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海上活动持续增多,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加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如不得到及时控制,必将严重损害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为了完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我国处理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海上溢油污染应急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开展。本文综述了溢油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模型、油粒子模型和溢油风化模型等。这为进一步开展溢油预测和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海上溢油 扩展模型 输运模型 油粒子模型 风化模型
  • 简介:中美在气候谈判中的共识和分歧已成为影响未来气候谈判走向的重要因素.基于效用和博弈理论,考虑温升幅度及其对GDP影响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相关投资对各国净现值效用的负面、正面和外溢影响,对中美气候谈判进行博弈策略模拟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气候谈判博弈存在先动劣势,且中美在非合作博弈下的气候变化投资远远无法实现全球2℃控温目标;在合作博弈情景下,为确保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的合作框架的稳定和双赢,未来的气候制度框架需要关注对中国的技术、资金支持和补偿.

  • 标签: 气候谈判 效用 博弈 策略
  • 简介:本文以河北省山区10km×10km方格为独立研究单元,通过确定性系数模型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潜势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每个基本单元进行赋值,研究方格内历史灾害事件的降雨过程与潜势度数值的线性关系,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地质环境基础因素、降雨激发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显式统计预警模型,并通过2012年7月21—22日的实况预警检验,初步证明了显式预警统计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标签: 显式统计 量化 潜势度 线性回归
  • 简介:为了探索夏季(6~8月)日气象负荷的最佳分离方式和引起日最大电力负荷波动的主要因子,以及建立预报模型最佳个数,基于北京市2005~2010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和间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方法将气象负荷从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中分离出来,分析北京夏季气象负荷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及炎热指数、高温持续日数、炎热日数持续时间、前一日气象负荷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基于2005--2009年夏季逐日气象负荷和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日最大电力负荷的预报模型,将2010年夏季北京日最大电力负荷作为预报效果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2005~2010年,北京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具有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坍,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具有显著的星期效应;与去掉逐年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趋势和夏季平均日最大电力负苘趋势相比,去掉全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变化趋势的夏季日气象负荷预报模型的拟合能力更优;北京夏季日气象负荷与当日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与前一日气象负荷也关系密切;利用前一日相对气象负荷和当日气缘要素一周逐日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北京 日最大电力负荷 气象因子 趋势分离方式 预报模型
  • 简介:对Skyline三维模型重建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及建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该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将其应用到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局部校区的三维模型重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SKYLINE 三维重建 “数字城市”
  • 简介:提出一种对整幅高光谱图像的稀疏表示结果进行直接显示的方法,图中不仅包含了稀疏表示中保留的光谱信息,还可显示整幅图像的空间信息。稀疏表示后,将字典中的各有效原子根据光谱特性选择颜色标签,之后根据稀疏系数进行混合颜色显示,此时的图像能够同时满足可分性及距离保持特性。针对局部地物时,提出的单像素混合阵列表示法及改进的裂片纹理技术能够直观且完整的显示出每个像元的具体组成情况,还能够根据所生成图像中的信息对原始HSI进行重建,进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该模型不仅能够良好地显示地物的空间特性,同时能够显示稀疏系数的组成,同时单像素混合阵列表示法及裂片纹理技术弥补了混合像素彩色显示中颜色表达混乱的弊端。对真实地物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产生的彩色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及可分性,满足距离保持特性。

  • 标签: 高光谱 可视化 稀疏表示 多层显示
  • 简介: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闽侯县是福州城市扩展的重点区域,亦是福建省会福州生态安全的关键保障区域.本研究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多目标决策方法熵权“TOPSIS法”(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评价闽侯县2005-2010年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5-2010年闽侯县生态安全平均水平处于预警状态,闽侯县亟待改变区域发展模式,增强内涵发展刻不容缓;研究发现生态安全等级水平为生态压力-状态-响应的综合作用,生态系统状态与生态安全水平密切相关,而生态压力和生态响应对生态安全水平起着系统动态调节作用.

