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以盘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不同土壤深度土壤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土壤温度对土壤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通量日和年变化基本呈“S”形。土壤通量日动态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日均值呈5cm>10cm>15cm。不同深度的土壤通量日均值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较规律,总体呈晴天>阴天>雨天。15cm土壤深度的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着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通量,并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也越高。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
  • 简介:据新疆三塘湖煤田煤质特征,通过采集矿区代表性样品进行解实验,确定了样品解温度、样品粒级、停留时间,并取得解试验条件,为样品解提质实验开展提供了支撑,获得较理想结果。文章介绍了解实验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对该煤田低变质、高油煤转化利用途径提出建议,为今后更好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煤转化 热解提质 热解气化
  • 简介:酸化压裂技术是解决水型地热系统增产增灌的有效手段,针对北京地区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机理开展研究。以北京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模型建立、室内酸盐反应实验、GCTS三轴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表皮系数,优化了传统地热井产量计算模型,并对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作用机理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酸化作用会在井筒周围形成蜂窝状结构,降低储层强度,有利于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改造效果与储层构造特征、矿物组成相关,天然裂缝、岩脉、矿石条带以及节理等结构弱面越发育,酸化压裂效果越好,碳酸盐岩含量越高,酸化压裂效果越好。最后针对北京某地热井建立酸化压裂增产技术方案,实现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

  • 标签: 碳酸盐岩 地热系统 酸化压裂 天然裂缝
  • 简介: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城市热岛冷却效应的研究对于确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的正确途径等有重要意义。采用离线城市冠层模型分析了城市冠层中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的变化对辐射热量、表面温度及冠层内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物高度、宽度以及街道宽度等参数的改变对冠层各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大,当街道宽度增加3m时,地面温度升高约3.5K。但是街道宽度增加,多重反射导致的辐射截陷效应减弱,墙面上更多的热量释放出去,各墙面温度降低约1.5K;冠层气温先增加,日出后降低约0.4K。屋顶材料的改变对辐射及通量和表面温度也有较大影响,与灰色水泥屋顶相比,采用高反照率白色涂料冷却屋顶后,屋顶净辐射热量损失约380Wm?2,屋顶表面温度降低约10K。冠层内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对城市辐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城市冠层模型 能量收支 街区形态 冷却屋顶
  • 简介:地热水资源评价一直是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尚无普适性的计算方法。本文以天长市石梁地区为例,采用储法估算地热储量。首先对石梁地区评价范围进行划分,其次厘定各类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用储法估算其地热资源量,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区内2000m以浅的地热水储量为8.06×10^9m^3,地热资源量为12.85×10^15kJ。可见,天长市石梁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前景,储法估算简便可行,对类似地区的地热资源量的估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热资源量 热储法
  • 简介:据估计,油气工业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中产生了约700亿桶污水。连续的开采导致油气储量耗尽,经营者们只有被迫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开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有大量水产出。先进的开采技术不仅改变了水/油混合物,而且降低了常规水处理效率,最高可达50%。此外,监管机构三令五申强制执行诸如限制可溶油气排放等措施。这些只是经营者在管理产出水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新的水处理技术即可解决这些问题,并妥善处理产出水量。ProSep'sOsorb介质体系(OMS)就不失为一枝独秀,通过它处理那些用化学手段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产出的水,并清除掉已溶解的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 标签: 常规水处理 技术革新 吸附介质 天然气开采 水处理技术 石油采收率
  • 简介:海流是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海流测量方法按照测量原理可划分成:漂浮法、机械式、电磁感应式、声学式和表层海流遥感观测等方法,对这些测量方法的原理、发展、应用、优缺点和典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我国海流测量设备相比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制定一定的保护措施大力扶植国产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加快产品化进程,保障观测资料安全,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以及完善观测设备安全保护机制,提高国内海流测量的技术水平。

