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还原造锍熔炼技术是可综合回收利用高、含铅固体废物的一种新技术。其主要副产物是炉渣和锍。采用浸出毒性实验、BCR三步连续浸提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等方法系统地对还原造锍主要副产物和进炉炉料中重金属(Cd、Zn、Pb和As)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还原造锍熔炼后,水淬渣和锍中重金属潜在的环境生态风险明显比进炉炉料的低。

  • 标签: 还原造锍熔炼 含铅固体废物 重金属 环境风险
  • 简介:采用添加Na2B4O7的KCl-NaCl-Na3AlF6渣剂对浇注的工业纯铝自耗电极棒进行电渣精炼,以去除纯铝中的杂质,并改善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电渣精炼后纯铝中的含量随着Na2B4O7添加量和电渣重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Na2B4O7添加量为9%和重熔时间为30min的情况下,含量从0.400%降低到0.184%。电渣精炼后,纯铝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得到改善,尤其是其延伸率提高了43%。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电渣重熔过程中熔渣和铝液滴反应生成富相Fe2B。渣-液体系的反应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Fe2B的生成。

  • 标签: 电渣精炼 力学性能 热力学计算
  • 简介:本文用脉冲Nd-YAG激光实现了-石墨混合粉末(ω分别为99.22%,0.78%)的激光烧结.对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和对烧结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种激光烧结材料适用于一些专门的应用.

  • 标签: 激光烧结 快速成形 铁粉
  • 简介:对我国PCB业和CCL业发展初期作出杰出贡献的王中研究员不幸于2007年3月27日凌晨5点40分,由于癌症晚期而去世。

  • 标签: PCB业 CCL 研究员 王铁中
  • 简介: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Co掺杂对Ni-Mn-Sn形状记忆合金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o使Ni-Mn-Sn合金中两相饱和磁化强度差增大的原因在于其奥氏体的Mn-Mn磁交换作用由反铁磁性转变为铁磁性。奥氏体的顺磁态与磁态的能量差对Ni-Co-Mn-Sn的磁转变有重要影响。此外,Co掺杂对磁性的影响与Mn3d态的改变有关。

  • 标签: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Ni—Mn—Sn 第一性原理计算 磁性质
  • 简介:为了破坏冶炼废水中重金属有机螯合物,例如Cu-EDTA配离子废水,研究一种破络并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碳微电解反应原理,.OH在酸性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产生,并在碳表面攻击吸附的有机基团导致螯合物的破坏,从而使铜离子将从有机物中剥离下来,然而EDTA将被.OH降解。研究pH值、温度、微电解反应时间、Fe/C质量比对铜离子脱除率及总有机碳(TOC)残余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官能团变化及形貌推断碳微电解反应的机理。并进行工业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2,温度为常温,Fe/C质量比≥0.02,时间为60min,有氧气存在。在该条件下TOC浓度为200mg/L、铜离子浓度为60mg/L的废水反应完成后TOC和Cu残余浓度分别减低到40.66和1.718mg/L;羟基自由基降解反应机理合理解释了该实验现象。

  • 标签: 微电解 羟基自由基 EDTA 废水
  • 简介:传统湿法炼锌过程产生大量富含有价金属资源的酸锌废渣,的分离是实现酸锌废渣中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关键。提出含大量酸锌的锌浸出渣选择性还原焙烧-浸出分离和锌的新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酸锌分解过程中Fe3O4和ZnO产物的优势区域,并发现V(CO)/V(CO+CO2)比是控制酸锌还原焙烧产物物相的关键因素,在V(CO)/V(CO+CO2)比在2.68%-36.18%范围内,酸锌优先分解生成在Fe3O4和ZnO。通过TG分析,确定酸锌还原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700-750°C,CO体积分数6%,V(CO)/V(CO+CO2)3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富含酸锌的锌浸渣进行还原焙烧处理,焙烧产物经酸浸后,锌的浸出率达70%,的浸出率仅为18.4%,实现锌浸渣中锌和的有效分离。

  • 标签: 铁酸锌 锌浸出渣 还原焙烧 金属分离
  • 简介:研究1Cr17Ni2不锈钢中不同δ素体相含量变化分别在FeCl3溶液和HNO3+HF溶液中的耐腐蚀行为。通过腐蚀失重率计算及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在FeCl3溶液中,δ素体的存在减弱了1Cr17Ni2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δ素体是优选腐蚀相;而在HNO3+HF溶液中,δ素体的存在增强1Cr17Ni2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优选腐蚀相则变成了回火索氏体。通过表面腐蚀形貌表征可以实现反推其受到腐蚀介质环境的性质,为1Cr17Ni2不锈钢腐蚀失效与预防提供可行的方法和依据。

  • 标签: 不锈钢 Δ铁素体 回火索氏体 优选腐蚀
  • 简介:2012年12月25日,广东生益与新日住金化学株式会社(下简称“新日住金化学”)在广东生益松山湖厂区举行了隆重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广东生益董事长李锦、总经理刘述峰、营运总监陈仁喜、“生益科技——新日合作项目”小组成员、软性材料部管理人员、生益科技(香港)王荣宗总经理及新日住金化学副社长见越和宏、本部长菊池淳一、事业部长筱原一彰等相关负责人员出席了该签字仪式。

  • 标签: 新日铁 化学 广东 跨越发展 合作项目
  • 简介:为了探索在氰化浸出之前进行预处理工艺,采用新诊断方法对含有氧化铁/氢氧化铁(帽型)难处理金/银矿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金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尺寸为6~24μm)存在,夹杂在方解石和石英基体中的褐铁矿、针铁矿和纤铁矿中。矿物解离度分析(MLA)表明,银金矿以游离颗粒存在,夹杂在砷菱铅矾、褐铁矿/针铁矿和石英中。银主要以硫银矿(Ag2S)和银金矿存在,夹杂在矿石的砷菱铅相里。氰化浸出实验表明,在浸出时间达到24h后,矿石(d80:50μm)中金和银的浸出率分别只有76%和23%。矿石的诊断浸出实验和详细的矿物分析表明,金和银主要夹杂在氧化铁矿物相中,如褐铁矿/针铁矿和黄钾矾型的砷菱铅矾,这些氧化铁矿物能在碱性溶液中分离出来。基于这些研究,在氰化浸出之前将矿石在KOH溶液中进行碱性预处理,能将银和金的浸出率分别提高到87%和90%。这些发现表明碱性浸出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用来表征含氧化铁/氢氧化铁的金/银矿处理难度,并且可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来提高其浸出率。

  • 标签: 难处理金和银矿 表征 氰化浸出 矿物解离度分析(MLA) 碱性预处理