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下,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交通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地铁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形式,是推动城市交通事业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的重要方式。在地铁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地铁工程建设成本投入使用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对地铁工程建设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探究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成本控制的策略,以降低施工成本,推动城市地铁工程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地铁工程 成本控制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地铁是一种环保、安全、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国家解决城市交通发展困境的主要策略地铁机电设备是保障地铁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就 影响铁机电安装及后期装修的因素展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地铁前期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以及后期装修施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施工环节。文章对目前影响铁机电系统安装和后期机电改造的几个主要因素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套相应的具体解决对策方案。

  • 标签: 地铁机电安装 后期装修 因素影响 分析探究。
  • 简介:根据整理泉州白水营地磁台历史资料时发现数据不正常情况,摘例分析99年日均值差值曲线异常突跳的问题,查找环境变化干拢影响因素;再溯1988年至1989年初鱼池铁丝影响磁变仪基线值突变及相关试验分析研究、剔除影响工作,强调地磁观测环境净化保护。

  • 标签: 地磁观测环境 干扰影响 剔除异常量 净化保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城市地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 地铁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公众对其质量要求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国内的地铁工程经常出现混凝土受到腐蚀的现象,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及使用安全 。本文通过对地铁站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的 分析,总结出影响铁混凝土耐久性 因素,建议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增强地铁车站混凝土耐久性做出相关措施。

  • 标签: 地铁站 混凝土 耐久性
  • 简介:使用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南方涛动指数和招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常规观测资料,对1981—2010年ENSO事件与气温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强度呈现剧烈起伏波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明显上升的趋势,冬季最为显著。ENSO事件的强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春季气温和ENSO强度两者间呈正相关特征,暖事件年的前一年,气温明显偏低,暖事件年气温升高明显:夏季气温和ENSO事件强度主要呈正相关特征,但90年代末期后,气温和事件强度呈负相关特性:在秋季暖事件年气温偏低,冷事件年气温偏高;冬季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呈明显正相关特性,中等强度的ENso事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更大。

  • 标签: 冷事件 暖事件 ENSO事件强度 相关分析
  • 简介:岩溶生态系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与盖度成为岩溶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介绍了以重庆岩溶地区为对象,利用气象和NDVI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多年平均水平上,气候对重庆岩溶植被生态系统起着比降水大的作用;在植被生长的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趋势。(2)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态系统的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一般来说,气温与NDVI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3)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较大,近20a来,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为岩溶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岩溶区 重庆
  • 简介:过去20a,中国大部分地区增暖趋势非常显著,各地粮食产量波动较。为了区分气候变暖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温度变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播种面积变化与粮食总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总产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粮食总产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各地区的粮食增产在早期作用较显著,后期作用不明显。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对粮食总产量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 标签: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农业投入
  • 简介:“干旱化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的专题之一。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1)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评述;(2)水资源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干旱化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采用遥感信息解译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推算出水土保持作

  • 标签: 干旱化 北方地区 农业结构 水资源 水土保持 保土作用
  • 简介:1引言草场是畜牧活动和采食的场所,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青海省有草地5.76亿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5%,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01亿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6%,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4.44%。目前,虫鼠害比较严重,草地日趋退化,这直接阻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现将气象条件对草原蝗虫发生的影响分析如下:2蝗虫的危害程度及种类蝗虫是草原上危害牧草的主要虫害之一。它大量啃食牧草,与家畜争食。蝗虫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达100~300余头。据有关资料记录,在半干旱地区,蝗虫

  • 标签: 气象条件 蝗虫发生 可利用草地 青海省 虫口密度 半干旱地区
  • 简介:据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统计,我国塌陷坑总数超过4万个,岩溶塌陷集中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高危险区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岩溶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特点,其防治研究工作一直比较薄弱。“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项目初步掌握了我国岩溶塌陷的现状及发育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强烈的覆盖型岩溶区,以土层塌陷为主,基岩塌陷较为少见;已有岩溶塌陷约70%为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包括矿山疏水、基础工程勘探施工、地下工程施工等。

