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影响富阳台风的气候特征,总结了影响台风的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台风风雨灾害主要出现在8和9月;2)影响台风源地主要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附近及以东洋面;3)影响台风路径主要有东路、西路和中路3类,影响次数按照西路、东路、中路依次递减,但影响程度却是依次递增;4)台风影响程度与登陆位置密切相关;5)影响台风的流场有副高东风流型、西风槽鞍形场流型、台风倒槽鞍形场流型、低压系统流型4类。

  • 标签: 富阳 台风 气候特征
  • 简介:台风是对三门县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也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主要从三门县台风灾害系统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台风对三门社会经济带来危害的3大致灾因子大风、暴雨、风暴潮的影响现状,并在阐述当前的孕灾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台风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开展了历史台风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性空间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台风对我县影响是全境的,区域上有轻重区别,当前讨论台风灾害影响时不应忽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征。

  • 标签: 台风灾害 特征 危险性 分析
  • 简介: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的标准.对灾害预评估的概念从灾害预警的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预评估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物理量场的研究表明,影响201209号台风“苏拉”路径的主要因素是副高南侧东南气流为引导气流,另外双台风效应对“苏拉”路径作用明显;西南季风活跃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以及出现了Ekman抽吸作用,使得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强降水维持,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苏拉” 移动路径 降水 分析
  • 简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km,共积分120h(5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台风 登陆 强降水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散度垂直通量
  • 简介:应用ARW—wRF/3DVAR(V3.1)中尺度模式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宁波市135个自动气象站24h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关系数达到0.762,对50、100mm降水Ts评分分别达到0.963和0.778,BS接近1,200mm以上降水Ts评分0.320,漏报率明显增大。模式对“莫拉克”台风北抬过程中雷达回波的移动速度和强度把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模拟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迎风坡,垂直结构均匀。地形导致浙江省50mm以上的降水增幅带主要位于28。N以北地区,与地形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增幅大值中心一般模式地形也相对高,但降水增幅与模式地形高度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地形作用在浙江省形成明显的地形辐合线,辐合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并随高度向浙江西南部收缩,浙北地区地形辐合线在600hPa以下层次表现清楚,而海拔相对高的浙西南地区,辐合线可伸展到400hPa。地形辐合线随着台风中心移动而北抬,其附近降水得到了明显增强,10mm/h以上的降水增幅带基本沿着中低层地形辐合线走向且随辐合线移动。地形导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增强,从而激发出次级垂直环流,进一步增强降水的局地性。

  • 标签: 浙江省 地形 台风 数值试验
  • 简介: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