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选取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月大冶湖水体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ArcGIS10.1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各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大冶湖水质总体属于V类水质,大冶湖外围水体水质比湖心水质差,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超标程度严重,它们是影响大冶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逐年增加,大冶湖水质进一步恶化。大冶湖外围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较高,东西两侧湖区水体中的含量最高。

  • 标签: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大冶湖
  • 简介: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的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和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和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的水质最差,新开口和东北泡子采样点的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是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的强度逐渐加大。

  • 标签: 水质 污染 空间异质性 小兴凯湖
  • 简介:摘要: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我国开始大力提倡使用清洁型能源,但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仍然离不开煤炭资源,特别是当前各行各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仍然在不断上涨,使得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得到促进,煤矿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也导致煤矿开采作业时所面临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因此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已经无法适用,必须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否则将会出现各种灾害问题影响煤矿行业发展。因此本篇文章对煤矿地质防治水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出相应的措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

  • 标签: 煤矿地质 防水工作 问题 措施
  • 简介: 摘要:城市河湖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兼具排洪、储水、供水及城市景观等功能,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城市河湖贯穿于水文循环的全过程,影响着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是建立生态型、环保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只有将科学的措施落实于河湖水系的治理中,加强对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生态问题,维护城市发展和河湖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 标签:   生态重构 城市河湖 水系 治理 
  • 简介: 摘要:城市河湖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兼具排洪、储水、供水及城市景观等功能,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城市河湖贯穿于水文循环的全过程,影响着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是建立生态型、环保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只有将科学的措施落实于河湖水系的治理中,加强对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生态问题,维护城市发展和河湖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生态重构 ; 城市河湖 ; 水系 ; 治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环境遭受重创,饮用水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城市河湖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城市河湖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应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成为城市河湖水系治理中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河湖水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生态重构理念的指导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1 城市河湖水系的现状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河湖水系,发现了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其一,我国一半以上城市的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缺水的城市中有一百多个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 其二,大部分城市缺少循环用水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导致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 其三,城市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较为薄弱,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 其四,全国每年排放的污水总量达 600 亿 t ,超过 80% 的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向江河排放,绝大部分的城市水域均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 其五,由于饮用水的匮乏,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过于频繁,我国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储量不断下降 ; 其六,许多城市在河湖治理的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远的治理需求,影响了城市河湖功能的发挥。    2 基于生态重构的治理方案    2.1 以“人水和谐”理念为指导   人类生存发展的亲水性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河湖,人與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河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对河湖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人水和谐”的理念有助于增强人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一理念落实到居民的生活中,为城市河湖水系的保护和治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完善循环用水体系,突出循环用水的重要意义,使节约用水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中。    2.2 以城市生态规划为目标   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逐渐被耗损。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变化置若罔闻,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上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水环境的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打破链状的管理模式,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基于生态重构的治理理念要求我们将城市生态化规划作为目标,从系统规划、概念规划、工程规划与管理规划四个方面着手,明确各要素的联系,建立完整、全面的规划体系。系统规划包括人文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植被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规划过程中需加强对城乡特殊地理环境的重视,从全局出发,完成生态环境的建设。概念规划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这两种环境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等要素的规划 ; 工程规划包括生态文明规划、生态代谢规划、生态服务规划、生态资产规划以及生态体质规划,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调控管理、生活环境以及生产条件,完成生态网络体系的创建 ; 管理规划包括生态文明管理、生态服务管理、水系统管理、社会文脉管理、物质代谢管理、交通运输管理、能源聚散管理、生态体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规划、生态功能规划以及景观机理规划等。  

  • 标签:
  • 简介: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1990~2003年洪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4a间,洪湖水质类别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是氮、磷及其它有机污染物.1991年到1994年期间,水体中氨氮(NH4^+-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比例逐年增高;1995~2003年,以氨氮和硝酸盐(NO3^--N)同时作为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1990~1994年的水质状况相比,亚硝酸盐(NO2^--N)所占的比例呈增加之势.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年际变化表明,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逐渐降低.以总磷(Tp)、总氮(TN)和溶解无机氮(DIN)作为评价指标,洪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洪湖水质演变与该区域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以及江湖连通的变化对水环境的作用相耦合.

  • 标签: 洪湖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简介:摘要:乌伦古是中国内蒙古自治重要的淡水湖泊一,但其水现状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本文通过对乌伦古湖水质指标的分析,评价了其水质现状,并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其中,污染源控制、水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是三个主要的对策方向。通过对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乌伦古质现状,保护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乌伦古湖 水质现状 污染防治 污染源控制 水体治理
  • 简介:2015年8月14日,在呼伦湖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呼伦湖水体的化学特征,以揭示呼伦湖水化学特征、水体中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湖水的pH为9.06-9.23,湖水为弱碱性水,湖东南部水体的pH相对较大;湖水中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为670-843mg/L,平均值为784.17mg/L,总体上东北部和中部湖水中的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较大;以CaCO3计的水总硬度为141.80-250.36mg/L,平均值为210.20mg/L,湖水属于硬水;湖水中的优势阳离子为Na^+,其占阳离子总数的80%;优势阴离子为HCO3^-,其占阴离子总数的73%;呼伦湖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NaⅠ型或HCO3^--Na^+型;湖泊水体水化学特征受蒸发岩盐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水体离子来源不受大气降水控制,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且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离子组成和来源也有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呼伦湖呈现淡水湖、微咸水湖不断交替的特征,与区域气候特征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

