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去年10月末,一筐筐一车车鲜绿尺长的黄瓜,黄绿肥厚的韭菜等迎着北方初冬的寒风、茫茫的“白”路,走出陕西省韩城市四面八方的“白宫”,“赶”“嫁”淡的菜市。即刻热火了众多的买主,“春佐餐有鲜菜啦!”成了当地注目的新闻。这是该地气象局与有关部门引进跟踪服务的新科技“塑料日光节能冬菜温棚”的产品。己在该市郊6个村建起48个大棚,格外壮观,震惊市内外参观者达万人。笔者新奇地随人流踏进晨钟村青年王建华的大棚,即刻,一片白光涌射而来,近40℃的热浪阵阵

  • 标签: 气象科技 尺长 陕西省韩城市 晨钟 最佳效应 建华
  • 简介:利用1959—1997年青海省降水、气温、积雪资料,用EOF、REOF、功率谱、趋势分析等数理统计预报方法,分析青海省牧区降水、气温、积雪与雪灾之间关系及降水变化趋势得出:近10年秋末初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冬季、末春初降水呈增多趋势;当夏季6—8月极涡偏强、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高压(或高压脊)偏强、印度低压偏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反厄尔尼诺当年、夏季青藏高原气温及地温偏高时,秋末初、冬季、末春初青海牧区易多雪;反之易少雪。

  • 标签: 牧区 雪灾 预报方法
  • 简介:用ECMF作为基本资料,对北半球超长波进行分型后,做寒潮中期预报。并对伴随寒潮天气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采取逐步逼近的预报方式,制作了半年天气服务预报系统,实现了预报客观自动化。

  • 标签: 冬半年 专业预报 系统
  • 简介:一、引言70年代来,我国广大的气象工作者,根据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方志的气候史料,对我国近500年来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5—1989年国家气象局气科院为主的“中国千年气候变化研究”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对方志气候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完成《中国千年气候编年史(初稿)》。根据编年史,本文进行了近600年浙江省温的探讨。

  • 标签: 气候异常 气象工作者 冬温 国家气象局 冷期 暖期
  • 简介: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铜川汛期5-9月每个降水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出了适合本地降水过程中出现最大降水日(即:日)中期预报的模式。

  • 标签: 灰色系统 GM(1 1)模型 降水 预报
  • 简介: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气候效应并检验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雪深异常,尤其是冬季雪深异常是影响中国降水的一个因子。研究证明,高原冬季雪深异常对后期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比春季雪深异常的影响更为重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高原雪深和雪盖的正异常推迟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减弱了季风强度,造成华南和华北降水减少,而长江和淮河流域降水增加。冬季雪深异常比冬季雪盖异常和春季雪深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机理分析指出,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积雪异常首先通过融雪改变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从而改变了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水汽和辐射通量。由此所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下垫面的特征和通量输送。在湿土壤和大气之间,这样一种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后期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与干土壤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本质差别。

  • 标签: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中国 降水 数值模拟 奇异值分解
  • 简介: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 标签: 长春地质学院 地质系 晶体光学 光学学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 地矿部
  • 简介:通过对地震、电法及航磁资料的研究,提出合肥盆地防虎山地表露头为一个飞来构造:通过对防虎山地区诸多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结合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防虎山飞来形成于燕山运动"古城幕"(K2x/K2z),并用早期拱剥蚀、中期逆冲推覆,晚期拉正断"三步曲"来解释坊虎山飞来的成囚,据此建立了飞虎山飞来的成因演化模式,再现了防虎山飞来的演化过程.

  • 标签: 防虎山飞来峰 地球物理特征 成因动力学 合肥盆地 拱张剥蚀 逆冲推覆
  • 简介:本文利用1959-1993年春季节(10月一次年3月)青南高原15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资料,采用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青南高原地区春季节气温、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几种典型的气温距平场和降水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对这些典型场和时间系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一个侧面探讨雪灾与气温异常和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

  • 标签: 青南高原 气温距平 降水距平 综合EOF 高原雪灾
  • 简介:砂箱类比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进一步认识断层形状对储层连通性的影响。随着断层的不断延展,断层体系演化显然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期,几何形态简单的断层在彤变区域的多个地点迅速集结;随后进入第二期,这一阶段断层相连,断层线长度增加;第三期则以断层的准稳定态集结和相连为特征。储集层的连通性涉及许多因素,本文只注重断层控制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岩体的连通性(断层间与断层周围的岩体连通性)和断层网的连通性。这两方面的认识取决于切割储集层的断层究竟是起阻挡流体流动的作用(例如在高孔隙砂岩储层中),或是成为流体流动的通道(例如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我们对断层控制的连通性采用两个度量值:1)从断层和可能的流体通道(flowpaths)的交点数推出断层密度值;2)断层端点(faulttip)数与断层数之比。将这两个值综合后即可得出储层的传导特性和储集层的最终漏失量。

  • 标签: 储层连通性 断层系 演化 张性 碳酸盐岩储层 断层控制
  • 简介:7月13日下午,省委书记勃兴同志到省气象局检查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省气象局孙海鹰局长向勃兴同志汇报结构调整和近期防汛准备情况。

  • 标签: 张勃 气象服务工作 视察工作 孙海
  • 简介: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
  • 简介:2004年5月14日小曳、王辉正式就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命大会由人禾院长主持,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人事教育司俊霞副司长出席会议。郑国光副局长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宣布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并作重要讲话,对小曳、王辉同志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小曳和王辉两位年轻同志,是严格按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从部门外发现的人才,他们在过去的科研和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气象局 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 副局长
  • 简介:再论政事分开的涵义——兼评宗益同志《政事分开,大势所趋》一文刘后昌(湖南省国土测绘局,长沙,410004)今年,《三晋测绘》第一期登载了宗益同志对我95年在《测绘内参》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正确理解政事分开的涵义》提出了不同看法。事隔两年之后仍关心...

  • 标签: 政事分开 事业单位改革 涵义 职责分开 专业测绘 测绘管理
  • 简介:《大众科技报》报道: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寸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若干意见》这“三个应对”、“三个保障”、“三个迫切需要”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记者采访 科技 大众 博士 全球气候变化
  • 简介:为调查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对类似位于望加锡海峡的倒转裂谷系的影响,而采用了模拟模型加以研究。为使侧向偏移断陷盆地能在先存基底断层的两盘形成,建立了由砂、硅质油灰、硅质塑性混合物组成的多层模型。包含一系列向下连通基底断层的雁行正断层的转换带在拉阶段得以形成。以连接侧向偏移断陷盆地。其后该模型的斜向倒转引发了一个这样的总体发展进程:先开始是形成一个宽阔的褶皱,接着是与裂谷断层活化相关的小规模倒转背斜的发育,到形成逆断层,最终形成与走向垂直的扭断层。因为各组成断层的方向(向缩短方向倾斜)和它们与下面基底断层的连通,裂谷断层的活化和扭断层的发育在转换带就显得尤为突出。沉积岩内部外加一个滑脱层(它代表出现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望加锡三角洲沉积附近的一厚层超压页岩),使得重力塌陷和性断裂发生在构造隆起上。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再次成为倒转构造的场所,在后一种情况中它们位于滑脱层的上面和下面,从而可能已经影响了该地区的石油分布。

  • 标签: 望加锡海峡 裂谷系 倒转 重力塌陷 张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