  • 标签: 海流测量 测量原理 技术发展 应用领域 仪器设备
  • 简介: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统数据备份和共享的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生产办公的需求。在深入研究云存储技术后,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研发了“捷盘”。提出“在线存储服务”是云存储的核心理念,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存储和数据同步两大关键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运维实践证明,分布式存储能显著提升数据存储性能,提高数据安全性;数据同步结合数据消重技术可节省30%的存储空间。首次形式化地证明,利用云盘进行数据共享,可以将操作复杂度控制在常数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协同办公效率。

  • 标签: 云存储 数据同步 分布式存储 数据共享
  • 简介:“嵌入型地图”是辅助文字进行信息传达、知识阐述的一种地图,已成为地图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分析了“嵌入型地图”的基本特点与制作要求,以CorelDraw和MapGIS制图平台为例对该类地图的制图工艺流程进行提炼性总结。

  • 标签: 嵌入型地图 制图工艺 文图协同
  • 简介:在卫星导航应用越来越重视对抗与防护的背景下,梳理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欺骗干扰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了欺骗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转发式欺骗干扰定位模型、新型渐变自同步欺骗干扰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卫星导航 导航对抗 欺骗干扰 渐变自同步欺骗 研究进展
  • 简介: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大规模出现,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基坑安全、可靠、稳定、合理,而且节约经济,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优化选择,研究和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对指导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叙述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案、围护和注意事项,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深基坑工程 基坑设计 止水 挡土
  • 简介:江苏滩涂地理环境特殊,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作业难度较大。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江苏滩涂测量发展、滩涂测量的必要性和特点。按照《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分析了机载IiDAR测量技术应用的能力和可行性。基于已有机载IiDAR数据源,完成了机载IiDAR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为江苏滩涂机载LiDAR测量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海岸地形测量 滩涂测量 机载LiDAR测量 技术方案设计 点云数据处理
  • 简介:自然资办发[2018]36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现将《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和《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技术指南 生态评估 印发 办公厅 历史遗留问题
  • 简介:应美国普渡大学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行星科学学院”)WenwenTung教授邀请,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王强和杨辰于2017年9月16-21日访问美国普渡大学,就气象大数据分析研究、气象灾害风险大数据分析理论及技术应用方法等进行了交流,并讨论了合作研究方向及具体分工。

  • 标签: 技术交流 大学 美国 行星科学 技术中心 灾害防御
  • 简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复合能源技术得到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复合能源技术与校园建筑用能特点及原理研究,通过实际工程介绍和分析,学校建设复合能源站,结合智慧运行系统的耦和运行,复合能源技术可大幅度地减少地源热泵机房和地源侧建造成本,地源侧系统改进有效地提高热泵系统能效比,学校特别适宜复合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复合能源站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

  • 标签: 复合能源 浅层地热能 太阳能 空气能 储能 智慧运行
  • 简介:按照网络化服务方式,构建面向服务的海洋测绘信息分发平台,遵循面向服务体系架构解决了海洋测绘数据发布难题,向各类用户提供专业信息推送和技术服务,保证了海洋测绘信息的现势性,提升了海洋测绘信息化网络化保障能力。

  • 标签: 海洋测绘 数据分发 数据服务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电子海图
  • 简介:侧扫声纳是海洋地形地貌测量的必备仪器之一。主要介绍了侧扫声纳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给出了侧扫声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外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侧扫声纳技术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侧扫声纳 声纳图像 研究现状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 简介:传统的地图册输出方法一般是逐幅地图输出,重复性工作较多且耗时长。基于此,介绍了在ArcGIS制作的地图册,利用ArcGIS自带的"数据驱动页面"工具条实现快速输出的技术,并对关键细节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 标签: ARCGIS 地图册 快速输出
  • 简介:9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共有6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江西省浮梁县朱溪世界最大钨铜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等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我国城市地上地下土地空间权利设定研究等56项成果获二等奖。

  • 标签: 科学技术奖 国土资源 自然资源部 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 土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