  • 标签: 水化学特征 呼伦湖 人类活动
  • 简介:利用青海湖流域1958~2007年气象、水文资料和大小型蒸发量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青海湖月季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地表(下)径流和水位高度变化序列,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青海湖湖面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的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呈缓慢增多(减少)的趋势,月平均最高水位,正好处在湖面降水量最大、水面蒸发量相对较小和入湖地表(下)径流总量偏大的时段之内。年水位高度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年水位高度的变化倾向率为每10a下降0.734m。在1960~2007年的48a中,水位持平和上升年份只有15a,占总年数的31.4%,而水位下降年数为33a,占总年数的68.8%。水面年蒸发量大于900mm(小于875mm)的17a(22a)中,有1.2a(12a)水面下降(上升),流域年降水量及径流明显偏多的当年和次年水位上升,反之则水位下降。如果将来的气候与近48a类似,水位每年平均下降6.79cm,水位还要持续下降83a,一直到2090年水量收支才能达到平衡,那时水位才不再下降。

  • 标签: 青海湖 水量平衡 计算 变化
  • 简介: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降雨径流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位于福州城区内的厦坊溪和解放溪2个流域,在流域尺度上研究现状和城区未来扩展过程中对应的不透水率及其与降雨一径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率与径流系数在不同降雨情况下都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尺。达到0.9以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并伴随着前期湿润度由干到湿变化,虽然不透水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有所弱化,但整体而言,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导致相同降雨情况下径流系数增加,并增大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利用研究结果,论文最后从保护河网水系、合理规划城区发展、完善排水系统和加强绿地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

  • 标签: 不透水率 径流系数 SCS模型 福州
  • 简介:为了探明查干湖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规律,利用1981~2011年的气象、水文和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遥感解译和库容曲线等技术方法,分析了查干湖的最高水位、最大蓄水量、湖面面积、湖面蒸散量和降水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引松工程通水以来,除1986年和1998年这些发生了特大洪水的年份外,查干湖维持相对稳定的水文状况,其中,年最高水位为129.5~130.5m,年蓄水量为3.35×10。~6.47×10^8m3,水面面积为281.4-400.6km2。水量平衡模型估算结果证明,查干湖水体与地下水存在明显的水量交换关系,引松工程通水后,地下水为查干湖补给水量。1981~1985年期间,查干湖为地下水补给的水量为0.76x10-1113,但在1987年以后,地下水成为查干湖稳定的补给水源。1987-1997年期间,地下水为查干湖补给的水量为0.65×10。甜。1999-2011年期间,地下水为查干湖补给的水量持续在相同的水平(0.66x10^8m3)上。由本研究结果还可以推测,区域农业发展带来的地下水污染会对查干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 标签: 水文要素 遥感影像 水面面积 蓄水量 查干湖
  • 简介:为了掌握洪湖水质未来的变化情况以及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水质指标预测模型。利用洪湖1990~2014年的水质指标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pH、溶解氧(DO)、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6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洪湖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与该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9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5%以内,对单个指标的预测相对误差也都小于9%,明显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大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洪湖以及其它水域水质指标的预测和水质趋势的预警预报系统中。

  • 标签: 水质 预测 BP神经网络 洪湖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文山市明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根据国家工程设计标准,进行水库的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旨在为工程建设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与借鉴。

  • 标签: 明湖水库 除险加固 暴雨 洪水
  • 简介:针对城市大尺度的不透水面提取需求,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选出最优参数,实现高精度城市不透水面提取。选取武汉市作为实验区,以资源3号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不透水面提取的总体精度为0.97,所提取的高精度不透水面可为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效的专题数据。

  • 标签: 不透水面 随机森林 高分辨率遥感 海绵城市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正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农村建设予以高度重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各级政府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对此,本文对于农村安全饮水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 标签: 农村安全饮水 困境 工程管理策略
  • 简介:利用HJ/IRS遥感数据,根据普适性算法和单窗算法反演太湖水温。结果表明:普适性单通道方法反演太湖水温均方根误差为1.058;单窗算法均方根误差为o.538。太湖水温空间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周围高于中心的特征,湖面温度低于周边陆地温度1~3℃。

  • 标签: HJ/IRS数据 太湖 水温 反演算法
  • 简介:吉林省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中国最大的面向湿地恢复与保护的生态水利工程,是新时期践行中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积极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战略需求。针对该项工程多湿地连通、多水源和多工程供水、水系连通和水资源调度复杂性等特点,从工程实践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亟需解决的河湖水系连通优化网络构建、湿地多水源生态补水技术、湿地供水优先次序评价和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四大关键问题研究的内涵和框架,为保障吉林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调度与运行管理提供支撑,确保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 标签: 湿地群 多水源 河湖水系连通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吉林省西部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水资源调度在河湖水利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水资源调度与水利系统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介绍了传统水资源调度模型和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方法。在水资源调度策略与技术方面,讨论了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并提及新技术在水资源调度中的应用。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协调合作、不确定性和决策准确性等方面。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深化研究,完善模型与方法,并强调跨学科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 标签: 水资源调度 水利系统管理 新技术应用 决策准确性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至今已将近二十年,各地水行政执法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亟待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以为例,阐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对策,以使水行政执法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 标签: 水行政执法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识别目标位置的电子装备,因其不受雨雪云雾等天气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时、全气候以一定穿透能力探测定位目标,该一系列特点使得雷达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及科学研究中,尤其在军事上作用极大。作为防空和区域作战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雷达的重要任务主要是搜索并实时对目标定位,随着雷达技术不断完善与提升,雷达在海面作战中作用巨大,水面舰艇运行过程中,极易被雷达发现,对舰艇安全影响较大。因此,在水面舰艇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多元化雷达探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雷达隐身技术,设计水面舰艇隐身设计,进而降低敌方探测效率,维护各类任务有序开展。

  • 标签: 雷达 隐身技术 舰艇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