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冀东测区是河北省最重要的铁矿资源产区。随着新一代航磁成果的应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将对冀东测区铁矿地质勘查开展重点部署。今后一段时间,河北省铁矿地质勘查部署将向滦南一遵化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和承德大庙铁矿重点勘查区倾斜,并将集中财力重点安排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找矿有利地段异常查证以及新发现矿产地评价项目,切实推进河北实现找矿新突破

  • 标签: 外围找矿 河北省 冀东 铁矿资源 地质勘查 国土资源厅
  • 简介: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积极组织,各地加快推进,发现了一批具有世界级储量的大矿,勘查成果超出预期。石油、天然气、铀、钨、钼、镍的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快速提高,地质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 标签: 找矿 综合利用工作 地质工作 国家发改委 国土资源部 勘查成果
  • 简介:“十五”以来,在国家863计划和部地勘配套科研等多个项目资助下,中国地调局广海局一直致力于发展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以及相关研究工作,从高精度海底温度测量研发起步,发展到海底沉积物的地温梯度探测、原位热导率等多项地热学物性参数的测量技术。

  • 标签: 海底热流 测量技术 探测 研发 国家863计划 海底沉积物
  • 简介: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28次部长办公会上,审议部署2013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

  • 标签: 部长 找矿 部署 审议 国土资源部
  • 简介:在全球变化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造成的损失有增加的趋势,1990-1999年10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1950~1959年的15倍。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巨灾频发,如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遇难人数近1300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里氏8级地震,遇难总人数超过80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近8500亿人民币。自然灾害风险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和严峻挑战。灾害评估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重心和关注热点。

  • 标签: 自然灾害风险 直接经济损失 曲线 弱性 卡特里娜飓风 国民经济发展
  • 简介:北京地区地裂缝成因复杂,是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本文总结北京地区地裂缝的勘查方法,提出了地裂缝勘查评价体系。对地裂缝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裂缝现状危险评价应以活动强度为主要指标,预测地裂缝潜在危险是评价的重点。建议将地裂缝成因及工程建设类型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地裂缝 危险性 评价 北京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根据枇杷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塘栖历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塘栖枇杷生长期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趋利避害、科学发展枇杷生产的建议,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有针对的气象服务。

  • 标签: 枇杷 气候适宜性分析 气象服务
  • 简介:城市地质工作,已成为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城市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亟需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本文创新了城市地质学理论,提出城市地质工作理念发展之路,谋划了未来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探讨了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战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推动型向理念发展型转变,在调查型地质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监测型和信息服务型地质工作。重点做好正常型城市地质工作,严防非正常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进一步提升战略资源和地质环境承裁能力,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保障。

  • 标签: 北京 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质 理论创新 实践发展
  • 简介:台风是对三门县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也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主要从三门县台风灾害系统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台风对三门社会经济带来危害的3大致灾因子大风、暴雨、风暴潮的影响现状,并在阐述当前的孕灾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台风资料和气象自动站资料,开展了历史台风危险评价和危险空间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台风对我县影响是全境的,区域上有轻重区别,当前讨论台风灾害影响时不应忽视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征。

  • 标签: 台风灾害 特征 危险性 分析
  • 简介:为了探求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时的地闪强度特征,利用浙江省电力部门闪电定位系统的2005--2011年地闪数据和输电线雷击跳闸事故资料,绘制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和强度分布图,分析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分布特征。依据地闪和雷击跳闸事故时间和地点一致的原则,并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状况记录,筛选出8个典型个例和98个雷击跳闸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地形过渡带是地闪密集区,浙江省负闪强度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特征。在引发输电线跳闸的地闪中,强度在0—100kA之间的地闪占91.8%;强度介于10~50kA之间,占总地闪的69.4%。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分析,随着输电线电压等级越高,绕击跳闸的比例越大,而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的地闪强度越小。

