分析。分析发现该电锭中心线部位存在大量裂纹,裂纹沿晶界扩展。电锭裂纹区附近疏松较大较多,其它部位的疏松也较多。

  • 标签: 电渣锭 晶界 裂纹
  • 简介:根据连铸机原有中包车自动变线控制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发现了原有技术的致命缺陷。即自动变线控制参数调整工作繁杂,无可视化调整窗口;自动变线控制停止后无升降状态记忆功能;自动变线控制无车体自动平衡控制。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构建了编程思路并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了中包车自动变线的优化控制,最大程度延长了中包水口的使用寿命。

  • 标签: 中包车 自动变蹬线控制 车体平衡
  • 简介:本试验主要以红土镍矿加压酸浸为原料,对其进行还原焙烧一磁选试验研究,研究过程分别考察了还原剂率、熔剂率、还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还原焙烧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原焙烧试验的最优组合为:焙烧温度1250℃,煤粉加入量32%,保温时间40min、熔剂加入量9%;通过开展还原焙烧一磁选试验,得到的产品铁精粉含铁达到82.14%,达到了富集铁的目的。

  • 标签: 红土镍矿加压酸浸渣 还原焙烧 熔剂率 还原剂率 磁选
  • 简介:钢铁企业开发利用自身的三废资源对其转型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涟钢湿法球磨处理钢渣工艺原理、流程及特点,对湿法球磨产品综合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冷钢渣 处理冷 工艺探讨
  • 简介:涟钢焦化厂发生多起低温水系统带焦油的事故。通过分析查找原因,系初器低温水段横管穿孔,造成负压工况下焦油倒吸进入水层。通过焦油由负压管道进入水系统的原因分析,对低温水回水管路改造,有效解决了初器用低温水带焦油问题。

  • 标签: 冷却水系统 冷器漏 分析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