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全国垃圾填埋场的点数据,基于实际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填埋时间的排放因子矩阵,采用IPCC推荐的一级降解动力学(FOD)方法自下而上地核算了中国2107个垃圾填埋场在2007年的甲烷(CH4)排放量.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填埋场,分别就城市垃圾组分、可降解有机碳、CH4修正因子、CH4氧化系数、填埋场CH4收集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07年填埋场CH4排放量为118.61万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填埋场排放量(220万t)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统计数据的差异,例如填埋场个数及垃圾填埋量.中国绝大部分填埋场CH4年排放量在700t以下,超过1000t的有279个,超过1万t的仅10个.江苏省的CH4排放量最高,达到9.87万t;西藏的排放量最小,仅为0.21万t.东部江苏、广东、浙江等省的整体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排放水平较低.

  • 标签: 垃圾填埋 CH4排放 点排放源
  • 简介:结合实际工作,给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普遍遇到的无组织排放几种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估算模式以及模式的适用条件等。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无组织排放的调查及预测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无组织 排放源 估算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逐步确立,总结和吸取实践过程中各行业建设项目评价过程的经验,碳排放强核算的技术方法将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将在碳排放的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总量核算以及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碳排放源强核算技术 问题研究
  • 简介:1会议概况IPCC“再度考察用有管理土地作为估算国家人为排放与汇吸收的替代专家会议”(ExpertMeetingonRevisitingtheUseofManagedLandasaProxyforEstimatingNationalAnthropogenicEmissionsandRemovals)于2009年5月5~7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作为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项目的组成部分,

  • 标签: IPCC 人为源 专家 吸收 排放 估算
  • 简介:因特网似乎应运于信息时代而生,因此,致力开发它的人们可能不清楚它的起源。首先,连接千万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是三次战争的军事计划的现代纪念碑,尽管这是无意的。网络的存在归功于二战期间盟军的战略,归功于冷战的地缘政治压力,还要归功于为核浩劫(虚构的同苏联的“最后战争”)后的大灾难而作的准备。和思想史上的大多数伟大进步一样,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因特网事件。它开始于一个中规模的分析系统,在二战初期设计出来的。

  • 标签: 因特网 计算机科学硕士 ARPA网 计算机网络 TCP/IP 军事计划
  • 简介:森林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森林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可凝结氧化产物能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后者能通过散射太阳辐射和充当云凝结核来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但我们对源于生物的挥发性有机物与它们向气溶胶颗粒的转化之间联系的认识仍然有限。

  • 标签: 二次有机气溶胶 森林 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云凝结核 气溶胶颗粒
  • 简介:摘 要: 由于污水管网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途径,因此针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还能够提升排放污水的最佳效果。在设计城市污水管网上,首先要满足相应的规范制度,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 标签: 城市污水 排放 管网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水库的发展。同时水库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对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水库温室气体的控制水平,从而降低其排放的污染程度。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阐述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危害以及水库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法,最后论述了笔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几点思考。

  • 标签: 水库 温室气体 排放 危害 方法 思考
  • 简介:摘要:尽管近十多年来火力发电的占比逐年下降,但是火电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其发电量及装机总量也在逐年上升。火电机组在发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SO2、SO3、NOx和飞灰等,这将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出台了许多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政策,其中就对电厂烟气中硫化物的排放制定了标准,大部分电厂通过改造加装脱硫装置实现了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在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技术为湿法脱硫技术,石灰石用来作为脱硫剂,当Ca/S质量比为1时,其反应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0%。湿法脱硫原理简单、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在电厂脱硫上应用十分广泛。

  • 标签: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物料平衡
  • 简介:摘要:现阶段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存在于汽车排放系统运行期间的各类问题更为显著。为有效解决汽车行业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着重关注尾气排放污染物控制工作,配合使用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水平。本文就针对此,以汽车排放系统运行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排放气体结构。提出汽车排放系统检修内容与检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 标签: 汽车 排放控制系统 检修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简要介绍天然与人工瑞雷面波勘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3个不同场地的探测实例,阐述了天然和人工瑞雷面波方法在浅部速度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探测目的要求,分别采用天然、人工瑞雷面波方法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再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工程场地浅部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浅部横波速度结构探测具有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 标签: 天然源和人工源 瞬态多道面波分析 空间自相关法 浅部速度结构
  • 简介:从方法论、情景设置、宏观参数、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中国碳排放情景研究进行了比较。在维持现有政策框架的基准情景下,尽管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中国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显著增长,排放量为119亿~162亿t。通过一定的低碳发展政策,在比较情景下,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更加明显,2050年碳排放量显著下降,排放量为43亿~95亿t。

  • 标签: 碳排放 气候变化 情景研究 比较
  • 简介:摘要:燃煤锅炉是我国CO2的主要排放之一,目前针对燃煤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的CO2核算方法是采用煤质分析、排放因子检测、脱硫塔原材料分析等方式进行碳核算,并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管控单位生产运行数据进行核查与计算。然而对于燃煤锅炉而言,通常具有烟囱等统一且固定的烟气排放口,所以在烟囱处直接进行CO2浓度和烟气流量监测也不乏为一种较为简便直接的方法,并且可以与现有的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系统相结合,建立在线监测系统。本文将对碳核算和浓度监测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选取某燃煤电厂进行实际验证和对比,分析每种方法的结果和特点,为行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 标签: 燃煤锅炉 碳排放 核查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些行业的发展大多是建立在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上实现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催化裂化装置就是清洁技术之一。催化裂化装置一般应用于工业工厂中处理烟气污染物,而且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政策要求,我们的催化裂化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方案的设计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对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

  • 标签: 催化裂化 超低排放技术 技术方案
  • 简介:基于世界各国年碳排放总量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将人口密度作为一项经济-人口综合指标来对碳排放进行空间分配,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做出了1950年、1980年、2014年共3期的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图(0.1.×0.1.),并对各期分布格局及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主要碳排放区为美国的东部和欧洲地区,1980年新增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等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区域,2014年新增印度、东南亚为主要排放区。各碳排放区的排放量总体上大幅增加,少数地区略有减少,这与其工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关。该数据能够反映当前全球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水平的空间格局,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碳排放 空间分布 高分辨率 气候变化 全球
  • 简介:构建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是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在对我国当前已实施碳排放管理标准的梳理基础上,确定了将碳排放管理标准按照标准性质、应用主体和全生命周期阶段3种分类方法,选择三维坐标系为体系框架建立方法,以每种分类方法为坐标,建立我国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当前我国碳排放管理相关标准缺失较多,将标准体系框架进行填充后,共列举出44类下阶段需完善的标准项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结合不同行业和部门排放特征制定不同类型的标准,根据标准目的分类衔接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结合碳排放控制工作部署分步骤开展的原则,并提出完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

  • 标签: 碳排放管理 标准 低碳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工业废气治理与排放控制策略,以解决当前工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废气污染问题。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结合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政策法规,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从废气收集、处理到排放监管的方方面面,并着重评估了其在实践中的效果。研究结果清晰表明,采用综合性的废气治理与排放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废气的排放量,还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工业生产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工业废气治理 排放控制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技术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