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以某油田联合站含油污水回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改造前的原有污染情况,主要污染为少量烃类的无组织挥发、生活污水、含油污泥、噪声等。通过调查环境质量现状,分别从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分析了在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方面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生产污水全部回地下、生活污水达标处理、避免夜间施工、含油污泥统一回收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噪声排放控制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 标签: 油田污水回注 环境影响 污染防治 |
  • 简介:综合各项对比指标来看,锦16块二元驱采出液处理后回注到锦16块兴隆台油层的井组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选定锦2-8-08侧井作为试验井进行回,并对比泡沫驱期间该井组的各项生产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本次回实验取得良好效果,也为下步扩大注入提供了指导和经验。

  • 标签: 剩余液 回注 处理回
  • 简介:通过对整个油水系统结垢区块调研,采用常规垢物分析及X-衍射、能谱分析方法化验垢样,摸清了油水系统结垢的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江汉油田油水系统所结垢物主要是碳酸钙、硫酸钙和氢氧化铁垢,大多数是以上各组分混合的复合型垢。在了解区块的地质特征并对各区块地层水进行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区块结垢的地质因素及水化学特征。

  • 标签: 江汉油田 注采系统 结垢 分布特征 水处理工艺 水化学
  • 简介:以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缝洞型油藏全直径岩心,模拟油藏温度、压力条件,考察该缝洞型油藏水驱后期N_2,CO_2和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前期水驱对储层底部原油采出程度高;气驱主要对储层"阁楼油"进行驱替并将其空间位置降低,N2驱提高采收率最低,为7.16%;CO_2驱提高采收率最大,为17.35%;后期水驱过程中,N2驱提高采收率最大,为22.28%;CO_2驱提高采收率最低,为5.53%。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建议缝洞型油藏气驱油开发中使用N_2作为注入气。

  • 标签: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岩心 注气驱油 提高采收率 阁楼油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降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ELL—FI测液位仪为智能化现场变送器式仪表。仪表隔爆主机安装在被测容器附近,仪表测量头紧贴在容器外壁上,将检测到的容器壁上的微小机械振动变为电信号传人仪表隔爆主机,再对此信号进行处理后,变为数字信号送入CPU,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液面高度。因此,ELL-FI测液位仪可在罐连续、精确地测量罐内液位高度,完全不接触罐内的液体和气体,实现了真正的隔离测量。

  • 标签: CPU 主机 人工智能 仪表测量 变送器 算法
  • 简介:介绍了API推荐的浮顶储罐蒸发损耗量计算公式,并利用流体力学理论、菲克定律和达西定律系统研究了密封空间油气浓度数值计算、密封元件泄漏强度、有限孔径泄漏强度、储罐底板渗漏强度的计算模型,其中利用层流流动理论细致地推导了密封元件平行圆板泄漏模型,利用柱坐标系的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储罐底板泄漏强度模型。这些都为系统研究浮顶罐区泄漏控制技术和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

  • 标签: 浮顶储罐 泄漏 源强模型 达西定律 菲克定律
  • 简介:火灾案例杭州《都市快报》8月22日报道,杭州莫干山路一加油站距加油站地下油罐不到10米远的变压器起火。当时,火焰有三层楼高,加油员见此情景,立即放下加油枪,赶紧报告油站经理启动应急预案。加油站负责人立即切断加油站电源,拨打119之后,组织六位员工跑去灭火。10多分钟后,变压器的火灭掉了。

  • 标签: 安全距离 隐患 加油站 火灾案例 地下油罐 应急预案
  • 简介:辽河油田J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J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优化采出液的回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的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的不同回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采出液的回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的污水处理问题。

  • 标签: 采出液 二元复合驱 回注方式 驱油效果
  • 简介:以有机硫化物为硫化剂的器预硫化技术是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有机多硫化物作为硫化剂的预硫化机理;探讨了有机多硫化物在器预硫化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认为浸渍液中硫化剂含量、干燥温度、硫化温度及氢压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加氢催化剂器预硫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硫化剂 预硫化 加氢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有机硫化物 多硫化物
  • 简介:与矿物油相比,聚α-烯烃(PAO)以其粘温性好、倾点低、粘度指数高、高温抗氧化性优等特点广泛被人们接受,但是由于其价格不菲而制约了推广.聚烯烃(PIO)既保持了PAO的基本性能,又价格低廉,将作为PAO的替代或补充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α-烯烃 油相 替代 特性 PA 使用性能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催化裂化装置烟气催化剂采样技术和方法的分析,总结出外采样测试技术和方法是如何快速而简便的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剂和三旋实施有效的监控,从技术上保证了催化裂化装置的无忧运行。

  • 标签: 催化裂化装置 催化剂 烟气 采样法 监测 采样技术
  • 简介:烯烃油(Polyinternalolefins,PIOs)是欧洲提出的一种基础油,可作为美国API基础油分类中的补充。美国API将基础油分成Ⅰ—Ⅴ类基础油,欧洲提出的聚烯烃油可作为API基础油分类中的Ⅵ类油,而且这类基础油的分类目前仅限于欧洲。聚烯烃基础油日前主要由Sasol公司的烯烃和饱和物制造厂生产,该生产厂位于意大利的Sardinia地区,

  • 标签: 聚α-烯烃合成油 烃油 Sasol公司 基础油 API 生产厂
  • 简介: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对四种脱气原油在不同渗流介质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粘度次之,岩心内渗流时的视粘度最高;特别是原油在岩心内渗流时,岩心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可能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分析认为。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心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原油的流变性,建议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原油地下流变性,该测试结果才能更好指导油田开发。

  • 标签: 渗流介质 原油 流变性 实验研究 渗流测试 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