  • 标签: 岩溶塌陷 地下工程施工 覆盖型岩溶区 人类工程活动 集中分布 华北地区
  • 简介:利用中国热带气旋年鉴统计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2年年平均有2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其中1985年和2012年均有7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最多的年份;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的最早时间为5月,最晚时间为11月,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出现在7—9月;8月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最多,占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总数的46.3%。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路径多以抛物线形为主,多数热带气旋在菲律宾附近洋面生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至中高纬地区转向东北方向移动,个别热带气旋则在高纬地区向西北方向移动深入内陆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时多处于强度衰减期;登陆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在鲁东南和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山东地区降水和大风的分布也不同,热带气旋降水多集中出现在山东中东部地区,暴雨的高值区则主要集中出现在鲁东南、山东半岛南部和半岛东部地区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的变性率为58.2%,远高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平均变性率,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显著。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统计 路径 变性
  • 简介:利用2001—2011年常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常州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地区年霾日数呈波动变化特征。常州地区11月至翌年1月霾出现较多,夏季霾出现最少;11时霾出现频次最多,14时次之,05时霾出现频次最少。霾发生时高空主要存在两种天气形势,地面存在3种天气形势。有降水出现时,如降水明显,不易出现霾;如降水较弱,可能出现霾,但出现几率较小。大气垂直方向的逆温对霾的出现有重要作用。常州地区霾出现时以2级以下偏东风为主,相对湿度多为41.0%—70.0%。大部分雾日(除雨雾外)基本上均出现霾,有雾霾的转换现象发生。2001—2011年常州地区污染物中CO、PM_(10)浓度与霾关系较密切(2012年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始PM_(2.5)的监测)。个例分析表明,秸秆焚烧在有利的风向下将污染物输送至下游地区,加上气团的下沉运动使污染物聚集是霾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天气形势 逆温 污染物
  • 简介:果洛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也是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热点地区。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草原毛虫发生、密度造成许多不确定性,随着气候条件发生波动时,会使草原毛虫的影响时期、影响程度随之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波动,或者引起大发生、大流行,或者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因此,分析掌握一个地区气象条件对草原毛虫少生和蔓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抑制或消灭草原毛虫灾害,提高当地生产力,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果洛地区 气候变化 草原毛虫 影响分析
  • 简介: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雾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呈小幅波动且略减少的趋势;雾出现次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冬季和夏季为雾的高发季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雾出现的次数最多,河北省南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雾出现的次数多于其他内陆地区。环渤海地区雾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槽型、高压脊型、平直西风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而地面天气形势类型较复杂,主要包括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锋面气旋型、弱高压型、东高西低型、地形槽型和西南倒槽型等7种。环渤海雾发生时近地面逆温温差(T925-T)维持在2.5℃左右,温度露点差(T-Td)全部小于3.0℃,地面风速以微风为主(1—3m·s-1),风速较大时也有雾出现,但风速不超过8m·s-1。通过对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时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环渤海地区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高空环流形势 地面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
  • 简介:利用中国1961—2013年661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以及亚洲夏季凤指数,通过旋转正交分析(REOF)等方法,选择华北河套干旱气候区的代表站,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干燥度的变化特征,发现该地区整体呈现干旱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夏季风与气象因子对气候干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西区夏季风的年际及整体减弱趋势对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年际趋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影响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区域气候变暖,这种影响程度减弱。各气象要素对气候干燥度的影响存在年际与年代际差异,热力因子的年际变化对干燥度影响较小,而热力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干燥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这说明区域气候长期变暖导致当地水汽压差增大,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达到饱和,同时增大了潜在蒸发能力,加剧了华北河套气候区的干旱化。

  • 标签: Penman-Monteith模型 气候干燥度 夏季风 气候变暖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通过对果洛地区6个台站,近50年的上半年降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表明果洛地区上半年、1-3月、4-6月降水分布差异明显,历年降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中的4-6月。在降水总量增多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我州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等敏感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利弊影响

  • 标签: 降水 分析 影响 果洛地区
  • 简介:摘要:氯离子的侵蚀是导致海洋氯化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目前,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因其良好的火山灰性、提高新拌混凝土和易性、便宜的价格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本文取宁夏地材作为试验基础,以不同水胶比及不同矿物掺合料掺加种类及掺量的混凝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GBT 50082-2009中的试验方法,开展了混凝土6h电通量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水胶比、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同养护龄期及掺加高耐久性矿物外加剂条件下6h电通量数据,分析出上述因素对混凝土电通量影响程度大小,从而寻找出抑制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