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陕北暴雨灾害防御途径初探陈新园,孙志学(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陕北土壤以沙壤和中壤上为主,虽土壤中腐植质含量较少,但耕性好,吸水力和保水力较强。其最大特点是土壤孔隙度大,大部分地区lin土层内平均在46%~52%之间(占土壤体积)。容蓄...

  • 标签: 暴雨灾害 降水量 陕北 枯枝落叶 最小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福建省农村房屋工程抗震现状,介绍福建省地震局在“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开展农村房屋震灾防御工作的情况,并对今后农居工程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建议。

  • 标签: 地震 震害防御 农村 建筑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本省雪灾现状和雪灾发生的内、外部原因,提出科学的防御对策,为本省抗御雪灾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雪灾 现状 防御 对策
  • 简介:旱涝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影响季节长,受灾程度重,是福建省的主要自然灾害。龙岩市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旱涝灾害发生,因灾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仅1996年“8.8”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8亿元;1962年秋至1963年春的严重干旱,全市受灾面积达89万亩,其中34万亩无法插秧,损失粮食795万公斤。

  • 标签: 旱涝灾害 防御对策 灾害特征 直接经济损失 闽西 发生频率
  • 简介:海东地区位于青海东北部,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是青海省的主要产粮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特点,使海东地区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极高,危害十分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增长。研究气象灾害的时空规律,客观地制定防御对策,这对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加速脱贫致富

  • 标签: 海东地区 防御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出现频率 农村经济
  • 简介: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在我市得到迅速发展,但1999年12月的强冷空气使大棚蔬菜生产受到重创,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冬季大棚蔬菜生产防低温冻害一要保温、二要降湿。

  • 标签: 低温冻害 棚栽 栽培 蔬菜大棚 塑料大棚 防御对策
  • 简介:山东省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62万人口,总面积893km^2。由于龙口市处于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之一——环渤海湾地区,邻近海域有郯庐、燕勃两大强震带交汇通过,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Ⅶ度。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地震灾害对城市、村镇的潜在威胁也在加大。

  • 标签: 防御工作 震害 环渤海湾地区 大型建设项目 地震灾害 破坏性地震
  • 简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气象法》和2004年国务院412号令赋予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减灾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防雷减灾、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2004年11月24日至12月8日,以中国气象局刘英金副局长为团长,山西、江苏、河南、湖北、天津、陕西、厦门等省(市)气象局和办公室、计财司、人事司、法规司、外事司、老干办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中国气象局防雷考察团一行15人赴澳大利亚、

  • 标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雷电防御技术 气象服务 ERICO公司 避雷针
  • 简介:分析了南康市伏秋干旱特征,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干旱天气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伏秋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 标签: 伏秋干旱 防御 对策
  • 简介:1前言1999年冬至前后,平和受强寒潮南下影响,气温急剧下降,降幅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为近40年来所罕见。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主要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遭受霜和结冰冻害或冻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香蕉最为突出,全县种植面积12万亩,正值收获季节,正常年景可产23万吨:霜冻前后仅收获8.3万吨,受灾损失14.7万吨,经济损失2.35亿元,全县人均减收400多元。

  • 标签: 香蕉生产 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 平和县 经济损失 收获季节
  • 简介: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获得较大收益,本文对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危害农怍物时段和发生机率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一、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河西走廊东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川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210毫米左右,作物生长季(3—9

  • 标签: 农业气候 河西走廊东部 作物生长季 决策分析 年平均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