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在对砀山酥梨产区进行土壤缺素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生产试验,确定增加酥梨品质糖份和提高酥梨产量的微“酥梨宝”的科学配方,制定有效实用的“酥梨宝”微的具体施肥措施。新技术试验表明,30年以上的老龄树,糖份增加05%~16%,平均增糖114%,平均增幅10%,产量平均提高25%;20年以下的新龄树,糖份平均增加05%左右,平均增幅5%,产量平均提高13%。在试验组样品测试过程中,发现多组样品糖份含量达到砀山酥梨历史上的较高水平(15%~16%)。

  • 标签: “酥梨宝” 砀山酥梨 优质 高产
  • 简介:河口区的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的毒害性有机污染物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的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区毒害有机污染物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的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的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及有机污染物在河口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口 毒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生态效应 生态平衡 生物机体
  • 简介:温棚蔬菜增产与农用CO2开发和气施放技术汪永钦(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目前,国内外在人工增施CO2技术方面,已进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在蔬菜作物CO2饱和点之下,人工增施CO2气一般都可以显著增产,并能改善...

  • 标签: 温棚蔬菜 气肥 蔬菜作物 作物光合作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 CO2
  • 简介:水稻是我省主栽品种之一,1982年前多以30×10厘米形式栽培.这样的高密度,时因管理不当,而致水稻倒伏、发病、效益降低等矛盾产生,成为限制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1983年后,我省推广水稻稀植栽培技术,栽培形式由30×13至30×26厘米不一.实践表明,稀植栽培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缓解了高产水稻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经济

  • 标签: 产量效应 水稻倒伏 稀植 水稻高产栽培 高产水稻 小气候特征
  • 简介: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施继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兰文波(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分析方法有机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与金属有机成矿中的应用,已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的...

  • 标签: 有机包裹体 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 分析方法
  • 简介: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 标签: 泥炭沼泽 脂类化合物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古植被 古环境
  • 简介:为了分析植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2000年1-6月期间,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家共同发展和研究了一套自动的气相色谱系统和分析方法.该系统引入一个小型冰箱以除去空气样品进样时的水分,得到了对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进行分析时比较好的准确度.在5℃以及稳定的进样速率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除水效果.对NCAR附近的大气进行了采样,并利用此系统做了分析.本文简单介绍此自动系统以及样品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套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如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等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仪 异戊二烯 萜烯 植物 大气
  • 简介: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在我国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及老变质岩...

  • 标签: 沉积岩铜矿床 有机聚矿作用
  • 简介:研究了砂岩铀矿试样可溶性有机物中芳香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比较了儿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在碱性焦磷酸钠介质中加热提取可溶性有机混合物,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荧光光谱法测定。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于砂岩铀矿及其它岩石和土壤试样中可溶性烃类的测定。

  • 标签: 砂岩铀矿 试样可溶 芳烃 荧光光谱测定
  • 简介:目前,由于作为供水水源的地下水利用的增长,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引起高度注意。造成采用地下供水水源困难的因素,或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地下水资源——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或是水质不合格: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利硫酸盐,以及地下水的高矿化度(卡尔梅克,诺夫哥罗德和基洛夫州)。近10年,由于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

  • 标签: 地下水利用 有机物污染 俄罗斯 供水水源 地下水资源 污染问题
  • 简介:有机质对土壤中无机有机养分的保蓄、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消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成分复杂,是一个多组分体系,而对其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近年发展的一些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土壤有机质 分离和纯化
  • 简介:水资源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水资源是生态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态平衡”的提法应当说是相对的、阶段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发展,根据国内外有关方面专家的分析预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 全球性问题 生态建设 土壤退化 热带森林
  • 简介:研究了化学氧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岩矿试样中有机碳的转化机理、转化温度、转化时间以及试样中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盐成分的消除等条件,解决了化学处理与仪器测定的衔接问题。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岩矿、水系沉积物等试样中有机碳的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化学氧化 岩矿 有机碳
  • 简介:稻米中微量元素及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武正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微量元素,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稻米稻米中微量元素及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的研究武正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微量元素有机组分分布特征稻米稻米的形成具有分层特征。这...

  • 标签: 微量元素 有机组分 分布特征 稻米
  • 简介:本项目利用荒漠草原地区现有林片网,采用平行对比观测法,应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荒漠草原地区不同结构的片状防护林对造林区内草地小气候以及牧草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状况,载畜量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明显地改善了造林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引起了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即由以小叶锦鸡儿、冷蒿、针茅、隐子草为主要优势种变为以羊草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草群高度和盖度显著增大。主要牧草种的出苗或返青期提早1-2天,生长速率增大53-250%。水分利用率提高100-150%,鲜草增产100-200%,载畜量增加100-200%。造林区域为0-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88.9%,0-30cm土壤全氮量降低1.1-36.3%。造林结构以密度为1.5×1.5m或2×3m郁闭度为0.3-0.65的片林,其气候生态效应最佳。

  • 标签: 荒漠草原 造林气候生态效应 防护林 草地小气候 牧草 载畜量
  • 简介:基于2005年4~10月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及溶解性有机碳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碱解氮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碱解氮、溶解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并不相同。0~10cm土层碱解氮与DOC季节动态相似,6月土壤碱解氮与DO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4.86mg/kg和13.16mg/L。8月碱解氮含量最低,为139.18mg/kg;9月DOC含量最低。10~20cm土层DOC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表土具有相似性,峰值均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9月;10~20cm土层碱解氮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0~10cm土层不同。20~30crn土层内,4~7月DOC几乎无变化,8月DOC含量最低,9月增加;4~5月碱解氮波动较大,5月降到102mg/kg,6月增加到151mg/kg。研究表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凋落物分解对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温度、降水量及冻融也影响着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

  • 标签: 湿地 芦苇 溶解性有机碳 碱解氮 季节动态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淮南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存在着经济和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职工就业难等问题,同时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地质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淮南发展生态旅游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 标签: 生态旅游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