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静态箱-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在小潮日(2010年4月4-5日和9月2-3日)和大潮日(2010年4月14-15日和9月9-10日),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的中高潮滩过渡区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中,取样并测定了该沼泽24h的甲烷排放通量,并同步对潮水水位、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大、小潮日,总体上,沼泽是甲烷排放源,白天的甲烷排放通量大于夜间;4月、9月的2个小潮日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4.43mg/(m^2·h)和8.13mg/(m^2·h),2个大潮日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1.39mg/(m^2·h)和3.25mg/(m^2·h),小潮日甲烷排放通量明显大于大潮日;大潮日,涨落潮阶段的沼泽水-气界面甲烷排放通量低于非涨落潮阶段;温度和潮水水位是控制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潮汐沼泽 甲烷排放通量 日变化 小潮日 闽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