  • 标签: PSR模型 TOPSIS法 生态安全评价 闽侯县
  • 简介:生态足迹是目前较通用的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其他指标结合,可以测算生态赤字(盈余)、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足迹等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态的定量指标.本研究计算了2002-200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得到全省生态压力的变化趋势.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09--2014年福建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人均建筑用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结果表明,若继续沿着2002--2008年的发展模式,福建省在未来几年内生态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全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刻不容缓.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福建省
  • 简介:文中利用4个不同类型页岩气藏中17口页岩气井的实际生产数据评价了3个页岩气生产模型。非常规天然气藏的产量在持续增长。虽然已有文献公开介绍过很多页岩气生产模型,但在实践中很难确定哪一种模型更适合于预测页岩气产量。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3个模型,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对其进行了评价。这些生产数据来自巴奈特页岩、伍德福德页岩、费耶特韦尔页岩和海因斯韦尔页岩的17口页岩气井。在这17口页岩气井中,既有干气井也有湿气井,它们的生产历史都在3—8年之间,最高月度产量介于15~160百万立方英尺之间。这17口井中有14口水平井和3口直井。本次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页岩气模型的筛选。

  • 标签: 动态模型 生产模型 数据评价 页岩气 气藏开采 利用
  • 简介:塔河油田碎屑岩区块一直以中生界为主要目标产层,塔中地区顺9区块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油气突破,不仅为塔河油田带来新的产能阵地,同时开拓了该区新的勘探领域--古生界志留系砂层。该区储层属低孔低渗,砂泥岩阻抗部分叠置,给储层预测带来较大难度。反演作为一种常用的储层预测手段,相对于其他属性方法,可做到定量预测储层。本文以塔河托甫台为例,利用反演法对该区砂体进行定量预测,为探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志留系 柯坪塔格组 低孔低渗 反演
  • 简介:利用江苏南京、安徽宣城两地的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基本作物参数进行调整,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比叶面积等。两试验点的作物营养生长参数(DVRJ)和生殖生长参数(DVRR)差异很大,反应了模型的区域差异性。模拟效果均能准确反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准确度最高。两试验点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的归一化均方根NSMSE值分别为9%、19%、18%、13%、25%和16%、25%、17%、19%、24%,因而南京试验点的模拟效果比宣城好,参数更具区域适应性。

  • 标签: ORYZA2000模型 田间试验 区域化 参数调整
  • 简介:运用常规状态方程、理论图版、经验公式计算富含CO2天然气的偏差因子会产生较大偏差。以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常用的气体偏差因子计算模型及校正方法计算不同CO2含量的气体偏差因子,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出富含CO2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校正模型的计算精度普遍高于未校正模型;GXQ校正法的计算误差普遍小于WA和CKB校正法;最为准确的是结合了GXQ校正的DAK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3%。另外,基于DAK模型和GXQ校正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富含CO2天然气偏差因子随温度、压力及CO2含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偏差因子 CO2计算模型 精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一旦发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十分必要。风险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主要分3个步骤来完成: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期望损失评价。利用地下水流模型确定调采方案下的相关评价因子,预测了岩溶塌陷的风险性。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地下水调采后,原岩溶塌陷高风险区范围大为缩小。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和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可以确定合理的岩溶水规划开采方案,对于指导和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岩溶塌陷 风险 地下水 临沂
  • 简介:上泥盆统一下石炭统巴肯组是威利斯顿盆地中广泛分布一套硅质碎屑岩地层,该组地层可以细分为三个地层段,上段和下段是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段是白云质、粉砂质和砂质沉积。虽然这套地层已经成为北美地区最活跃的石油区带之一,而且也已开展了大量的沉积学研究,但有关巴肯组中段的沉积环境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观点。有关巴肯中段的沉积和层序地层,前人通过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型,例如低位域滨外一临滨沉积、正常海退滨外一临滨沉积、下切的河口湾沉积和海面下降期临滨复合沉积模型等。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沉积和层序地层模型,并把它与前人的一些模型进行了对比。这个新模型包括底部海进体系域(TST)陆架沉积、高位体系域陆架到下临滨沉积以及上部海进体系域半咸水海湾复合沉积和滨外一陆架沉积。沉积相的岩石物性描述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比较好的岩性包括具交错层理的湾口相细粒砂岩、浪控潮萍相压扁层理(flaser-bedded)极细粒砂岩、生物扰动强烈的临滨一过渡相极细粒砂岩和粉砂岩互层以及具有常见的泥盖(muddrape)的潮萍相极细粒砂岩。在巴肯组中段识别出局限海湾相沉积,对石油勘探和生产都有重大意义。储层物性比较好的海湾相沉积发育地区是局部地区良好的石油勘探目标区。这里完全的海相沉积可能是区域分布范围比较广的有利勘探目的层。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沉积模型 储层描述 遗迹学 细粒砂岩 石油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