  • 标签: 地闪 雷击跳闸事故 地闪密度 地闪强度 反击 绕击
  • 简介:指出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或实质是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的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的重要;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的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的解决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空间配置 生态公益林
  • 简介:全国立典剖面岩矿石特征多元数据整合工作将通过对我国各地质时代主要岩浆岩剖面资料的系统收集、研究与综合集成,实现我国主要岩浆岩剖面的地质研究资料、岩矿石与薄片等多源数据整合,为全国主要构造带与重点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三维地质结构建立、地学研究等项工作提供详实的区域和全国对比的基础资料。

  • 标签: 数据整合 矿石特征 剖面 成矿地质背景 环境地质调查 地质时代
  • 简介:尖扎盆地发育一组近南北向断裂带,即尖扎渡口—隆务河口断裂带。通过对该断裂带野外调查,表明该断裂带长约20km,为逆冲断层,最新活动为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

  • 标签: 坳陷 隆起 断裂带 活动性
  • 简介:利用平凉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逐日、逐月的气温、降水、蒸发等资料,分别采用K指数、PDSI、CI指数、Z指数等4种干旱指标计算了各站近46a逐月的干旱指数,分析比较了这4种干旱指标在干旱变化、干旱程度和范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K指数、CI指数和Z指数在多数情况下与降水对应关系密切,而PDSI对降水变化的反映并不十分灵敏;各种干旱指标都能反映出区域内干旱的发生,但反映的程度和范围不同,无论在重旱年份或一般年份K指数计算的干旱程度和范围明显要大于其他3种指数,Z指数则明显偏轻,PDSI和CI指数介于二者之间;重旱年份K指数对干旱程度及范围的反映更为接近实际情况,Z指数最差;一般年份,PDSI、Z指数和CI指数更具有优势,但CI指数在冬季的适用较差。干旱是一个复杂的累积过程,在业务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前期水分情况及旱情发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干旱指标。

  • 标签: 干旱指标 平凉地区 适应性
  • 简介:根据天气形势、本地气象要素等分析易于产生泉州沿海区域污染的气象条件,重点从干湿条件、相对湿度及无雨日数等与湿度相关的要素方面探讨泉州沿海区域污染的干湿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泉州沿海区域空气污染产生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地面高压(高压底部、后部或高压脊)、地面倒槽、低涡锋面和锋前暖区等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多为升温降压、日风向及风速存在海陆风变换、夜晨有雾霾现象;相对湿度在70%-80%时,易造成区域空气污染。

  • 标签: 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 相对湿度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全国30000多个地面自动站降水与CMORPH(ClimatePredictionCenterMorphingtechniquel卫星反演降水融合而成的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降水量级以及站点稀疏区和密集区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融合降水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量值均较卫星反演降水有显著减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且误差的区域差异减弱;融合降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分布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虽高估了雨强小于等于4mm/d的降水,低估了大于4mm/d高值降水,但同一量级下的误差比卫星反演降水大幅减小,且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密集区的融合降水值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观测降水;站点稀疏区在没有站点分布时,融合降水值主要取决于卫星反演降水,但随着站点个数增加,地面观测降水在融合降水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且超过了卫星反演降水的作用。可见融合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降水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的优势,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高分辨率 融合降水 资料评估
  • 简介:探讨了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江苏省盐城地区部分工程场地内深度超过lOO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m/s的控制深孔,采用近似估算方法弥补所缺波速值和确定地震输入界面后,进行波速值和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不确定性对工程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包括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其他地区控制深孔的地震输入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和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控制性深孔 地震输入界面位置 确定方法 影响研究
  • 简介:本文以收集的西南地区1950年以来301个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数据为基础,选择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震经济损失与当地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规则,并对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不同的挖掘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经济损失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决策树
  • 简介:在ArcGIS软件支持下,构建福州交通网络数据库,并结合多种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对福州地铁1、2号线路的交通进行了可达评价.首先通过ArcGIS中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建模等手段对地铁沿线的道路网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地铁1、2号线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了城市外围地区的交通可达.其次,利用网络分析工具计算得出地铁将平均减少市民出行时间8.88min,减少地铁沿线出行时间11.6min,在出行高峰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可减少将近20min.研究结果可为交通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福州地铁 交通可达性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