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隔震设计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结构在地震中遭受损坏的设计方法。本文简要介绍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常用的隔震装置,详细阐述了桥梁隔震设计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桥梁 隔震设计 橡胶支座 阻尼
  • 简介:2013年1月华北平原出现了罕见的污染天气过程,并引发连续多天大范围霾现象。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日值数据和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的模拟结果,对1月10~15日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和关键气溶胶物种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灰霾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本次污染过程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大部。这些地区细颗粒物(即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且基本被灰霾覆盖,日均能见度在5~8km之间。其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济南市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可达250~300μgm-3,部分市区可超过300μgm-3,而日均能见度则可下降至3km以下,形成重度灰霾。此外,对气象场的分析显示,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水平风速较多年平均值偏小约20%,且有明显逆温层覆盖,北京-天津-唐山、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的相对湿度则较多年平均值偏高达10%~40%。这样的气象条件不仅造成污染物易于堆积,而且有利于吸湿性粒子消光效应的快速增长,使能见度明显下降,是引发灰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京地区引发灰霾的主要气溶胶物种为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这3种无机盐对近地面的消光贡献比率达到50%以上。其中硝酸盐的消光贡献比率最高,可达总体效应的1/4,表明在这次污染过程中除相关工业源排放外,交通源排放也是北京地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 标签: 灰霾 能见度 华北平原 气象场 CMAQ (Community
  • 简介:2013年1月11~14日,华北地区经历雾霾过程。为了探讨其形成原因,利用大气化学模式系统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WRF)-Chem模拟2013年1月华北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变化。模拟的能见度、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降水、风速和风向)以及细颗粒物(PM2.5,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地表浓度的时间变化与近地面观测值都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细颗粒物高值分布于河北省南部和东部、天津地区以及北京地区,其日均值约为400~500μgm-3。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比较发现,2013年1月10~15日华北地区的气象条件表现为较大的相对湿度正距平(20%~40%)以及风速的负距平(-1ms-1)。北京站点的探空数据还表明,在1月11~13日期间,垂直方向上,1km以下的大气中存在明显的逆温层,并且湿度保持较高的值(80%~90%)。模拟结果表明,1月11~14日,近地面南向风和东向风将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上层大气(850hPa)的西北风则将沙尘输送到华北地区。以上气象条件有利于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和浓度的聚集。硝酸盐的收支分析表明,在北京地区,与1~9日相比,10~14日夜间化学生成和传输的显著增加都贡献于硝酸盐浓度,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雾霾 华北地区 WRF-Chem 气象条件
  • 简介:城市霾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内在原因之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28日北京地区典型细颗粒物(即PM2.5)污染过程为例,基于颗粒物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数据,分析了污染过程中不同尺度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对细颗粒物重度污染形成、累积和消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弱低压场或弱高压场控制下,局地西南风和东南风输送与北部山区偏北风在山前的汇聚,配合边界层低层顺时针方向的风切变,易发生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爆发性增长;而均压场控制和近地层持续偏南气流输送,配合高层持续稳定的西北风,是污染长时间持续稳步增长的主因。此外,近地层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的维持是区域霾污染爆发增长和长时间持续增长的关键气象因素。高压前部的系统性西北大风是污染得以驱散的直接外部动力。

  • 标签: 北京 细颗粒物 环流形势 边界层结构
  • 简介: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AirQualityPredictionModeling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的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的双向耦合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m高度的温度平均下降1℃,湍流动能下降20%,10m高度的风速降低超过0.2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的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 标签: 气象-化学双向耦合 WRF-NAQPMS 灰霾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大气边界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高层建筑的普及,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而外墙外保温是一项先进的外墙节能技术,节能效果显著,对于建筑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

  • 标签: 外保温体系 保温材料 施工方法 保温隔热材料 外墙保温技术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迅速发展,新仪器不断出现。GPS测量技术是一种全球覆盖式、精度更高、功能更强大、实时定位的新型控制测量技术。仔细研究好GPS测量技术的基本工作要素,才能保证GPS测量技术发挥正常、精确的定位功能。

  • 标签: 控制测量 GPS 技术 CORS 系统
  • 简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创新及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做到各参建项目部紧密围绕有关要求开展技术创新及管理工作,并且以相关文件内容和工作要求为基础,逐步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在当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多、分布广、任务重情况下必须转变观念,除了做好基本施工建设工作之外,还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管理作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 标签: 施工技术 技术管理 工程质量 创新管理
  • 简介:偏心分层注水是目前采用的注水工艺技术之一。水嘴尺寸选择需要考虑嘴损大小,嘴损数据靠曲线查得,没有实现井下真正的测量。结合目前现状,提出注水井偏心嘴损测试技术,采用堵塞器式嘴后压力(地层吸水压力)测试仪器,直接测出注水过程中水嘴前后的压力,得出准确的嘴损值。还可以准确的测试地层的吸水压力及温度,为更合理的调整注水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分层注水 嘴损 分层压力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数量呈几何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公路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的路面结构,然后介绍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最后提出施工的技术要点。

  • 标签: 公路 路面施工 技术要点 问题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测量方法,然后分析了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实践表明,GPSRTK测量技术可以实时地提供测量结果,有效提高测量的速度和效益。

  • 标签: GPSRTK 数字化 地形测量
  • 简介:摘要路桥工程测量是服务于工程建设实践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研究各项路桥工程建设时,在勘察,设计,工程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从整个工程规划一直到工程顺利竣工,均离不开工程测量工作。总之,施工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主要从路桥工程测量的几个阶段的概念、相应方法及测量方法分析了路桥工程测量技术

  • 标签: 路桥工程 测量技术
  • 简介:摘要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河道整治中采用生态型方式恢复河道生态,兼顾了防护与环境两方面的功效。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河道治理型式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后,探讨河道生态治理新技术,旨在为河道治理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河道整治 生态治理 新技术
  • 简介:摘要电动机是机电设备的动力的核心,如果电动机发生问题,将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更为严重者烧毁电机,使整台甚至整套设备陷入瘫痪而无法工作,将会给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后烧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做好电动机日常运行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电动机 过流保护 过热保护 断相保护
  • 简介:摘要现如今,高瓦斯隧道掘进技术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由于在非煤系地层区,隧道瓦斯的涌出,还不被人们所监控,所以这类隧道瓦斯灾害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下文主要是对隧道高瓦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本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

  • 标签: 高瓦斯 隧道工程 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水闸的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水闸和水利工程所在地的经济有序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水闸工程建设具有独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水闸,如何使中小水闸施工改良做到安全、经济和合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始终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相关水利建设的工作经验,以水闸施工为研究对象,对水闸改建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 标签: 若干问题 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