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两组日处理水量15L的活性污泥装置中进行间歇试验,对微生物菌剂进行了筛选,并考察了投加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号菌剂的效果优于2号菌剂,当1号菌剂日投加量0.1mL时,剩余污泥减量27.27%,使污泥在源头上得到有效的减少.该技术在污泥减量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不需要改变污水处理厂原有处理设施和运行方式,不消耗额外动力,对系统污泥性状及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剩余污泥 减量 微生物菌剂
  • 简介: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全球抗微生物添加剂市场总价值约为40亿美元,年增长率4%,其中金属加工液用抗微生物添加剂市场约占2.6%。2005年,金属加工液用抗微生物添加剂市场总价值约1.05亿美元,较10年前上升40%。

  • 标签: 微生物添加剂 金属加工液 发展中国家 年增长率 美元
  • 简介:耐斯特石油(NesteOil)公司于2010年9月22日宣布,该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可从废弃物和残渣生产微生物油,这有助于采用各种酵母和酶,将原料转化为NExBTL可再生柴油。

  • 标签: 石油公司 可再生 生物油 柴油 生产 废物
  • 简介: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在于认清产业链的变化趋势:产业链占位已经远远不够,企业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态圈。

  • 标签: 产业链 生态圈 经营 占位 中国企业
  • 简介:日本国家高级工业科技学院(AIST)与四家日本化学生产商联合推出一个计划,将开发环境友好的创新基础技术,用于多功能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易分解材料及耐氧化材料生产。该计划的第一阶段将进行到2011年。

  • 标签: 氧化技术 环境友好 生产商 开发 化学 高分子材料
  • 简介:实施"生态能源新战略"将让中国在2030年世界能源结构优化大潮中具有突出贡献。徐小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能源中国展望》首席专家、亚信(CICA)非政府论坛能源安全圆桌会议主持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经济论坛能源安全理事会成员(2013-2014年)、未来油气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2014-2016年)。(美国)《世界能源法与商务杂志》国际编委。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 生态能源 研究员 研究所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